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即便你是死忠Google粉絲,用過 Google 所有(包括已經被砍掉)的產品——但如果你不是這家公司員工的話,可能也從來沒見過下面這個 logo:gPause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這個 logo 的背後,其實是矽谷巨頭 Google 內部一個小社團,名字叫做 gPause。命名方式和 Google 其他產品類似,但 pause 的意思是「暫停」。

gPause 旨在幫助員工獲得「正念」,達到情緒放鬆、工作減壓等目的。Google 員工透過這個社團分享他們的正念經驗,推薦相關方面的叢書和幫助冥想或放鬆身心的 app,以及解答其他同事的關於正念的問題。

正念又是個什麼東西?它最初來自於佛教的禪修,後來逐漸演化成一種不限宗教信仰,更為廣泛的心理健康療法。正念的英文名叫做 mindfulness,直觀地講就是透過冥想(meditation)等方式清楚、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但不陷入到這種心理狀態中。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每天或每隔幾天,當會議不斷、電子郵件爆炸的時候,停下來,呼吸,直面並審視自己的狀態,卻又不被其所擺佈。透過這種方式,許多 Google 員工獲得了他們的正念,排解了壓力,能夠以更高的客觀效率和主觀積極性重新投入到工作當中——這不但是為了員工自己好,對於維持公司的正常高效運轉也頗有幫助。 

Google 曾經有個職位「幸福長」 (superintendent of well-being),專門負責管理公司內部 gPause 這樣的正念項目。這個職位的第一任比爾‧杜恩 (Bill Duane) 在 Google 開了一門課,名字就叫 Neural Self-Hack……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早在 Bill Duane 加入 Google 之前,公司裡就有過一位冥想大師了。2007年,新加坡裔員工陳一鳴 (Chade-Meng Tan) 在 Google 內部創辦了 Search Inside Yourself(探尋你的內心),一套糅合了正念理念的情緒管理免費課程。

前幾年,陳一鳴從 Google 離職,出了一本和課程同名的書。現在的他,已經成了一名職業禪師,靠賣書、冥想課、付費演講,以及2000年加入 Google 獲得的巨額股權回報維生。他的座右銘:Joy is when you are in deep sit.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在矽谷,員工熱衷於正念、冥想的科技公司不止 Google 一家。

位於倫敦市主教街的「蒼鷺塔」是英國首都最高的建築物之一。而在這座高樓景色卓越的三十層上,坐落著 Salesforce 為員工設立的冥想間。員工可以在這間房間裡進行冥想,或者只是為了逃避辦公室裡的壓力,來這裡靜修一小會也可以。因此,任何人在房間裡都不得使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遵照公司的創始人兼 CEO 馬爾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 的意願,Salesforce 在舊金山總部等全球較大的辦公室裡都設有冥想室。

貝尼奧夫本身就是一位佛教徒和禪修愛好者,1999年從甲骨文離職後,先是去了夏威夷進行正念訓練,發現不夠過癮,於是跟一位朋友直接飛去了印度,拜訪了許多的印度教靜修處,接受大師的教誨。這一趟大師之旅過後,他「帶著對自己,對網路行業,特別是對『軟體即服務』(SaaS) 更清晰的認識」回到了舊金山。印度不但成就了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居然還能在 SaaS 這麼具體的領域為貝尼奧夫提供指導……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因為禪修的時候不讓用手機,好不容易找到了這樣一張貝尼奧夫參禪的照片: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他說,禪修讓他獲得了一種初學者的心態,讓他可以改進管理風格,加強傾聽。這種心態告訴他「我退後一步,這樣我才能創造出我想要的,而非過去已有的東西。 我知道未來不等於過去。 我知道我必須處在當下。」

雖然有點聽不大懂,但是創辦了千億美元市值公司,自己淨值高達67億美元的人,說話總不會錯的。

如果說貝尼奧夫是矽谷處在冥想的最高段位,那麼「PayPal 黑幫」成員之一,傑克‧多西 (Jack Dorsey) 可能不同意。畢竟,他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去緬甸久負盛名的苦修所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內觀久坐苦修 (Vipassana)。

和內觀久坐相比,科技公司的「每天冥想五分鐘」簡直是請客吃飯。多西採取的這種苦修方式,要求他「消除對於快感的渴望,直面痛苦」。

他去的是緬甸的 Dhamma Mahimã,這是一座免費的苦修所,位於曼德勒省的山城彬烏倫。多西分得一間只有床和廁所的小屋,苦修期間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必須待在裡面,不能讀書、寫字、與他人說話,即便打飯時也不能發生眼神交流。

他必須在早上四點起床,然後進行長達17個小時的內觀久坐訓練,長時間雙腿盤坐,每天只有45分鐘休息的時間——以走路的方式。晚上九點,他就要躺在床上直到明天四點,循環往復。他還去到了洞穴裡打坐,出來後數了數,全身被蚊子叮了117個包。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他的手機只在拍照時打開, 用來檢測心率的 Apple Watch 也必須保持飛航模式。就在這間小屋裡,這位 Twitter 的創始人兼 CEO 從2017年聖誕節一直苦修到2018新年之後。現在,他晚上睡覺的心率可以保持在40BPM以下。

他說,這次苦修是他長達20年來堅持冥想的巔峰,是一次「對心靈最深層次的破解和重新編譯。」(hack the deepest layer of the mind and reprogram it.) 

程序設計師就是程序設計師,再怎麼苦修,說話方式還是程序設計師……

有了貝尼奧夫、多西這樣的大咖,矽谷科技行業颳起一股冥想的熱潮就很容易理解了。

曾幾何時,中國的科技人士去加州拜訪,在矽谷公司裡看到沐浴間、午休房和母嬰室感到很神奇,把這種公司文化帶回了自己的公司;而現在,蘋果、微軟Twitter、Salesforce、Google、LinkedIn、雅虎、思科等矽谷和美國知名科技公司,都在貫徹冥想的潮流。

那麼,中國科技公司要不要在樓層裡多開一個冥想室?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面臨著工作壓力的不僅網路科技從業者。

現在,整個美國都掀起了一場冥想運動,流行程度已經直追瑜伽,甚至有趕超的態勢。

上面這段不是我在冥想時候想到的,而是事實。來自於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資料顯示:2012年全美成年(下同)冥想者總量大約1300萬人,占成年總人口的4.1%(同年瑜伽修道者的比例是9.5%);而截至2017年,冥想者的比例比兩倍還多,達到了14.2%,只比瑜伽修道者低0.1個百分點。

這份報告將瑜伽、冥想和按摩這種定義為「補充醫療方法」(complimentary health approach)。報告指出,「在2012年,瑜伽和按摩受歡迎程度相仿,之後才是冥想,排在第三;然而到了2017年,冥想的普及程度已經超過按摩,第二大補充醫療方法」。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權威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的調查顯示,美國瑜伽產業每年的產值高達168億美元……冥想是否也有如此大的市場機遇?還是說,這種修行更像是多西那樣,應該從簡,而非入奢?

顯然,在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的冥想創業公司看來,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變成生意。

資料圖像化服務 Quid 統計,從2012到2016年之間,僅僅在冥想/正念領域就有142家新公司成立,子領域包括冥想輔助 app、實體店和社群網路等,總融資規模超過了2.6億美元!

這份報告顯示,Y Combinator、HealthX Ventures、500 Startups 等創投機構是這股冥想潮流的主要推手。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就以創業學校+投資機構 Y Combinator為例,從這裡畢業的冥想/正念類公司,有2015年的 Spire(智慧型硬體)、2017年的 Simple Habit(課程 app)、2018年的 Modern Health(綜合平台)。

其中,Simple Habit 是時下最熱的冥想類 app 之一,號稱「the Netflix of mindfulness」,上過蘋果的類別榜首和月度推薦 app 名單,也拿過 Google Play 2017年整體和2018年幸福類app 的最佳。

創始人 Yunha Kim 曾經是史丹佛 MBA 學生,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決定輟學創業。她的公司成功從 YC 畢業,還在2017年上過 ABC 的著名創業類節目《創智贏家》(Shark Tank)。截至去年年底,Simple Habit 用戶量已經接近300萬,平均每週新增3萬註冊。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三輪融資,總計1,260萬美元。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但如果從融資的維度來看,Calm 無疑才是冥想/正念類創業公司裡的龍頭老大,已經完成了四輪總計1.1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10億美元,正式加入獨角獸行列。Calm 的投資方包括德太投資成長基金、Insight Venture Partners、AngelList 等。

Calm 算是 Simple Habit 的老前輩和模仿對象,app 內建了大量幫助冥想、睡眠的內容和功能,包括超過100節冥想指導、舒緩心情的背景音樂、睡前故事,以及「世界級冥想大師」製作的高階課程等等,使用者可以支付美金60元的年費,或者美金400元成為終身會員。

「冥想」成為了矽谷的另一波熱潮,也開發了眾多商機 

另一家冥想/正念領域的知名創業公司是 Headspace,和前面兩家公司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大同小異,目前已完成 B 輪融資,總額7,520萬美元,估值目前未知(A 輪估值2.5億美元)。其他同類公司還有 Happify Health、Grokkar 等。

算上這些頭部的 app,到APP商城裡隨便一搜,正經的冥想/正念類 app 至少有50個。看來,熱衷正念、靈修的並不僅僅是嬉皮士。現在,冥想,以及「冥想創業」,已經成了一股真正的矽谷熱潮。

你看,過去矽谷科技公司發明了茫茫多的 app,前僕後繼地爭奪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摧殘你的心智……忙到以至於他們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都不夠用了。

現在,他們又想來幫助你恢復心智了……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PingWest是一家全球視野的尖端科技媒體,提供關於中國與美國的最尖端科技創業資訊,致力於成為溝通這兩個全球最大互聯網/移動市場的互聯網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