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 搜尋來勢洶洶,內容網站卻快撐不下去?專家分析:AI廠商以及內容廠商都沒人因此受益

AI 搜尋來勢洶洶,內容網站卻快撐不下去?專家分析:AI廠商以及內容廠商都沒人因此受益

當愈來愈多使用者改用像 ChatGPT 或 Claude 這類 AI 聊天機器人進行資訊查詢,有人寄望這能終結低品質、標題黨內容的亂象;但也有聲音警告,若沒有合理的營收分潤機制,這類 LLM 搜尋引擎可能會先摧毀整個網路內容生態,連好內容也難以為繼。

傳統的網路廣告模式包含兩層:搜尋引擎展示廣告並導流至內容網站,內容網站再靠廣告獲利。而這背後的關鍵是「內容生產者能賺錢」。這套體系雖讓許多媒體依賴廣告維生,但至少維持了資訊持續產出。

反觀目前除了Google的AI摘要,其它 ChatGPT 等 LLM 搜尋模型,幾乎不展示廣告,回應內容也大多來自未經授權的網路文章、論壇與社群資料。這種「免費使用他人內容、不導流也不分潤」的模式,雖讓使用者享受便利,卻對內容創作者極為不利。

若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內容網站將失去收入來源而關站,最終導致 LLM 本身也無新鮮素材可訓練或引用——形成一個「吃光原料、自我枯竭」的死循環。

免費用戶轉付費?不如想辦法分潤廣告錢

有意見認為,OpenAI 或其他 LLM 業者應該走向更合理的商業模式,例如模仿 Google,將廣告嵌入搜尋結果,並將其中一部分收入回饋內容提供者,例如授權新聞媒體、部落客或開源社群。但問題在於,LLM 回應往往是「一次到位」的完整答案,使用者不再點擊原始來源,也讓「放廣告導流」這件事變得無從談起。

那麼轉向訂閱制可行嗎?即便 OpenAI 能達成 Netflix 的訂閱轉換率(約 75%),其總營收仍可能遠低於 Google 的廣告收入。原因在於 Google 年營收約 3500 億美元,而 Netflix 僅約 400 億;要追平,OpenAI 平均每位訂戶每月得付出超過百美元,遠高於多數消費者對數位內容的付費意願。

此外,這還不包括 DeepSeek、Meta 的 LLaMa、HuggingFace 上眾多免費競爭模型的影響。這些選項雖目前仍不如 GPT-4 品質穩定,但在企業與技術社群眼中,已具備可用替代性。

LLM 未來:插入廣告?嵌入贊助?還是協議授權?

可預見的未來,LLM 廠商勢必開始在回應中嵌入贊助或插入式廣告內容,甚至有可能像早年 Yahoo、Bing 搜尋一樣,讓「置頂結果」變成付費項目。但這將嚴重衝擊 LLM 的可信度——使用者相信 AI 是「總結網路共識」,一旦被認為是「幫廣告主代言」,形象將大打折扣。

更長遠的方向,也許是發展「內容協議平台」,類似 Spotify 與音樂人、YouTube 與創作者之間的分潤架構。若能讓 AI 回應中「標註來源、分享流量、分配授權費」,才可能在保障使用者便利與內容產出之間取得平衡。

若 AI 要取代搜尋,必須先讓內容能活下去

AI 搜尋再便利,沒有新內容、沒有創作者,它終究會成為空殼。而 OpenAI 若想撐起與 Google 同級的商業帝國,不只是技術要先進,內容與商業結構也得跟上。否則,連「內容農場」都撐不住的未來,恐怕不會比較理想。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娛樂城權威專家
1.  娛樂城權威專家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23:04)
根據TechBang報導,分析師指出AI搜尋雖提升使用效率,但可能影響原創內容網站流量與收益,造成數位生態挑戰。此現象提醒業界在追求AI技術創新同時,應兼顧內容創作者權益與平台責任。專業球版平台以穩定數據更新和用戶體驗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雙贏環境,展現了技術與內容共榮的策略典範,有效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使用者信任。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