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電商文案生成霸主Jasper AI、還是OpenAI的好客戶,卻因打不過ChatGPT宣佈裁員

「前」電商文案生成霸主Jasper AI、還是OpenAI的好客戶,卻因打不過ChatGPT宣佈裁員

在ChatGPT之前,Jasper的產品曾是最被看好的AI文字生成工具。不過,當ChatGPT推出之後,別人還在感嘆AI初創企業強大的吸金能力、高薪挖角的豪氣之時,曾經是AI獨角獸之一的Jasper已經宣佈了裁員消息。

Jasper成立於2021年,在成立僅18個月後(2022年10月)就達到了15億美元的估值,這個成長速度讓同行業的大部分獨角獸企業都望塵莫及。

對於裁員,其創始人兼CEO Dave Rogenmoser的說法叫「重塑團隊」。

7月12日早上,Rogenmoser發佈公告,鑑於行業變化太快,為了集中精力整合資源,公司將啟動裁員。Rogenmoser表示,被裁員工都是業內第一批開發、推廣和支援人工智慧產品的人,將幫助被裁人員尋找及推薦合適的新工作崗位。

在Jasper的裁員公告底下,一群創業公司、風投機構當面「挖牆腳」,直接貼上了自己的招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AIGC創業潮中首批嶄露頭角的企業,Jasper似乎並沒有走到窮途末路。2022年10月Jasper完成了1.25億美元的融資,並在過去兩年分別實現了4000萬美元與7500萬美元的營收(2022年為預測值)。

截至2022年底,其付費使用者已經增加到10萬名,包括IBM、Intel、zoom、airbnb等。其中四分之三的使用者每月支付80美元或更多的費用來獲得Jasper的高級人工智慧寫作範本套件。

是什麼迫使Jasper做出了裁員抉擇?

Jasper AI背後其實靠的也是OpenAI

在ChatGPT之前,Jasper的產品是最被看好的AI文字生成工具。

「前」電商文案生成霸主Jasper AI、還是OpenAI的好客戶,卻因打不過ChatGPT宣佈裁員

Jasper是一家利用AIGC技術進行內容創作的公司,旗下主要產品JasperAI是一種內容寫作工具,它可以幫助使用者總結長篇內容、利用AI生成100%原創內容,還可以修改內容或改造舊內容。

JasperAI內建了60多個範本,支援超過25種語言,適用於廣告、部落格、電商、郵件、視訊、網站等場景以及Facebook、Google、Amazon、Instagram、Linkedin等平台,進入範本後只要使用者提供一些資訊(如標題、產品基本資訊描述、語氣),它將在幾秒時間內顯示生成的內容,經常被用來幫助企業、媒體人、行銷人員、博主等擴展撰寫行銷文案、編寫兒童書籍等。

事實上,回顧Jasper的歷史,OpenAI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在2018年,Rogenmoser創辦的公司便被Y Combinator接納,後者是著名的創業孵化器,彼時OpenAI的現任CEO Sam Altman 還是Y Combinator的總裁。

2020年,OpenAI推出GPT-3,Rogenmoser利用自己在Y Combinator的關係獲得了內測資格。

2021年1月,Dave Rogenmoser基於GPT-3API推出了Jasper AI。

簡而言之,Jasper利用OpenAI的大模型建立了自己的業務並實現了商業落地,也可以說是OpenAI早期的好客戶。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Jasper被部分人認為是「只是換了張臉但核心還是GPT」的公司,沒有自己的技術護城河,這也成了Jasper樓起又塌的關鍵原因。

ChatGPT免費版就已經夠強,付費版還比Jasper AI便宜

隨著OpenAI發佈基於GPT-3.5的ChatGPT,並迅速將大模型更新到GPT-4,比Jasper AI效果更好且更便宜的ChatGPT逐步贏得使用者的青睞。

ChatGPT免費提供給使用者,Plus服務只需每月20美元。而回過頭來看,仍然基於GPT-3的Jasper AI,其最便宜的套餐的月費為49美元。

正因為ChatGPT所帶來的衝擊,Jasper網站的訪問流量在短短3個月內下降了近40%。

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面對橫空出世的ChatGPT,Rogenmoser坦言:真的讓每個人都神經緊繃。他當時迅速聯絡了Altman,後者為其提供保證:「我們不會試圖與我們的合作夥伴競爭。」

但事實證明,短短數月間,Jasper從高處跌落,公司不再是AI創業領域的種子選手,三位創始人也心灰意冷。

市場分析師認為,類似Jasper這種基於ChatGPT二次開發的公司,在面對已經越來越成熟的GPT-4,只有死路一條。

「ChatGPT的發佈把很多淺度使用者從Jasper那裡吸走了,看來為電商寫作而定製的範本和UI並沒有留住非專業使用者。」

「至於專業使用者,Jasper原本還有一條路,那就是自建大模型、開發出獨特的滿足專業使用者的產品feature,從而留住專業使用者。但目前看起來這條路也並不樂觀。」

 

本文轉載自:36氪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