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相機「動物眼部對焦」是怎麼做到的?專訪Sony本部-岩附豊先生解構黑科技的原理

Sony相機「動物眼部對焦」是怎麼做到的?專訪Sony本部-岩附豊先生解構黑科技的原理

近期 Sony 相機最熱門的話題無非就是「動物眼控對焦」這項新功能了,這項目前獨步業界、結合深度學習與 AI 的功能,在攝友圈內也獲得相當多的迴響與討論,因此我們很想知道的是 Sony 是怎麼做到的?

自從第三代機身 Sony A9、A7R3、A73 推出開始,Sony 相機的動態追焦功能開始進入了下一個世代,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眼控對焦」這項功能了,使用具備眼控對焦功能的相機搭配 AF-C 對焦模式,在拍攝人像時幾乎是無往不利,再也不用擔心傳統單反移焦、焦點選錯、對不準焦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加快拍攝節奏,讓拍攝者更即時、順利地捕捉 Model 的表情與姿勢。

「動物眼控對焦」功能已陸續釋出

以這項功能為基礎,Sony 在今年春季發表了「動物眼控對焦」功能(Real Time Eye AF for Animals),可以應對大多數的動物以及寵物,雖然在辨識動物方面仍然需要一定的條件,但凡是有辨識到者,「動物眼控對焦」功能幾乎都可以順利精準地完成眼部對焦。目前 Sony A7R3、A73 皆已在四月釋出支援動物眼對焦的 Ver3.0 韌體,Sony A9 與 a6400 則預計在今年夏季釋出 Ver6.0 與 Ver2.0 韌體以支援動物眼對焦。

Sony相機「動物眼部對焦」是怎麼做到的?專訪Sony本部-岩附豊先生解構黑科技的原理

Sony 動物眼控對焦(Real Time Eye AF for Animals)韌體更新時程

  三月中旬 四月上旬 夏季
 Sony A9 釋出 V5.0 全時眼控   釋出 V6.0 動物眼控
 Sony A7R3   釋出 Ver3.0 動物眼控  
 Sony A73   釋出 Ver3.0 動物眼控  
 Sony a6400     釋出 Ver2.0 動物眼控

這項功能對攝友們來說非常新鮮,原因在於它可以降低生態與寵物攝影的拍攝門檻,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想像:未來有沒有可能利用相關的 AI 與深度學習技術,打造出更多特殊對焦模式呢?例如賽車對焦、賽馬對焦、飛機對焦⋯⋯

與日本 Sony 本部的對談

在三月期間,也就是 Sony 正式釋出動物眼控對焦的更新之前,我們也有幸訪問到了 Sony 日本影像事業部本部商品企劃部統括課長(Senior Manager)-岩附豊先生(Yutaka Iwatsuki),來聊聊關於 Sony 相機的一些議題,不僅限於「動物眼控對焦」的功能,我們也詢問了相當多關於無反相機市場、Sony 系統的策略、現況、未來發展與方向,像是 Sony 未來會推出什麼鏡頭呢?在全幅無反大戰當中,Sony 將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應對 Canon、Nikon、Panasonic 這些品牌呢?

Sony相機「動物眼部對焦」是怎麼做到的?專訪Sony本部-岩附豊先生解構黑科技的原理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相機要做到「臉部」或是「人眼對焦」算是相對容易的,目前已有不少品牌的相機已有支援眼部對焦或是人臉對焦,智慧手機也早已具備臉部辨識對焦功能(只是照相手機並沒有像相機一般的需要這麼精確的對焦點精準度),但目前只有 Sony 有推出動物眼對焦,從技術上來看,「動物眼對焦」無疑比「人類眼對焦」要來得困難。

人臉都差不多,但動物臉有千百種,Sony 是怎麼辨識的呢?

要讓相機做到深度學習,並且應用在對焦系統上,這必須要先有一定數量的 Database 才行,Sony 很早就著手進行眼控對焦方面的研發了,要做到動物眼控對焦,Sony 有來自全球搜集而來的資料庫,這些資料並不完全是由攝影師所提供的,工程師也佔了一定的比重。

雖然「動物眼對焦」與「眼控對焦」同樣都是針對眼部對焦,但兩者的運作方式可能並不如我們所想像得那樣簡單,因為相機要辨識出一個「人」可能很容易,人類的臉部通常是對稱的、有明顯的輪廓與特徵,例如眼、嘴、鼻、下巴、髮線、耳朵等特徵,但動物的臉部會受到毛色與斑紋等生物特徵的影響,在相機看來可能不一定是左右對稱的,更何況「動物」的定義何其之廣,即便同樣都是哺乳類動物,光是貓、狗與馬、牛,牠們的生理型態就完全不同。

日本 Sony 本部的岩附豊試著解釋 Sony 眼控對焦的邏輯,他說,相機第一步要先做到的是在整個畫面中辨識出「人」,接著再辨識出他的眼睛,動物眼控對焦也是同理,相機先在畫面中大致辨識出動物的型態,再近一步進行眼部追蹤對焦。筆者認為,動物眼控與人類眼控兩者在後端的處理程序應該是比較接近的,但兩者深度學習的資料庫、辨識人類和動物的方式則有所差異。

既然叫做「動物眼控對焦」,那無論是什麼動物都可以實現嗎?

目前 Sony 動物眼控對焦最擅長處理的動物是貓與狗,更精確的說,應該是「貓科」與「犬科」動物,例如貓科動物就包含了獅子、豹、虎等,犬科則包含了狼等動物。由於貓狗與人類較親近的緣故,加上人們最常拍攝的動物就是貓狗,因此這方面的資料庫是最齊全的。另一方面,這也等同於讓「動物眼控對焦」可以完整勝任貓/狗寵物攝影的用途。

雖然最擅長的是貓科與犬科動物,但這不代表「動物眼控對焦」沒辦法辨識其他動物,除了哺乳類如牛、馬之外,事實上像是爬蟲類例如蛇、或是鳥類等等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最擅長辨識的還是貓與狗。岩附豐接著強調,Sony 首先要做的是一步一步證明眼控對焦的科技力,未來眼控對焦會持續的演化,讓各種動物的眼部辨識都能夠更加準確。

Sony 會與其他副廠討論、協調該推出哪一款 E-Mount 鏡頭嗎?

接著我們也與岩附豊先生聊了許多關於 Sony 鏡頭的問題,像是 Sony 全片幅 E 接環發展迄今已有 5 年多的歷史,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副廠鏡頭可以選擇,例如 Carl Zeiss 蔡司、Tamron 騰龍、Sigma 適馬、Tokina、Samyang、Laowa⋯⋯ 這些品牌都有推出過 E-Mount 的鏡頭。例如 Sony 與蔡司所推出的 Batis 系列鏡頭有部分焦段重複,也有一些鏡頭定位是錯開的,我們想知道的是,Sony 在決定新鏡頭的研發時,會與這些廠商有哪些程度的交流與討論呢?

針對這點,岩附豊給了一個很肯定的答案,Sony 並不會與其他品牌有任何討論或是協調該推出哪個焦段光圈的鏡頭,Sony 所做的只有開放 E-Mount 的通訊協定,各家廠商可以按照這個規格來開發各種不同的鏡頭,彼此的鏡頭群也是各自獨立發展的。

話雖如此,但岩附豊也說,站在 Sony 的立場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以 E-Mount 這個系統的 50mm 定焦鏡頭為例,除了 Sony 原廠鏡頭之外還有其他廠商的選擇(例如 Zeiss、Samyang、Sigma⋯⋯ 等),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挑選最合適、且經濟上可負擔的鏡頭。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款 E-Mount 鏡頭,以 Sony 原廠的角度看來,市場越多人加入是越好的,如此這個系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Sony相機「動物眼部對焦」是怎麼做到的?專訪Sony本部-岩附豊先生解構黑科技的原理

那麼,Sony 將來會推出什麼鏡頭呢?

言談至此,我們也想到了在全幅無反大戰下 Canon、Nikon 也紛紛推出了不少別具突破性的鏡頭,例如 Canon RF 28-70mm F2 L、Nikon 14-30mm F4 S 等等,相較之下 Sony 在「全幅無反」領域已耕耘了五年,將來會如何因應這些競爭對手所推出的鏡頭呢?

岩附豊表示,我們都知道鏡頭群是很重要的,一個相機品牌必須要持續提供充足的鏡頭群給攝影師選擇,目前 Sony E-Mount(含 APS-C)一共有 49 顆鏡頭,其中有 31 顆是全片幅鏡頭、9 顆是高階的 GM 鏡頭,在不久的將來 Sony 將會把 E-Mount 鏡頭總數擴展到 60 顆的規模,而未發表的這 11 顆鏡頭各種可能都有,廣角/中焦段/長焦都不受限,也不限定是變焦或是定焦,這點也請 Sony 使用者繼續期待。

在全幅無反領域,Sony 將來會如何與 Canon、Nikon 等品牌抗衡呢?

Sony 在開發新鏡頭的概念是「One Mount」,因為 E-Mount 是個無論 APS-C 或是全片幅都可以共用的接環,在鏡頭設計的方向上 Sony 的目標一直都沒有改變,那就是做出高品質、高解析度的鏡頭,並提供多種選擇給使用者。以新推出的 Sony FE 135mm F1.8 GM 為例,它所著重的重點就是高解析度、高速對焦、錄影這三大方向。

要達到「One Mount」這項策略必須要備齊諸多條件,岩附豊說 Sony 在 E-Mount 這個系統具備五項優勢,分別是更好的鏡頭設計、優秀的光學品質、獨步業界的感光元件、結合 EVF 的無反優勢,以及影像處理器的能力。由於有這些技術作為後盾,因此 Sony 在開發新產品與新鏡頭時,可以隨時去調整光學與鏡頭設計來達到最好的成果,Sony 也會持續開發 APS-C 與全片幅都可以使用的鏡頭來滿足更多使用者。

長焦大光圈鏡又一發 Sony FE 135mm F1.8 GM 動手玩

對於 Canon 指出「無反無助於拓展新用戶」的說法,Sony 認同嗎?

隨著訪談接近尾聲,包含筆者在內,我們也十分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 Canon 曾在之前對外媒的訪談中提到:「相機市場呈現衰退趨勢,現在所謂新的『無反』相機,只能讓現有的的單反用戶轉移到新的無反系統,並不會拓展新的用戶」。就如我們所知,Sony 是很早就開始著手開發無反系統的品牌(編按:最早的無反系統應該是 M4/3),因此 Sony 方面是怎麼看待 Canon 的說法呢?

針對 Canon 對無反相機的態度,Sony 本部的岩附豊並不表示認同。他說,Sony 跨入全片幅無反領域已經有 5 年餘的時間(若計入 APS-C 格式的 NEX-3、NEX-5 則已歷時 9 年),在這期間內 Sony 收到非常多使用者的回饋,而 Sony 也因應這些回饋推出了許多產品來因應靈活的市場需求。

Sony 回應:有些新科技只有「無反」才得以發揮

以較早踏入無反相機研發的 Sony 來說,他們相當樂見相機市場的增長,與 Canon 表示「無反無助於吸引新用戶」的說法相反,Sony 的角度認為「無反相機」才能讓相機技術更進一步的發展。岩附豊接著舉例,就拿眼控對焦這項功能來說,過去許多攝影師必須要練習許多技術、提升對器材的掌握度(確保中央點以外的對焦點不移焦),才能拍攝出眼睛準焦的大光圈人像照片,但現在 Sony 相機具備了眼控對焦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非常輕易的就做到這件事。

包含「眼控對焦」以及「動物眼部對焦」在內,這目前仍然是無反相機才能發揮的功能,或許有許多攝影師認為單反比較符合他們的使用習慣,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來說,也不難用自己的攝影技術來做到動物眼對焦這種功能。但 Sony 降低使用者門檻、提升機身功能,可以讓更多攝影師拍攝時將心力放在其他地方,例如構圖、曝光、拍攝時機⋯⋯等等,藉此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不僅如此,Sony 也在無反相機上看到了很多可能性,就以目前全幅無反的入門機身 Sony A73(A7m3、A7III)來說,他們發現雖然這台相機的售價比較入門,但不僅只是剛踏入全幅的攝影玩家,像是職業攝影師也會考慮選購 A73 來作為他們的主力或是第二、三台備用相機,這是 Sony 當初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訪談的最後岩附豊先生做了一個總結,Sony 認為相機市場仍然是持續增長的,他們也十分樂見一些競爭對手如 Canon、Nikon、Panasonic 相繼來開拓全幅無反的市場。從 2013 年 Sony 推出 A7 一代開始,雖然機身設計有很多變革,但 Sony 的策略始終如一,仍然秉持「One Mount」的概念,並且認為相較於單反相機,「無反」是一個更具革新潛力的新產品。

延伸閱讀: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Furch
作者

前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現任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站長,Canon Taiwan合作講師、Sony Taiwan講座講師、正成貿易合作講師、Sony Pro Support攝影師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