2009.12.22 13:30

拒絕臉書運動

ADVERTISEMENT

熱門的Facebook與許多人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每天習於更新自己的動態,對於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更是樂此不疲,隨著Facebook成員迅速擴張,磁吸力也愈加強大,原本不用Facebook的人因為深怕脫節而被排擠,也只好不免俗的趕緊在Facebook註冊。但Facebook這功能包山包海的社交網站,也掀起了不少人的反感,開始出現不少負面甚至抵制的聲音。

討厭Facebook的人最常抱怨永無止盡的應用程式邀請,「XXX也想要知道你⋯⋯按此作測驗!!」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心理測驗、遊戲塞滿了邀請欄位,即使可以設定全部忽略讓它不再出現,但又隱隱擔心是不是會錯失重要訊息,直到有一天終於忍無可忍,決定隱藏所有類似的邀請,才覺得如釋重負,發現沒有Facebook也能活得好好的。youtube網站有一部名為「Facebook Anthem」的短片,觀看次數超過五百萬,很適切地反映了對這些邀請的深惡痛絕。

ADVERTISEMENT

▲不到2分鐘的MV「Facebook Anthem」,諷刺Facebook上太多的應用程式不僅無聊而且擾人,除了點閱人次多,累積的5000多則評論也有不少表示深有同感。

還有那些送禮、戳一下之類的虛擬親密行為,如果原本在現實生活就是換帖的,那還情有可原,為了不要辜負好友的熱切期盼還是會回應一下。但是偏偏Facebook上就是會有那些素未謀面的六度分隔朋友(註一),天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理由要跟你擁抱或是回送一顆柚子?另外,那些半生不熟的「好友」今天幾點起床刷牙、洗完澡好舒服這種沒有營養的垃圾動態不斷氾濫成災,也讓不少人開始厭煩Facebook以及其他微網誌。

擁抱、送禮、戳一下都不是由Facebook開發,而是外部設計的應用程式,類似外掛在Facebook上,因為只要按一下就能傳送動作訊息給許多人,每天都有大量的使用人次,以擁抱(Hug Me)來說,每個月約有300多萬的經常使用者。

ADVERTISEMENT

▲Facebook的隱私權設定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聯絡資料、塗鴉牆等等訊息的讀取及搜尋權限,應用程式能否存取隱私資料等等,因為Facebook功能多,有關隱私的設定也會特別繁瑣,使得一般使用者不容易搞懂及設定,有心人士便有可能鑽漏洞取得個人資料。

前面提到的還僅止於讓用戶不堪其擾,但是近來最引起關注的是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如果沒有細心研究Facebook極端複雜的隱私權設定,很容易不自覺外洩自己或朋友的個人資料以及留言等資訊。有些功能雖然看似有趣、新奇,但卻可能侵犯了隱私而不自知,例如在一張合照上被別人標記名字(註二),全世界都可能知道自己那天去哪裡,跟誰在一起做了什麼事情,可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大方願意公開這些事情。於是個人隱私會不會曝光,成為Facebook最被質疑的焦點。

ADVERTISEMENT

社交網站擴大連結了人際網絡,也產生了原本沒有的無用訊息氾濫、隱私權維護(註三)等爭議。開放的網路與封閉的自我空間交錯,如何在其間劃清界線,是web 2.0時代發展的關鍵問題。

註一:六度分隔朋友
簡單來說就是彼此之間有共同的人際網絡,但實際上互不相識。Facebook的主要功能以及賣點之一,就是可以藉此向外擴張社交圈,認識更多「朋友的朋友」。

ADVERTISEMENT

註二:照片標記名字
使用者可以將上傳到Facebook的相片,標記其中有哪些好友,其他用戶即使不認識,也可能從照片人物的名字,繼而搜尋相關資料。如果不想自己被標記,可以點選名稱旁的「除去標籤」。

註三:隱私權維護
許多應用程式執行前會聲明「允許⋯⋯存取代表你同意該程式取得你的個人檔案、相片、朋友以及其他相關所需資料。」如果重視隱私又想執行程式,在個人資料中最好只留下願意公開的訊息,並且在Facebook應用程式集的隱私設定勾選可以公開的項目。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