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Meta 罕見發表聲明:未接受中國審查,重申在台捍衛言論自由與資料保護承諾

Meta 罕見發表聲明:未接受中國審查,重申在台捍衛言論自由與資料保護承諾

對於FB熟悉的朋友,應該對上面長期充斥的假帳號、色情廣告、詐騙連結與帳號盜用問題見怪不怪了,而且無論你怎麼問客服,都不會得到答案。不過,今天Meta罕見的發表了聲明,表示在台灣捍衛言論自由並保護用戶資料。

Meta 罕見發表聲明:未接受中國審查,重申在台捍衛言論自由與資料保護承諾

針對近期大眾對 Meta 在台灣營運的關注,為駁斥錯誤指控並破解謠言,Meta 重申對於言論自由的承諾為核心價值。

Meta 依迄今記錄,特此聲明以下三點:

1.Meta 從未接受中國政府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

2.Meta 從未向中國政府分享任何台灣用戶資料,更從未因應中國的要求提供任何用戶資料

3.Meta 的內容檢視/審查團隊從未設立於中國

近期關於 Meta 的錯誤指控與事實悖離,Meta 嚴正澄清並重申各項承諾,包含保護用戶資料、提供安全與自由的平台讓大家表達自我並連結社群等核心價值。Meta 長期致力於連結世界,包含過往曾有興趣在中國營運旗下的家族應用程式。Mark Zuckerberg 多年前已公開發言,表示與中國始終沒有達成相關共識,未於中國營運。

Meta 恪守美國《儲存通訊記錄法》(Stored Communications Act)在內的法規,其中嚴格規範平台的用戶資料保障政策,Meta 依法保護台灣用戶資料。Meta 從未向中國政府分享任何台灣用戶資料,更從未因應中國的要求提供任何用戶資料。

Meta 的使命是將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 和 Threads 打造為用戶能安心暢所欲言的空間,同時也努力避免 Meta 的服務出現濫用情形。因此 Meta 聆聽各方意見,廣納不同的觀點和理念,制定出《社群守則》,明訂在平台上允許和禁止的行為及內容。《社群守則》一致適用於台灣及全球社群,Meta 強調從未接受中國政府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

面對平台上每天多達數十億則內容,Meta 透過科技偵測與內容檢視團隊來檢視可能違規的內容和帳號,並採取對應措施。Meta 的內容檢視/審查團隊包括以檢視內容為主要職責的全職員工,以及合作夥伴所雇用的內容檢視/審查人員,這些人員必須具備語言熟練度和在地文化素養。Meta 為了維護台灣社群的網路安全,聘請以國語/繁體中文為母語的台灣人檢視來自台灣的內容。這些內容檢視/審查團隊充分理解台灣的文化脈絡、在地情境與文句語意,分佈在全球跨越時區的各個地點,24 小時不間斷地維護社群安全。Meta 駁斥謠言,鄭重澄清 Meta 的內容檢視/審查團隊從未設立於上海甚或中國其他地區。

Meta 重申在台灣將繼續捍衛言論自由,並依法保護台灣用戶資料,持續實踐 Meta 打造安全與自由的平台、讓所有人能表達自我與連結彼此的重要承諾。

______

Meta此番聲明,很有可能是針對臉書前全球公共政策主管莎拉·溫-威廉斯在美國參議院作證的內容而來。

根據溫-威廉斯的說法,Meta直接與中國政府當局合作,「破壞美國國家安全並背叛美國價值觀」。她聲稱臉書為中國政府量身打造審查工具,賦予一位「總編輯」對內容審核的廣泛權力,甚至可以選擇在中國特定地區或特定日期(如六四天安門事件週年)完全關閉服務。

溫-威廉斯於2011年開始在當時名為臉書的Meta工作,擔任全球公共政策總監。溫-威廉斯表示在她為該公司工作的近七年裡,她目睹該公司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客製化的審查工具」。她表示,在中國官員施壓後,一位居住在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於2017年被臉書移除。臉書當時表示,他們針對批評該政權的郭文貴採取行動,原因是其分享了他人的個人資訊。

她向國會提交了文件,在聽證會上展示了這些文件的一些經過編輯的版本。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臉書高層似乎討論過授予中國當局存取中國和香港使用者資料的權限。

溫-威廉斯還描述了當時臉書有使用一種「病毒式傳播計數器」,該計數器會標記超過一萬次觀看的貼文,以供「總編輯」審查,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參議員理查·布盧門撒爾稱其為「奧威爾式的審查」。

根據溫-威廉斯的證詞,這些「病毒式傳播計數器」不僅在中國大陸使用,也在香港和台灣使用。

溫-威廉斯還告訴參議員,中國官員「可能有權」存取美國用戶的資料。溫-威廉斯作證說,當Meta工程師對資料安全表示擔憂時,包括祖克伯在內的Meta領導階層卻漠不關心。

溫-威廉斯作證說,祖克伯「個人非常投入」Meta與中國的業務關係,並聲稱他致力於學習中文,且「每週都與員工進行中文課程」。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