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萬輛車召回,特斯拉想改變剎車習慣的單踏板模式的「實驗」失敗了嗎?

110 萬輛車召回,特斯拉想改變剎車習慣的單踏板模式的「實驗」失敗了嗎?

特斯拉想要改變人們踩油門、剎車的習慣,但現在又被糾正回來了。

特斯拉發佈公告表示,自 2023 年 5 月 29 日起,特斯拉將在中國召回 2019 年 1 月 12 日至 2023 年 4 月 24 日生產的部分進口 Model S、Model X、Model 3 及中國產 Model 3、Model Y 汽車,共計 110.46 萬輛。

不過,這些車輛並不需要進廠。特斯拉將通過線上軟體升級改進完成「召回」。有車主已經收到特斯拉關於召回資訊推送,推送提醒,「您的車輛涉及未完成的召回事項。如事項涉及軟體更新(OTA)召回,只需等待新軟體版本推送後下載和安裝即可。」

雖然如此,這次 OTA「召回」 依然意義重大。

特斯拉在 2021 年 1 月的一次軟體升級後,改變了使用者的開車習慣,強制使用者只能使用單踏板模式。

110 萬輛車召回,特斯拉想改變剎車習慣的單踏板模式的「實驗」失敗了嗎?

傳統車輛行駛中,司機需要踩油門(加速)和剎車兩個踏板:踩油門啟動和加速,鬆了力,引擎會停止提供動力,汽車保持慣性行駛一段距離。如果要更快減速、停車,就需要踩下剎車。

特斯拉汽車依然保留兩個踏板,但單踏板模式下,車主通過踩下油門加速,鬆油門時通過動能回收減速,低速行駛基本上就不需要再踩剎車。

特斯拉車主鬆開油門時會觸發動能回收,電機反轉為電池充電,消耗汽車的慣性以減速。這不但能增加 8%-15% 的續航里程,還減少了剎車片的磨損。特斯拉 CEO 馬斯克對此發明感到驕傲,「特斯拉車主永遠不需要換剎車片。」

也不只特斯拉,所有電動車都可以實現動能回收。福斯的 ID 系列純電車型在踩剎車時進行動能回收,延用傳統車的操作習慣。而比亞迪、蔚來、小鵬等中國主流電動車品牌,和特斯拉一樣把動能回收功能內建到加速踏板上,但這些品牌車輛出廠時保留了傳統駕駛習慣,預設關閉單踏板模式。車主可以手動開啟該模式,自行調整動能回收的力度。

特斯拉曾經也允許車主選擇,是否使用單踏板模式。但 2021 年 1 月的軟體升級後,特斯拉所有的車輛均只能採用單踏板模式。

如果車主想用傳統的踏板操控,必須是在 2021 年 1 月前拿到車,並且再也不升級軟體。

此舉招致了很多質疑。畢竟,把動能回收功能與加速踏板相結合,讓加速踏板具有明顯煞車效果,違背了汽車百年以來的駕駛習慣,且容易引發誤踩加速踏板的交通事故。

一些汽車工程師認為,特斯拉在挑戰使用者已經養成的駕駛習慣。遇到緊急狀況,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特斯拉曾多次陷入 「剎車失靈」的爭議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事故調查結果與單踏板模式有關。

在特斯拉銷售最多的美國,有 200 多名車主投訴稱行駛過程中車輛無故自動加速,剎車失靈。2014-2022 年間,一系列事故造成 175 人死亡。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歷經一年的調查後發現,超過 90% 的司機在事故發生時沒踩剎車、超過 85% 的司機踩了油門。但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並未把這一功能裁定為特斯拉的產品缺陷。

單看剎車系統,特斯拉和大部分車企一樣做足了冗餘設計,確保緊急時刻,司機可以把車停下來。首先是剎車踏板,和大多數汽車一樣,特斯拉的剎車踏板是電子控制,因為有電機助力,用更小的力就能踩住剎車。即使電控失效,司機用力踩剎車踏板時,也能觸發機械剎車。

還有一個防誤踩機制。如果司機慌張地同時踩下油門和剎車,特斯拉只會執行剎車指令。最後是自動剎車,每輛特斯拉都裝載了鏡頭,一旦判定即將發生正面碰撞,自動剎車就會啟動。這一功能在車輛啟動時默認開啟,不需要人操作。

但資料也展示了改變駕駛習慣的潛在影響。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在報告中稱,200 多起踩錯踏板的情況,超過一半發生在駕駛特斯拉汽車不滿半年的新車主身上。他們很可能是因為不習慣特斯拉的操控方式造成了悲劇。

特斯拉向車主提供了一個,在機械性能上並沒有缺陷,但容易讓人犯錯的動力系統,且沒有給使用者提供選擇。這兩點增加了車主錯將油門當成剎車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公告,特斯拉將在召回後新增三項功能:在不具備能量回收制動強度選擇的車輛上,提供選項以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制動強度;調整車輛能量回收制動策略的出廠默認狀態;在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時發出提醒。

這意味著,特斯拉車主可以選擇是否使用單踏板模式,且車主在使用單踏板模式時,有了一個提醒機制去保證車主少犯錯。

特斯拉以軟體公司的思維,來對電動車進行軟硬體的創新。但電動車比之網路軟體,更關乎生命安全。畢竟,只是要人就一定會犯錯,機器的一個責任是防止人犯錯,而不是增加犯錯的可能性。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