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得越好,反而越容易被判抄襲。」在中國,多所大學近期陸續要求畢業論文必須通過 AI 偵測,否則將無法畢業。這項原本旨在防堵學術不端的措施,如今卻演變成學生自嘲的「降智寫作競賽」。
小冰(化名)是中國東北一所高校的德文系應屆畢業生,雖然整篇論文幾乎都是她親筆撰寫,只用 ChatGPT 和 DeepSeek 稍作潤飾,但在校方指定平台自我檢測後,竟然有超過五成內容被判為 AI 生成,讓她當場傻眼。
偵測標準不透明,學生陷入「寫得太好像AI」的荒謬處境
目前中國已有超過十所高校(包含福州大學、四川大學、江蘇大學等)規定,畢業論文中 AI 生成內容占比不得超過 15% 至 40%。若不通過,可能會被延後畢業,甚至直接退學。
為了「安全過關」,越來越多學生反而使用 AI 工具改寫論文,以降低被偵測出的比例。一些人花上百元找標榜「人工改寫」的商業服務平台,有些平台其實還是偷偷用 AI 改寫,甚至出現許多荒唐錯誤。像是把「半導體(semiconductor)」翻譯成「0.5 導體」、「三把刀」被誤改成「帶三刃的工具」,內容支離破碎又錯誤百出。
學生也紛紛在社群平台上抱怨,為了不被 AI 偵測誤殺,他們只能主動「寫笨一點」。有人把句號全部換成逗號,有人刻意避免用高級詞彙,甚至把論文改得語句不通順,只為讓偵測分數下降。這些方法雖荒謬,卻往往有效。
偵測工具缺乏標準,學生花錢自保卻品質打折
目前中國主要使用的 AI 偵測平台包括知網、萬方與維普,這些平台長年提供查重服務,如今也推出「AI內容比例偵測」。諷刺的是,有些平台同時販售「AI降重」服務,協助學生修改以避開自家偵測工具,形同「一手抓、一手放」,形成灰色產業鏈。
不少學生表示,這項突如其來的政策令人措手不及。福建一位學生迪迪(化名)為了保險,花了近 500 元請人改文,結果卻被騙,只是用 AI 改寫後草率交差,內容漏洞百出。
當全球各地仍在探討 AI 如何協助教育,中國卻在大規模實施 AI 偵測制度的同時,也讓學生落入寫作品質與偵測壓力的矛盾之中——寫得好,可能被視為作弊;寫得差,才能「安全畢業」。
- 延伸閱讀:Anthropic 在訴訟中誤信自家Claude因AI 幻覺所掰出的「虛構論文」,證詞被法院狠打臉駁回
- 延伸閱讀:被字節跳動提告索賠800萬人民幣的實習生,還沒開審卻先拿下NeurIPS 2024最佳論文
- 延伸閱讀:學生濫用 AI 寫論文,OpenAI 擁有 99.9% 準確率的檢測工具,為何遲遲不發布?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