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是如何製造的?科技沙子的一生:從石英砂到晶片的生產流程

晶片是如何製造的?科技沙子的一生:從石英砂到晶片的生產流程

ADVERTISEMENT

Intel在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101說明會解釋從石英砂到晶片的生產流程,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晶片是如何製造的。

前端流程:晶圓製作

晶片最主要的成份是石英,它是地殼中含量第二高的礦石,價格相當低廉。但是經過繁複的加工程序之後,就可以製成價值不斐的各種晶片。前Intel董事長Andy Bryant曾說過「我們使用的原料是砂子,其於的都是人為添加的價值」(The ingredient we start with is sand. Everything else is value added by people.)。

晶片生產流程可以分為前端的晶圓製作,以及後端的晶片封測。在前端流程中,會先從石英砂中提煉多晶矽並製成晶棒,然後再經過多道加工程序,製作出整片晶圓。

以下以圖文方式進行簡化的概念說明,可能會與實際加工流程有些許出入。

晶片生產的開端為數10億立方公里的石英砂(Quartz Sand),將其提煉為多晶矽錠塊,熔解之後製作為晶體結構排列整齊的單晶矽晶棒(Ingot)。

晶棒切割、拋光之後就成為尚未加工的晶圓(Wafer)。晶圓的尺寸約為直徑12吋(30公分)。

晶圓加工的方式為在晶圓塗上光阻劑(Photoresist),接著透過微影機進行微影(Exposure,也稱為黃光),並搭配光罩將設計圖案的「照射」當晶圓表面。

接下來為顯影(Development),以正光阻劑為例,被微影機照射到的晶圓部分會被顯影劑溶解(負光阻劑則圍沒被照射的部分溶解)。接著就是摻雜(Doping)以讓才料得到半導體的特性,並去除光阻劑。

接著會進入尺度為30~100奈米的蝕刻(Etching),以化學藥劑方式刻除不需要的部分,以將光罩的圖案留在晶圓上。附帶一提,人類頭髮的粗細大約為50000奈米。

完成後還會進行電鍍、拋光等加工流程,並連接電晶體與垂直金屬層。

圖中的「金屬塊」為多晶矽錠塊。

在Intel博物館也展示了多晶矽錠塊。

Intel博物館展示的12吋晶棒。

拋光後的晶圓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拍照的那位蠢蛋。

右方為完成加工的12吋晶圓,可以看出每個「方格」都是1組處理器的裸晶(Die)。左方則是代號為Granite Rapids的第6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

後端流程:晶片封裝

在晶圓加工完成後,接下來就是切割,並進行合稱封測的封裝與測試流程。

封測可以再細分為裸晶分類、封裝、測試等階段。

首先會將晶圓切割成裸晶(Die),然後進行測試分類(Sort),測試該裸晶運作狀態,以及能夠穩定運作的時脈範圍(簡單說就是體質測驗),並打裝成膠捲狀的包裝(Reel)。

接下來會將裸晶貼合到基板(Substrate),然後填充樹脂絕緣並防止水氣滲入。翻面後貼上稍後焊接貼合所需的錫球(以BGA封裝為例)。

為了加強晶片的機械結構特性,會視情況裝上補强板(Stiffener)。

在散熱部分,則會加入DLA(Direct Lid Attach)或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等型式的「鐵蓋」,將裸晶上的熱更均勻傳導至外部排除。

完程封裝的晶片會進行測試,驗證是否可以正常運作。

通過測試的晶片就會透過雷射刻印型號與附加資料,並以自動化方式檢查外觀,然後打包出貨。

圖片左邊為「膠捲」的裸晶,中央為基板,右邊則為封裝完成的晶片。

左邊是尚未貼合「鐵蓋」的處理器,可以看到2組裸晶,右方為安裝IHS後的樣子。

Intel目前在全球有4座晶圓廠(藍色標示,德國為規劃中),4座封測廠(橘色標示,波蘭為規劃中),2座先進封測廠(綠色標示)。

舉例來說,生產流程之一為在日本取得晶棒並切割成未加工晶圓,之後送到愛爾蘭、美國的晶圓廠加工,最後送到馬來西亞進行封測。

先進封裝:高科技膠水

Intel也在活動中介紹了多種先進封裝技術,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採用2.5D嵌入式橋接解決方案,能將多個裸晶或模塊(Tile)在平面上「左右擺放」並相互連接,然後封裝為單一晶片。代號為Sapphire Rapids的第4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即採用這項技術整合4個高頻寬記憶體(HBM,High Bandwidth Memory)模塊。

Foveros則是3D堆疊解決方案,能將多個裸晶或模塊先堆疊到基底裸晶(Base Die),由基底裸晶提供互連,或是以立體方式「上下堆疊」,然後封裝為單一晶片。例如代號為Meteor Lake的1系列Core Ultra處理器就透過這項技術封裝多種不同製程節點的模塊,並提供5~125W的TDP(Thermal Design Power,熱設計功耗)範圍。

Co-EMIB為結合EMIB與Foveros的先進封裝技術,不但以水平方式連接多個模塊,也能以上下堆疊方式連接模塊。代號為Ponte Vecchio的GPU Max系列繪圖處理器就透過Co-EMIB在3D空間都進行互連,總共整合5種不同製程節點47個模塊,整顆晶片總共有超過1000億個電晶體,是Intel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封裝技術。

圖中上方為Foveros封裝,中央為EMIB,下方為Co-EMIB封裝。

晶片是如何製造的?科技沙子的一生:從石英砂到晶片的生產流程

▲圖片上半部為Foveros封裝的顯微放大圖,下方則為Co-EMIB封裝。

▲EMIB的說明影片,裸晶之間透過EMIB橋樑互連、傳輸資料。

▲Foveros的說明影片,它與EMIB最大的不同在於可以在垂直方向堆疊晶片。

▲Co-EMIB的說明影片,可以看到在同一晶片上使用EMIB與Foveros等先進封裝技術。

隨著半導體製程的微縮快要碰到物理的極限,因此先進封裝技術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並帶來效能更強悍、功能更複雜的晶片。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