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出人意表地插手飲料配方問題。他宣稱,已成功說服可口可樂公司同意將美國市售可樂中的甜味來源,從爭議不斷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換成「真正的蔗糖」。但川普為什麼要如此關心一罐可樂裡放了什麼糖?背後牽涉的不僅是健康考量,更可能是政治與經濟的深層盤算。
川普於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文指出:「我一直在和可口可樂公司討論在美國的可樂中使用真正的蔗糖,他們已經同意這麼做了……這將是他們邁出的非常好的一步。」不過,可口可樂公司目前並未證實這項改動,僅表示會「很快公布產品創新細節」。
健康立場?還是政治盤算?
川普這番「干預」可樂配方的行動,表面上看似出於健康立場。他任命的衛生部長小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主張高果糖玉米糖漿對人體有害,並發起「讓美國再次健康」運動,呼籲食品業者停止使用玉米糖漿、人工色素與種子油等高爭議成分。
這一轉變若成真,標誌著超過40年來可樂甜味來源的重大變革,反映了川普個人口味偏好與其政府推動「讓美國再次健康」運動中對天然、少加工食品的訴求。然而,這項主張對美國玉米產業構成衝擊,美國中西部的玉米農民依賴玉米糖漿市場,該產業對川普而言乃重要政治基礎。玉米提煉協會和相關加工巨頭如ADM即表達強烈反對,認為此舉恐造成食品製造業工崗流失、壓低農民收入,並提升糖進口量,毫無營養優勢。
此舉暴露川普政治和經濟利益的矛盾:他來自蔗糖主產區佛羅里達,支持蔗糖產業,但卻削弱黨內玉米農民支持者的利益。政策面臨供應鏈重整及成本上升的挑戰,預計將衝擊食品產業整體效率與價格。整體而言,川普促使可樂配方改回蔗糖,是一場涉及口味、健康政策、農業補貼與經濟利益博弈的複雜議題,凸顯美國農業結構與政治生態中的深層矛盾和挑戰。
玉米與蔗糖的角力:一場飲料背後的經濟戰
美國玉米加工協會立刻回應此事,表達強烈反對。主席約翰.博德(John Bode)表示,這項改動「可能讓數千個工作機會消失、農業收入大減,並讓美國對外國糖進口依賴加深」,強調這對美國整體食品產業將造成重大打擊。
反觀目前包括墨西哥、英國、澳洲等市場販售的可口可樂多數使用蔗糖作為甜味劑,在當地消費者中享有「口感更佳」的評價,也讓不少美國消費者轉向所謂「墨西哥版」可樂。川普顯然看準這一市場趨勢,試圖以此作為強化「本土健康改革」的形象工程。
諷刺的是,川普本人並非可樂控,而是健怡可樂的忠實粉絲——一種使用阿斯巴甜(Aspartame)這類人工甜味劑的低糖飲品。阿斯巴甜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可能致癌物」,但這並未改變川普的偏好。據傳,他在白宮辦公室曾安裝一顆紅色按鈕,一按就會有幕僚送來冰涼的健怡可樂。
在改糖風波背後,川普可能更在意的,是如何藉由這類看似無關宏旨的「生活細節」,鞏固自己對健康議題的主導權,事實上,向可口可樂「開火」,正是延續他過去攻擊 Amazon、TikTok 的作法,讓支持者持續看到他站在「普通人」那一邊。
- 延伸閱讀:馬斯克成立「美國黨」挑戰美國政壇兩黨,川普不滿:馬斯克已經「脫軌」
- 延伸閱讀:馬斯克為川普「大而美」法案反目?前好友表示:馬斯克目標是擊倒一切競爭對手,會不擇手段報復川普
- 延伸閱讀:川普手機真的是「美國製」嗎?分析師:T1 Phone 恐怕是換殼中國機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