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6 15:00

AMD Piledriver 打樁機架構解析,二代 APU 挑戰 Core i3 跑實測

ADVERTISEMENT

GPU:內顯王寶座,效能堪比獨顯

APU的賣點往往在於強悍的內顯上。不管是省電的Brozos平台,或是先前推出的A系列,都因為繪圖核心而引起人們注意。不說別的,光是AMD將VLIW 4架構放進內顯,就值得讓人想多看兩眼。

效能穩坐內顯第一

效能表現上,AMD這次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內顯的成績依然穩坐第一。各項測試均有明顯贏過前一代Radeon HD 6550D的表現,且另一方面來說,也更進一步的拉近與入門顯卡的差距。就算單靠內顯,就能應付大多數的遊戲,而解析度拉上了1920x1080時,部分測試表現仍有30幀以上,實用性遠比前代產品出色。

反觀Intel小有進步的HD Graphics 4000,伴隨第三代Core i處理器推出當時,曾經令人感到值得期待,最起碼新增支援Dirext 11是個亮點。不過現在和第二代APU正式對陣,相形之下失色了不少,因為效能依然落後。特別是對遊戲用途而言,以每秒30幀畫面為低標要求基準,在漸漸成為主流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Intel現階段任何一款內顯,都遠不及第二代APU及格邊緣的表現。

ADVERTISEMENT

APU價格低點

現階段Llano處理器與A75平台價格都到了低點,主機板配APU大約4,000元多一些就能帶走。先前推出時單獨APU本身也是這個價位,可以明顯看出AMD極度需要調整產品線,清空舊產品庫存。而A10-5800K預估的零售價格並沒有想像中高,若台灣售價並未與131.45美元(約新台幣3,851元)偏差太多,那麼其他更低階的產品將會賣的非常低廉,持續扮演著「4,000元打包核心零組件」的定位。並成為入門級市場最強悍的競爭者。

▲繪圖效能的增長無疑才是Trinity首要賣點,3DMark 11 Entry模式下,Radeon HD 7660D的圖形分數比起Radeon HD 6550D快了約30.76%。

ADVERTISEMENT

▲3DMark 11 Performance模式下,Trinity系列最強內顯的實力依然比起自家弟兄Radeon HD 6550D快了27.10%。

ADVERTISEMENT

▲玩家很多會很堅持插張獨立顯示卡,但Radeon HD 6570的效能快了Radeon HD 7660D約34.39%,張數差距卻是10張出頭,想省點錢的話,內顯還是撐的住場面的。當然解析度還是降一下比較安全。

▲AMD內顯至今仍引以為傲的一點,就是一直能跟進支援最新的DirectX版本。想玩個Direct X 10或11的遊戲仍然能跑得出30幀,但也就這樣了。

ADVERTISEMENT

腳位問題待解決

單就以效能的角度來說,價格沒有變貴的情況下,獲取了更好的效能,當然是值得採購的選項。只不過Trinity還是有些讓人在意的小問題。例如那個看起來每次推出新產品就會變更一次的腳座。對於已經採購第一代A系列的玩家,手上的FM1主機板此後再也沒有利用價值,不免有些遺憾。而此後AMD也可能繼續採取每一代APU都跟著變更腳位的策略。對照AM3+腳位依然可以支援到Vishera處理器,顯得AM3+的產品生命意外的長壽,也就讓人期待未來的APU也能固定在某個腳位上。

低成本雙U通包

以A10-5800K的效能表現來看,Trinity家族可以視為效能約接近Intel Pentium至Core i3等級的CPU,附帶優勢是部分型號可超倍頻,另外還有效能依然穩座內顯之王。筆者認為相同預算下選擇Trinity可謂一時之選,但也有玩家認為,Intel LGA 1155的產品線更多,同主機板還有機會可以升級到更高等級的CPU,不如多準備點錢來投資Intel平台。

正反雙方意見其實都很不錯,每個人的觀點與預算也不相同,可視自己實際使用上的功能來調整。以筆者的個人見解,Trinity最適合的領域應該是多功能平價。這一代APU產品可以說是真正脫胎換骨後的產品,加上有便宜的主機板方案,對於斤斤計較,比較少玩大作級遊戲的人而言,會是最值得推薦投資的平台。特別是股票族,可針對功能搭配主機板顯示輸出較多埠的方案採購。

平台成本比較

以現今開賣的第三代Core i3計算,Core i3-3240約4,550元,Core i3-3225則便宜約100元,搭配一般人選擇的主機板,成本估計落在7,600元上下。而AMD A8-3850加上A75主機板約5400元。AMD A10-5800K雖然預估會在3,800元左右,但A85X主機板很可能會以高階主機板的姿態問世。筆者推估預先開賣的價格會超過4,000元,用料好的主機板甚至可能會賣到5,000元以上。整體來看很可能成本會超過8,000元。但截稿前主機板廠尚未公布正式售價,筆者也僅能憑經驗預測。實際價格以通路報價為主。

▲整體來說,A10-5800K確實是個改進很多的新處理器,不過直接對上新架構下的Core i3依然負多勝少,做為消費者的角度來說,CPU差距明顯對產品本身還是不利得多。

舊架構的A8-3850先天不良,而A10-5800K至少針對各項缺失進行了改進。但整體而言,高時脈的幫助還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兩代內顯的對決由二代GPU獲得了全面勝利。整體表現都有水準之上,如果還有什麼遺憾,大概也只有受限於AMD的技術與製程上還有可進步的空間在。

▲整體來說,對比獨顯的表現雖然還有些落差,但已經逐步甩開不堪用的印象。但實際應用上畢竟仍與獨顯有一定的差距,對於偏重效能的玩家來說,插張獨顯還是個好選擇。

(後面還有:GIGABYTE F2A85X-UP4 主機板完全解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