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補貼3萬元申請人數已破35萬人!如何申請、怎麼領?營建署提醒填寫資料三大注意事項

房貸補貼3萬元申請人數已破35萬人!如何申請、怎麼領?營建署提醒填寫資料三大注意事項

為了減輕房貸族壓力,政府推出房貸補貼政策,預計一次性給予3萬元,將有55萬戶受益!內政部指出, 房貸補貼於6月1日上午9時起開放線上申請,若經審查符合資格,支持金將透過原貸款金融機構直接存入借款人約定繳納貸款本息的帳戶內。預估第一批符合資格的自用住宅貸款戶,在7月初就能獲得一筆定額3萬元支持金 ,減輕生活壓力。

 

營建署表示,至6月4日為止,已有35萬人完成申請,民眾假日熱力不減,但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文章目錄

留意填寫資料三大重點

請填寫112年2月28日貸款中的金融機構

營建署表示,經檢視現有申請案件,發現部分資料有填寫錯誤情形發生,在此特別提醒民眾,填寫貸款金融機構項目是要填112年2月28日貸款中的金融機構,如有上述日期以後轉貸者,請注意仍要填寫112年2月28日貸款中的金融機構。若申請網站內屬於必填資料(打*號)出現填寫錯誤,請申請人填妥「資料更正切結書」後,以郵寄或傳真至營建署,將由營建署來協助修改,如為分行填寫錯誤,則會由金融機構校正,申請人無須提出更正。

本專案須由借款人提出申請

營建署指出,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由於本專案必須由借款人提出申請,如誤以房屋所有權人提出申請,則須請原申請人填妥「放棄申請切結書」後,以郵寄或傳真方式提供本署先辦理案件撤銷後,再由借款人本人提出申請。

以上兩種切結書均可至營建署及「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房貸支持專案專區或線上申請網站右上方的教學說明-常見問題下載。

本專案僅適用於購置住宅貸款之借款人,方可申請

營建署最後強調,本專案借款人所辦理之貸款必須是購置住宅貸款,如以房屋抵押取得消費性貸款,金融機構未認定為購置住宅貸款,則非屬本專案之適用對象,請民眾勿提出申請。

房貸補貼每戶3萬元,誰可以領?

符合下列資格之民眾,可申請住屋貸款支持方案:

  1. 僅有一筆自用性質購置住宅貸款,並須有非呆帳之貸款餘額。
  2. 合計持有房屋一戶以內。
  3. 原始核貸金額臺北市850萬元以下的房屋、其他縣市原始核貸金額700萬以下的房屋。
  4. 110年家庭成員各類所得總額合計120萬元以內。
  5. 認定基準日112年2月28日。

來源:內政部

房貸補貼何時申請?去哪申請?何時領?

 

內政部指出,房貸補貼於6月1日上午9時起開放線上申請,期限至112年12月底,預估第一批在7月初就能獲得一筆定額3萬元支持金。

線上申請網站:「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線上申請網站

 

為什麼要限制核貸金額?

 

內政部解釋,房貸補貼的政策重點是減輕中低薪房貸族的居住負擔,不是鼓勵未來要買房的人,因此不適用購買高房價者,也不會補助到出租房子的房東。

不過,門檻公布後,也有網友在PTT上發文直言,「夫妻兩個人就只有一間房子 結果雙薪超過120就沒有」、「這政策 跟 疫情補貼一樣 賺超大的攤販 不用報稅 有房...又拿三萬了~"~」、「台北市電梯套房幾乎都能貸8成 850萬根本直接出局」。《數位時代》查核北市地政局2023年1月公布資料,2022年10月北市標準住宅價格總價達1,835萬元,大樓總價為2,501萬元,公寓總價為1,457萬元,最便宜的是小宅,總價975萬元;換言之,只有購買小宅的民眾較有機會拿到補助。

補助金額多少?怎麼訂出來的?

補助金額為 每戶3萬元 。

內政部解釋,定額支持3萬元是以全國平均房貸餘額495萬元,111年央行累積升息0.625%來估算而得。

還沒買房的人也可以領嗎?

資格基準日是112年2月28日,因此在今年2月28日以前買房的人都可以適用。

來源:內政部

內政部長林右昌強調,中產以下房貸族支持方案,是針對一定年收入以下,原始貸款總額一定金額以下的中低薪房貸族。對象是已經有貸款的人,而不是未來要買房子的人,所以並不是給利息補貼,然後鼓勵民眾去買房,因此跟網路謠傳幫建商賣房子的說法八竿子打不著,請勿誤導以訛傳訛。

 

想領房貸補貼要注意什麼?3不原則防止詐騙

內政部提醒,詐騙手法常結合時事議題,專案線上申請通過審查後, 支持金會透過原貸款金融機構,直接存入借款人約定繳納貸款本息的帳戶內 , 絕對不會發簡訊、不會打電話、也不會傳email通知 ,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如果有疑慮,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求證。

 

 

本文轉載: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