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秀全新自動駕駛平台,後車廂設計成意外亮點

Toyota秀全新自動駕駛平台,後車廂設計成意外亮點

日本汽車大廠豐田(TOYOTA)年年都在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端出新作,從2017年的「Concept-愛i」,一直到去年(2018)的無人電動小巴概念車「e-Palette 」,大多脫離不了「自動駕駛」、「人工智慧」這幾個關鍵字,可以觀察到豐田花了許多心力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2019年的CES豐田同樣沒有缺席,發表了以 Lexus LS 500h 為基礎,推出新一代自動駕駛平台TRI-P4,其中「Guardian」系統更能有效地防止車禍發生,另外更與日本電信業者 KDDI、美國電信業者 AT&T 合作,要為2020年後推出的車款,提供更好的汽車連網服務。

全新自動駕駛平台TRI-P4,強化人類駕駛能力

由Gill Pratt博士所帶領的豐田研究院(TRI),在2017年時喊出要在 AI 及機器人領域投資超過十億美元。在今年的 CES 中,豐田研究所以Lexus LS 500h 為基礎,推出全新自動駕駛平台「TRI-P4」。

在「TRI-P4」平台下,包括了自動駕駛系統「Chauffeur」,以及安全駕駛系統「Guardian」。在自動駕駛方面,TRI-P4為了增強環境識別能力,在車身兩側增加了兩顆鏡頭,同時加入兩顆影像處理器。

Toyota秀全新自動駕駛平台,後車廂設計成意外亮點
▲TRI-P4為了增強環境識別能力,在車身兩側增加了兩顆鏡頭,同時加入兩顆影像處理器。
圖片來源:TOYOTA

豐田研究所資深副總裁 Ryan Eustice 談到:「安全駕駛系統 Guardian 的設計理念,並非要取代人類駕駛,而是要強化人類的駕駛能力。」Guardian 可以藉由車內的各種感測器觀察駕駛,一旦有危急情況發生時,會介入修正錯誤,以防範車禍意外發生,預計未來會將「Guardian」系統導入無人電動小巴「e-Palette 」中。

Toyota秀全新自動駕駛平台,後車廂設計成意外亮點
▲豐田沒有一味地追求全自動化駕駛,而是導入安全系統,在人類可能發生危險時介入,Gill Pratt 博士也預告,未來也希望將安全駕駛系統 Guardian 開放給更多廠商使用。
圖片來源:TOYOTA

豐田研究所執行長 Gill Pratt,曾在2017年的CES上談到,未來的車輛必須越來越懂人,而我們都傾向過度信任或不信任自動駕駛。豐田認為,教育消費者了解這項科技的極限是相當重要的,人類往往對自身的錯誤擁有較高的容忍度,但對於機器的錯誤容忍度相對低。有些自動駕駛車輛的設計是每行駛200,000英里,駕駛就必須介入行駛過程一次,部分過度信任自動駕駛的車主,在接手的過程因不熟悉操作,就可能導致危險。因此過度信任也是另一大問題,人類距離完美的自動駕駛有一段距離。

後車箱設計有巧思,釋放更多置物空間

今年在拉斯維加斯地記者會中,Gill Pratt 博士表示:「汽車自動化的技術,可以挽救許多生命,也因此過去一年豐田研究院都將心力專注在『Guardian』系統上,整合人類司機與機器的優點,除非系統意識到發生危險,否則仍以人類駕駛為主。」豐田沒有一味地追求全自動化駕駛,而是導入安全系統,在人類可能發生危險時介入,Gill Pratt博士也預告,未來希望將安全駕駛系統 Guardian 開放更多廠商使用。

這次以 Lexus LS 500h 為基礎,所推出的新一代自動駕駛平台 TRI-P4,最大的亮點在於後車箱的設計。大多數的無人車,都將重要的電腦設備放置在後車廂,無人車電腦需要執行複雜又高效的運算,通常會搭配冷卻系統確保不會過熱,但整套設備通常占掉後車廂絕大部分空間,車主幾乎難以利用後車廂空間。這次豐田想到一個新方法,把行車電腦改成直立的方式放置,讓後車箱仍保有儲物空間,

Toyota秀全新自動駕駛平台,後車廂設計成意外亮點
▲新一代自動駕駛平台TRI-P4,最大的亮點在於後車箱的設計,行車電腦改成直立的的方式放置,讓後車箱仍能保有儲物空間。

圖片來源:TOYOTA

與電信業者合作,提供車輛連網體驗

為了提供車主更好的連網服務,先前豐田曾跟美國電信商Verizon合作,最近則宣布跟日本電信業者 KDDI、美國電信業者 AT&T 合作,預計從2020年開始,要在豐田及 Lexus 汽車上,提供4G LTE 連網服務。

在這樣三方合作的基礎下,豐田汽車北美副總裁 Steve Basra 表示:「這只是開始而已,有了新的連網科技加持,將替客戶提供新穎、方便、預測性的體驗。」連網能力提升後,未來車主可以透過手機,就能遠端控制汽車空調,以及事先發送導航資訊給汽車,還能在行動裝置與汽車之間無縫共享娛樂內容,甚至還能遠端診斷汽車狀況。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