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GitLab Inc. 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 DevOps 平台公司,成立於 2011 年,最初是由烏克蘭開發者 Dmitriy Zaporozhets 和荷蘭人 Sytse Sijbrandij(現任執行長)共同開發的開源 Git 儲存庫管理工具。初衷是提供一個 開源替代 GitHub 的自架式解決方案,後來逐步發展成一個集版本控制、CI/CD、專案管理、部署、安全掃描等功能於一體的完整平台。
過去大家熟悉的 AI 工具,大多是幫忙補全程式碼、做靜態分析或幫忙除錯,但 GitLab 這次想做的,是把 AI 從「工具」變成一個個「虛擬角色」。7 月 22 日,GitLab 宣布其 AI 協作平台 GitLab Duo 正式開放公測,最大亮點是導入多個專業導向的 AI Agent,分別扮演軟體開發流程中各種關鍵角色,並以團隊協作模式完成任務。
ADVERTISEMENT
根據 GitLab 官方說明,Duo 的核心設計理念是「把一整個軟體開發團隊虛擬化」,透過 AI Agent 自動分工,負責像是產品規劃、代碼編寫、程式測試、安全審查與部署管理等工作。每個 AI Agent 都有不同職責與擅長任務,彼此間可依照開發需求組成協作網絡,完成從需求到上線的整個開發流程。
「你只需要講需求,AI 幫你寫、幫你審、幫你測」
更酷的是,GitLab Duo 還導入名為「Flows」的自動化工作流程機制。開發者只需在 VS Code 或 JetBrains 系列 IDE 中描述功能需求,系統就會自動指派對應 AI Agent,完成分析、實作、測試、部署等動作。簡單說,從產品經理、工程師、QA 到 DevOps,全部都能用 AI 模擬出來。
這種做法有點類似「AI 軟體工作坊」,比傳統 Copilot 類型的 AI 開發助手還更進一步,讓開發者不再只是「一個人在寫程式、用 AI 幫忙補一句」,而是讓 AI 成為一整個虛擬開發團隊。
ADVERTISEMENT
GitLab 表示,接下來還將引入「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機制,讓 AI Agent 能夠理解整個專案架構、模組關係與上下文脈絡,以提升協作準確度與回應效率。
開放 Agent 設計分享,打造 AI 開發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GitLab 也預告將推出「AI Catalog」社群計畫,開放用戶共享自己配置的 AI Agent 設定檔,未來甚至可以像逛 Plugin 市集一樣,下載別人設計好的 Agent,快速組裝出客製化的開發團隊。
ADVERTISEMENT
這種思路不只是要取代人力,更像是為開發者提供「可組裝、可配置」的 AI 工作夥伴工具箱。在軟體開發日趨自動化的時代,這或許會是另一種新型態的開發模式。
- 延伸閱讀:50多家科技公司原始碼被蒐集在GitLab上公開,包括微軟、Adobe、迪士尼、任天堂都有專屬資料夾
- 延伸閱讀:GitHub 被微軟收購引爆逃亡潮,大量開發者搬家到 GitLab
- 延伸閱讀:你累了嗎?一名GitLab工程師因熬夜工作閃神誤刪300GB資料,只好直播資料搶救過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