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賞花拍攝技巧:5 招教你拍出好看的油桐花

出遊賞花拍攝技巧:5 招教你拍出好看的油桐花

每年春末夏初便是全台瘋五月雪的季節,這時只要往山頭一望,幾乎可以看見呈現一片雪白,若是走在賞桐小徑內且恰巧微風吹拂而過,更可感受到桐花飄落的浪漫!而本文將分享拍出好看油桐花的 5 大技巧,讓你能輕鬆拍出令人驚豔的桐花照。

 

 

油桐花小知識

根據查詢到的資料指出,油桐本身是大戟科中的一種落葉樹,其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南方以及中南半島等地,一般高約數公尺到十數公尺不等,最高可達20公尺。油桐樹在早年是一種具經濟價值的植物,因為除了樹株本身的木材可用來製作火柴、牙籤和木屐之外,其種子也可壓榨出油脂,是為「桐油」,和其他乾性油比較,桐油具有乾燥快、比重小、附著力強、耐熱、酸、鹼等優點,所以不僅被用來作為保護木器的塗料,同時也是製作墨汁與油漆的重要原料;除此之外,桐油也被用來塗抹在紙傘上,以達到防水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桐油雖然外觀呈現金黃色類似食用油,但它卻是具有毒性,千萬不可誤食,否則會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是死亡,不可不慎。

在台灣,常見的油桐樹有「三年桐」和「千年桐」兩種,均為日治時期自中國大陸南方引進並廣泛栽種,其中又以千年桐為大宗,約佔 90% 以上。千年桐又稱為「木油桐」、「廣東油桐」,主要分布於台灣北部、中部和東部的低海拔山林,尤其特別集中在北部地區,例如新竹和苗栗等地,曾為客家聚落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油桐樹的開花期一年約有三次,除了眾所皆知的 3~5 月之外,每年的 8~9 月以及 12 月也會開花,不過後兩次花期因為開花的數量較少,也較不易掉落,故較佳賞花的季節還是以春末夏初為主。自民國 91 年起,客家委會員希望藉由這個客家人曾經的重要收入來源來帶動客家庄經濟,故於每年的 4、5 月舉辦「客家桐花祭」活動,希望民眾能踴躍走入山林,在欣賞桐花之美的同時,也能體驗客家傳統文化與美食。

每年春夏交替之際,便可見油桐花盛開在台灣北部的山林之間,像雪一樣染白山頭,十分壯觀。

油桐花是雌雄異株,其中雄花佔絕大多數,會整朵掉落便是雄花,而雌花則多是單片花瓣掉落。

油桐花壽命平均都只有一天,然後就會立即掉落,所以就算沒有下雨也會看見滿地的落桐。

第 1 招:器材與拍攝建議

若你曾經有賞過油桐花的經驗,大概會知道拍攝油桐花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焦距鏡頭為佳。通常來說,多數引人入勝的油桐花照片,幾乎都是單體居多,像是掉落在石頭間、草堆裡或拿在手上的油桐花單體,並藉由拍攝角度、構圖視角、光影等元素的加持,讓畫面呈現出吸引目光的效果。除此之外,有時候也可以捕捉滿山片谷的油桐樹照片,因為在春末夏初的時節放眼望去,可以看見山頭明顯都被開花的油桐樹染白,縱觀以上,像是 24-105mm 這類焦距涵蓋超廣角到小望遠的旅遊鏡,就很適合用來拍攝油桐花題材。要捕捉油桐花單體特寫,有 70-105mm 這段焦距可以靈活運用,要拍攝滿山遍野的雪白山頭,則有 24-28mm 等廣角焦段可以發揮。當然,若是體力更有餘欲的玩家,甚至還可以再攜帶 70-200mm 或 100-400mm 等中長焦鏡頭,除了能捕捉枝頭上的油桐花倩影之外,也能藉由更強烈的壓縮感,拍出更有視覺張力的作品。

如果只想輕鬆出遊賞花,不想攜帶笨重的相機鏡頭,那麼手機當然也是可以用來作為拍攝的器材。尤其現今手機大多都具備三顆鏡頭,通常涵蓋了超廣角(13-15mm)、廣角(24-26mm)、標準(50mm)和小望遠(70mm),有些高階或旗艦手機甚至還具備超望遠焦距的潛望式鏡頭(100mm以上),或是藉由強而有力的計算式攝影,部份手機也能擁有畫質不差的數位變焦功能,所以只要運用得當,絕對也可以拍出令人驚豔的油桐花照。至於拍攝設定方面,如果你對影像後製有些基礎,也想要讓作品有更好的呈現,那麼強烈建議一定要記得以 RAW 檔格式記錄為佳,才能為影像創作帶來更彈性的後製空間。無論是單眼或無反相機通通都有支援 RAW 檔格式,至於手機方面,目前多數 Android 手機都有 RAW 檔格式紀錄的功能,而 iOS 自 iPhone 12 Pro 之後的 Pro 系列,皆有支援自家的 Apple ProRAW 格式,如果是非 Pro 系列的手機也別擔心,只要安裝第三方 App(例如 Adobe Lightroom),就能輕鬆拍攝 RAW 檔影像了。

無論相機或手機都可以拍攝油桐花,只要學會善用鏡頭焦段特性,就有機會拍出好看的作品。

若相機或手機有支援 RAW 檔格式,拍攝前建議記得開啟該功能,以獲得更彈性的後製空間。

若手機沒有支援 RAW 檔格式拍攝,也可以安裝第三方拍照 App,以獲得 RAW檔(.DNG)功能。

第 2 招:天氣狀況的掌握

由前面得知,油桐花最佳的開花期正是處於春雨和梅雨交替的季節,而且賞桐地點幾乎都是位於山區,因此要如何避開雨天,挑選好天氣的時候前往便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尤其每當下過雨之後,油桐花幾乎都會被雨水打落,再加上山路也會變得泥濘且濕滑,若是到達目的地才發現正在下雨,不僅會掃了賞花的興致,更有可能面臨山洪暴發或土石流的危險。要得知天候狀況,一般最常使用到的氣象工具有「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和「地面天氣圖」這三種,其中「衛星雲圖」能讓我們即時分辨大氣中的雲層分布狀態,進而了解天氣系統的變化,以便推測接下來是否適合出門賞油桐花。以技術層面來看,衛星雲圖主要可被分為「紅外線」和「可見光」兩種,前者是利用衛星上的紅外線儀器來測量雲層的溫度,溫度越低的雲頂會以亮白色來顯示,表示雲層的高度較高,反之則以暗灰色顯示,以中央氣象署的衛星雲圖網頁來說,「彩色」、「黑白」和「色調強化」都是屬於紅外線雲圖。至於可見光雲圖則是利用雲層頂部反射太陽光的原理製成,主要用來觀測雲層的面積和厚度,但也因為這個原理,故可見光雲圖只有在白天才會有作用。

「雷達回波」則能呈現空中雲雨系統含水量(包括三態水)的分布情形,通常回波越強的地方就表示水汽越豐富,同時也是降雨最多的地方(顏色越深紅);而「地面天氣圖」是利用高壓/低壓中心、等壓線和鋒線⋯⋯等符號組成,透過一週的天氣預測圖,我們可清楚得知未來幾天的天氣系統變化為何。簡單來說,在春末夏初這個時節,如果碰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台灣東部附近徘徊,則表示未來幾日好天氣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非常適合出門賞桐拍桐;反之,當副熱帶高壓距離台灣較遠,取而代之的有可能是梅雨鋒面或西南氣流將籠罩台灣上空,則強烈建議應避免前往山區以策安全。

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地面天氣圖是最常使用到的氣象工具,若學會觀看則能有效預判天候狀況。(圖片來源 / 中央氣象署)

油桐花很容易被雨水打落,若是雨天或雨後前往拍攝,除了較危險外也不易拍到好看的畫面。

第 3 招:利用光影營造氛圍

要拍出好看的油桐花照片,除了天候至關重要之外,還要懂得利用各種光線的輔助,才能使作品呈現更趨完美。一般來說,光線大致可分為「順光」、「斜射光」與「逆光」三種,其中順光因為光線的照射方向與攝影者拍攝方向一致,所以可拍出色彩鮮明且色調飽和的影像作品,若是剛好油桐花所掉落的地方有著色彩較豐富的背景(例如綠色的青苔、黃色的落葉),再加上油桐花本身白色花瓣與紅黃色花蕊等色彩相互點綴,將能為畫面帶來吸睛的視覺效果;而斜射光則能使被攝物的影子拉長,會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感,也是拍攝油桐花時不可錯過的光線方位。至於逆光則是光源位於被攝物的後方,而強烈的光線能穿透過油桐花本身,能使影像能產生獨特的氛圍,亦或是可利用曝光不足的特性拍攝其剪影,也是一種創作的手法。

拍攝油桐花最推薦的光線是順光,若能找到適當的背景,可以捕捉到色彩豐富且鮮明的作品。

第 4 招:特寫桐花單體之美

前面提到,多數引人入勝的油桐花照片,幾乎都是拍攝單體居多,無論是在枝頭上或是卡在蜘蛛網上,亦或是掉落在地上、草叢間等的油桐花單體,都是相當適合用鏡頭特寫,捕捉花卉本身的美麗。至於拍攝時要使用什麼焦段的鏡頭,完全端看拍攝者與被攝目標的距離,以及想要的構圖視角而定,而且通常會建議要有適度的留白,才不會使得畫面過於呆板單調。當然,有時候也可以試著反向思考,將掉落但卻完好的油桐花收集在一起,就能拍出不同於單體的數大便是美作品了。

無論是掉落在地上或草叢間等的油桐花單體,是初學者最好拍攝的目標,只要仔細尋找就能拍到。

有時候也可以試著反向思考,將掉落但卻完好的油桐花收集在一起,就能拍出數大便是美的作品。

除了掉落在地上的油桐花之外,也別忘記舉起相機捕捉還在枝頭上的油桐花們,又是另一道風景。

第 5 招:試著拍出畫面意境

除了單獨拍攝油桐花本身之外,有時候我們在按下快門之前,也不妨先觀察一下周遭環境,看看是不是能結合油桐花一起拍攝,以意境取代文字,試著讓觀者從畫面中明白拍攝者想要傳達的話語。例如像本頁右側左下這張掉落在路邊的兩朵油桐花,搭配其些微枯萎的樣貌和滿地土黃色的枯葉,好似在說明已經逝去的歲月。至於油桐花還能拍出哪些意境?就等各位拿起相機努力去尋找。

兩朵油桐花恰巧一起掉落在枯葉間,那畫面意境彷彿在訴說即使你年華老去,我依然對你不離不棄。

隨波逐流的落桐,好似看透了世間的種種因果,就選擇這樣離去,不問漂向何方,只求來世再見。

藉由景觀點綴和簡單的排列,看起來就好像一群美女相約集體出遊,在水中嬉戲或在岸邊休息。

全台賞桐地點推薦

若要認真說起來,全台可以欣賞桐花的地點實在不勝枚舉,不過大多數都集中在彰化以北地區,尤其又以新北市、新竹和苗栗最多。我們在這邊僅列出相對較為優質或熱門的賞桐地點,讓各位可以搭配 Google 地圖選擇離自己較近或是有興趣的賞桐地點前往,並且能盡興又開心地捕捉油桐花的美麗。

出遊賞花拍攝技巧:5 招教你拍出好看的油桐花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出遊賞花拍攝技巧:5 招教你拍出好看的油桐花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August
作者

DIGIPHOTO網站編輯,長期專注於攝影相關的產業報導,並時常分享攝影器材評測心得,以及攝影技巧和軟體後製等教學,同時也樂與攝影同好交流。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