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平昌冬奧蓋了一間「雲上奧運」展館、還拍了三支冬奧廣告,他們想做什麼?

阿里巴巴在平昌冬奧蓋了一間「雲上奧運」展館、還拍了三支冬奧廣告,他們想做什麼?

今年2月9日,即將迎來2018平昌冬季奧運會的揭幕,而這次在平昌奧運的現場,很特別的是阿里巴巴也在會場有一間名為「雲上奧運」的展館,過去一直做電商的阿里巴巴,為什麼會跨界到了冬季奧運會來?這個展館又要做什麼呢?

其實,去年一月阿里巴巴就已經與國際奧委會簽訂合作協議,預計將與奧委會進行長達至2028年長期合作,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全球合作夥伴(The Olympic Partner,簡稱TOP)贊助計劃,並且成為「雲服務」及「電子商務平台服務」的官方合作夥伴,以及奧林匹克頻道的創始合作夥伴。

而在今年的平昌冬奧會,是國際奧委會與阿里巴巴合作以來的首個奧運會。而阿里巴巴也想利用這機會來建立全球品牌形象,以及向世界展示他們的科技實力。在現場的這個展覽館,將以「雲上奧運(Olympic Games on the Cloud)」為主題,向國際市場展示技術實力。

阿里巴巴在平昌冬奧蓋了一間「雲上奧運」展館、還拍了三支冬奧廣告,他們想做什麼?

不過,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他們並不想要做的像中國廠商最常用的「冠名贊助」那樣只是冠個名稱而已,他們實際上還會利用雲端的技術,將奧運會進行數位化轉型,一方面向大家展示一個更具效率,更優質體驗的奧運會,並且也可以讓世界看到阿里雲端的實力。

阿里巴巴在平昌冬奧蓋了一間「雲上奧運」展館、還拍了三支冬奧廣告,他們想做什麼?

阿里巴巴集團的首席市場官(行銷長)董本洪表示,阿里巴巴參與這次奧運會,主要要向大眾傳播的主題是——「相信小的偉大(TO THE GREATNESS OF SMALL)」。本次並且發表了三支宣傳影片,將會在美、英、日、韓等國家發送。

 

董本洪說明為什麼主題要定為「相信小的偉大」,他表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說過︰「因小而美,小是強大的(Small is Beautiful. Small is Powerful.)」不管是被小看的人、小的企業,還是創業家,都有機會可以達成夢想,微小的人和事,也可以帶來偉大的貢獻或取得重大的成果。阿里巴巴的使命是利用技術和創新,去賦能中小企業,讓他們可以於環球貿易市場之中,持續成長,體現出他們的強大之處。

舉例來說,像是上面這隻廣告,講的就是來自肯亞的冰上曲棍球隊,希望參與奧運的故事式廣告,這些住在非洲的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雪,卻想要打冰上曲棍球。希望傳達的就是,不要小看自己,努力向前終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阿里巴巴在平昌冬奧蓋了一間「雲上奧運」展館、還拍了三支冬奧廣告,他們想做什麼?

 

雲上奧運,如何提升奧運體驗?

談及今次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董本洪表示,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標,希望利用科技,將奧運會轉型至全新的數位時代。

他說︰「在未來10年,奧運會基礎設施的托管及營運都會在雲端上進行,而我們的雲端運算及科技能力,可以輕易、安全及無縫地為運動員、觀眾,以及奧運會成員創造優質的現場體驗。」

阿里雲可以提升在奧委會雲端上的奧運會基礎設施的效率及安全度。加上阿里巴巴集團本身於電子商務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可發揮線上運動產業樞紐的角色,一站式提供電子商務、內容、奧運新聞及有關不同奧運運動和運動員的消息。

作為奧運會的雲服務官方合作夥伴,阿里巴巴希望可以利用科技為未來的奧運會帶來創新。阿里巴巴展覽館的主題——「雲上奧運(Olympic Games on the Cloud)」,就是希望利用展館展示,阿里巴巴將利用技術,特別是雲端技術方案,去提升賽事體驗及運作效率。

他舉例,展館將展示出阿里巴巴如何為未來的奧運會,從人臉辨識,以至旅遊導覽,讓親身參與奧運會的旅客可享受無縫的旅遊體驗。同時利用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的能力,讓大家可以購得官方紀念品,甚至於將來可以使用智慧門券入場。通過應用程式及雲端方案,不只讓受眾可以更方便購得入場券,也讓主辦方可以更易於了解最新的座位情況,作出相應管理調整。

 

平昌奧運是阿里巴巴的觀察與學習之旅

董本洪表示,由於阿里巴巴與奧委會開始合作不到一年,他也不諱言這次平昌奧運實際上並沒有用到多少阿里的雲端。但是,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畢竟,奧運會舉辦了這麼多年,但可以說是首次開始要引進雲端,將奧運數位化。

「對阿里巴巴而言,平昌冬季奧運會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與通過與國際奧委會開展合作,持續溝通及交流,分享大家的想法及意見,從中汲取經驗,利用我們雲端運算及大數據技術,以及創新的能力,去把未來的奧運會帶到新一個層次。」董本洪說。這亦正好與奧運的「更高、更快、更強」不謀而合。

董本洪表示,他估計至少到了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他們就會讓大家看到奧運會的雲端新面貌。她表示,這次在平昌奧運的「雲上奧運」的內容都將會實現,而且,「到時我們只會做的比這個更多。」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