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也能有感覺,史丹佛大學打造可與大腦交流的「電子皮膚」

機器人也能有感覺,史丹佛大學打造可與大腦交流的「電子皮膚」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數位化的電子皮膚,能夠將熱度和壓力等感覺轉換為電訊號,通過植入人腦的電極進行讀取。

電子皮膚柔軟且可拉伸,同時還能夠模仿觸覺並在低電壓下高效運行

這種電子皮膚柔軟如真皮,轉換元件無縫地嵌入其中,厚度僅有幾十奈米。這一發展為人工智慧假肢與大腦之間的更自然的互動創造了可能,也為建構能夠感受疼痛、壓力和溫度等人類感覺的機器人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的參與者之一、史丹佛大學化學工程教授 Zhenan Bao 說:「我們的夢想是製造一個完整的手,其中有多個感測器,能夠感知壓力、應變、溫度和振動,然後我們就能夠提供一種真正的感覺。」

這種新的電子皮膚只需在 5 伏電壓下運行,可以檢測到與真實皮膚類似的刺激,提供了可與多晶矽電晶體相媲美的電氣性能,如低電壓驅動、低功耗和適度的電路內建。

研究人員說,人們放棄使用假肢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缺乏感覺反饋讓他們感到不自然和不舒服。該電子皮膚首先在大鼠的腦細胞中進行了測試,當他們的大腦皮層受到刺激時,動物會抽動腿部,抽動程度與壓力水平相對應。研究人員說:「電子皮膚消除了生物體和機器元件之間的界限。」他們的報告《消失的生物與機器之間的界限》於本週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早在去年 3 月,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就宣佈了一個相關的進展。他們製造了一種由嵌入導線和靈敏度探測器的薄層矽組成的電子皮膚,「能夠讓軟體機器人以極快的速度感知距離它們只有毫米遠、各個方向上的事物」,這一發展首次賦予了機器人與人類和動物相似的身體自我意識。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