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規模無法與全球晶片巨頭相比,俄羅斯半導體廠商 Baikal Electronics(貝加爾電子) 依然在困難重重的國際情勢下,交出了一份對俄國本土市場來說頗具意義的成績單:自 2012 年成立至今,累計出貨 8.5 萬顆處理器。
這一數字放在全球市場中僅是九牛一毛,但對於在制裁壓力下尋求技術自主的俄羅斯來說,已是一項指標性進展。根據報導,截至 2019 年,Baikal 的總出貨僅為 1.7 萬顆,當時公司僅有一間辦公室與 81 名員工,如今已拓展為四間辦公室、200 名員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 8.5 萬顆處理器,都是在 2022 年以前製造的存貨。
遭制裁後產能停滯,只能靠「庫存硬撐」
2023 年,Baikal 因遭受美國主導的出口管制與制裁一度宣布破產,雖然之後技術上恢復營運,但晶圓供應早已斷鏈。Baikal 的主要代工夥伴為台積電,自 2022 年以來已無法再接單,導致其產品線實際上停滯至今。
目前 Baikal 的產品線主要包括三款處理器:
-
Baikal-T:採用 MIPS P5600 架構、28nm 製程,為雙核心 32 位嵌入式處理器,主頻 1.2GHz,功耗僅 5W,主要用於工控與通訊設備。
-
Baikal-M:面向桌上型電腦市場,亦為 28nm 製程,內建 8 核心 Cortex-A57,搭配 Mali-T628 GPU,功耗約 35W。
-
Baikal-S:高階伺服器平台,採台積電 16nm 製程,配置多達 48 核心 Cortex-A75,主頻可達 2.5GHz,支援六通道 DDR4 記憶體。
其中出貨最多的是低階的 Baikal-T,而高階伺服器晶片 Baikal-S 實際投入市場的數量極少。
嘗試繞過禁令遭阻,多筆訂單被沒收
為了繼續推進出貨,Baikal 曾試圖透過第三方(如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進口台積電代工的晶片,但也因此遭到海關查扣。報導指出,有 15 萬顆 Baikal-M 處理器被沒收,另有 1.5 萬顆 Baikal-S 的代工訂單遭取消。
目前 Baikal 仍面臨缺乏晶圓代工來源、供應鏈中斷等結構性挑戰,即便短期內靠現有存貨應付國內需求,長遠來看若無穩定生產線支持,發展恐怕仍是「無源之水」。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