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聊天機器人涉嫌鼓勵自殺案,美法院駁回AI言論自由主張、允許訴訟繼續審理

AI聊天機器人涉嫌鼓勵自殺案,美法院駁回AI言論自由主張、允許訴訟繼續審理


美國一名聯邦法官於本週三(5月21日)裁定,一起關於青少年因 AI 聊天機器人影響而自殺的訴訟案將可持續審理。這項裁決駁回了 AI 開發商 Character.ai 主張其聊天機器人擁有「言論自由」的抗辯,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涉及憲法權利的新里程碑。

14歲少年與AI角色互動後自殺

原告梅根.賈西亞(Megan Garcia)是佛州一位母親,她指控 AI 平台 Character.ai 所開發的虛擬角色導致她 14 歲兒子塞維爾.賽澤三世(Sewell Setzer III)陷入情感與性暗示互動中,並最終在 AI 的「鼓勵」下輕生。

根據訴狀,這名少年與一個以《權力遊戲》角色為模型的聊天機器人發展出錯誤依附,內容涉及愛情與性話題。在自殺前數秒,他收到機器人的訊息:「快回家找我,我親愛的。」隨後開槍自殺。

法院:AI機器人目前不具言論自由保障

被告 Character Technologies(Character.ai 母公司)與 Google 原本主張,聊天機器人的對話內容應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然而,美國地方法院資深法官安妮.康威(Anne Conway)認為,「目前階段尚無法認定聊天機器人的輸出屬於言論自由保障範疇」,因此駁回部分抗辯請求

不過,法院也指出,Character.ai 可主張其使用者擁有「接收聊天內容的權利」,此為另一種層次的第一修正案保護。

AI聊天機器人涉嫌鼓勵自殺案,美法院駁回AI言論自由主張、允許訴訟繼續審理

Google涉案角色成爭點:法院允許繼續追究責任

賈西亞也將 Google 列為被告,原因是 Character.ai 的兩位創辦人曾任職於 Google AI 團隊,而該平台部分技術與資源疑似來自 Google 研發脈絡。雖然 Google 表示僅與 Character.ai 有非獨占技術授權協議,並無所有權或營運關係,但法院認為仍有合理懷疑空間,原告有權繼續追究 Google 的責任。

Google 發言人 José Castañeda 對此表示:「我們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反對。Google 與 Character.ai 是完全獨立的實體,並未設計、開發或營運對方的應用程式或任一元件。」

Character.ai:已增設防護措施

Character.ai 發出聲明表示,對使用者的安全「高度重視」,並已針對未成年使用者設立守門機制、增加自殺防治資訊等措施。這些功能於本案訴訟發生當天上線。

法律與AI交鋒

佛羅里達大學法律教授 Lyrissa Barnett Lidsky 指出,這起案件可能成為 AI 法律爭議的重要範例:「這是一場警示,告訴社會不要輕易把情緒與心理健康交給 AI 公司。」

她也提醒家長:「生成式AI和社群互動平台不是完全無害的工具。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