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一直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娛樂形式,不僅因為其視覺敘事直觀強烈,更能透過鏡頭與特效將奇幻或科幻的想像具象化,營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體驗。從電影、影集到廣告與 MV,視覺特效已成為現代影像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讓創意得以化為具象的畫面。
在台灣影視圈中,SDDS Film 創辦人兼特效總監左志中 (Seadog) 便是深具代表性的視覺特效職人,從業超過二十年,活躍於電影、電視與廣告等領域,曾參與《等一個人咖啡》、《我的少女時代》、《樓下的房客》等多部知名作品的特效製作,並曾入圍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2020 年,他成立 SDDS Film,憑藉多年技術實力面對疫情、AI 興起與市場限制等多重挑戰,在本次訪談中,也分享了他對於台灣特效產業未來的深刻觀察與看法。
特效總監的淬煉之路:從電視節目剪輯助理到邁入國際舞台
左志中自學生時代便身處數位化浪潮初起的時代,高中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打下紮實的美術基礎,加上家中經營攝影器材相關業務,自小便接觸影像相關設備,對影音製作產生濃厚興趣。高中畢業後,他進入電視製作單位擔任剪輯助理,負責類比線性剪輯工作,累積了超過兩年的實務經驗。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當下的工作內容,憑藉對電影與動畫的熱愛,他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學 Adobe After Effects、3D Max 等軟體,甚至主動為公司解決客戶的動畫需求,展現了在數位特效領域的潛力。此外,他也觀察到當時 SGI 工作站昂貴又缺乏彈性,進而建議公司改採成本更低、效能更高的 Windows 平台與視訊擷取方案,帶動製作流程的現代化轉型。
不斷追求挑戰的左志中,曾歷練多家設計與後製公司,包含加入 JL Design 擔任動態視覺設計,作品打入國際市場並獲獎肯定。後因熱愛電影前往北京,參與好萊塢動畫外包製作,返台後加入 SOFA 首映動畫,參與多部國片特效製作,奠定專業地位。最終受邀加入國際影像公司數字王國集團 (Digital Domain 3.0) 上海據點、擔任特效總監,展開橫跨創意與管理的角色轉型。
成立 SDDS Film,在不斷變遷的環境中尋找新藍海
SDDS Film 的成立,是左志中將多年影視實戰經驗整合帶回台灣的一次實踐。擁有豐富管理與營運背景的他,深知創業挑戰重重,尤其台灣市場規模有限、營運成本逐年攀升,使他必須放慢擴張腳步、專注於穩健經營。創立初期,公司接下日本影集《陰陽師零》、《沉沒的艦隊》特效製作案,後續也持續聚焦於廣告專案,並持續為公司未來發展尋找更多機會 。
為了尋求 SDDS Film 未來的獨特定位,左志中從過往的經驗與對市場發展的判斷,認為「VR 內容」未來會有爆發式成長,也將成為視覺特效能有所發揮的新舞台。早在 2016 年參與《樓下的房客》特效製作時,他便嘗試打造結合 VR 元素的《樓下的房客 超前導預告 奇幻篇》,透過空間壓縮感與視角轉換,展現出虛實融合的敘事潛力。左志中觀察到,雖然過去 VR 普及受限於高昂設備成本與使用門檻,但近年 Meta Quest 系列與 Apple Vision Pro 等輕量化、高互動性的裝置問世,將成為推動 VR 內容發展的關鍵轉捩點。而 VR 內容製作本身具備門檻,不是一般後製團隊能駕馭,因此 SDDS Film 擁有的視覺特效整合與技術支援能力,未來在此領域將具備高度競爭優勢。
電腦性能至關重要:影視製作環環相扣,充足效能成為推進專案的核心
多年深耕視覺特效產業的左志中深知,創意的實現往往仰賴穩定且高效能的電腦硬體環境。特效製作涉及大量影像運算與渲染,處理器的多核心、多執行緒架構是穩定輸出的基本條件;記憶體方面更非一般使用情境可比,特效工作站常態需求達 256GB 以上,大型專案甚至可能突破 512GB,才足以順利開啟應用與執行素材處理。此外,硬碟系統也需同步升級更大量的 SSD,以應對海量動畫、影片素材的即時存取,確保軟體運作流暢、不卡頓。
除了 CPU 與記憶體,GPU 運算效能對於影像渲染的影響也是關鍵。左志中回憶過去參與電影《樓下的房客》製作時,畫面渲染一格可能需 20 小時以上,當時甚至得依賴外部雲端渲染服務,效率低落且成本高昂。如今 GPU 效能大幅提升,渲染時間大為縮減,不僅提升專案效率,也擴大了創作彈性。
不過即便硬體升級,穩定性依然是影視工作不可忽視的關鍵,尤其渲染任務經常需長時間持續運作,任何散熱不足或當機情況,都可能導致時間與成本的重大損失。對左志中而言,效能、穩定與效率,是影像創作者最重視的三大硬體原則。
創作加速,有如神助:MSI MEG X870E GODLIKE 主機板成視覺特效加速驅動核心平台,實測運算效能大幅升級
為確保各項專案在執行過程中具備穩定高效的運算環境,左志中對工作站的硬體規格與效能格外重視。近期,他更進一步著手升級主機板,試圖從系統架構層面打通效能瓶頸,並為未來的擴充預留彈性。他所選擇的 MSI MEG X870E GODLIKE,是目前頂級的 AMD X870E 晶片組主機板,專為極致效能與專業需求打造,支援最新的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在設計上,其 10 層伺服器等級 PCB,能有效提升性能與穩定性,讓高時脈運行的處理器能發揮最大效能且不失穩定。此外,MSI 主機板在記憶體支援度上更是業界數一數二,即便四條 DDR5 記憶體模組全數插滿的情況下,也能維持全速穩定運行,為多工處理與大型專案提供更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內建的「Latency Killer」技術,則進一步優化記憶體存取延遲,降低系統反應時間,讓視覺特效渲染、模擬等高強度運算效率更加提升,在不增加預算下,讓記憶體壓榨出更多性能。
此次在記憶體的搭配上,則選用了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記憶體,高達 6800MT/s 的速度,有效提升創作流程與產出效率,更具備 AMD EXPO 認證,能根據需求在主機板 BIOS 上進行時序與頻率的微調,提供更高的相容性和性能表現。每條記憶體亦通過嚴謹測試,確保能充分發揮其效能潛力,同時維持高穩定性與可靠性,讓創作流程一氣呵成、順暢無阻。
MSI MEG X870E GODLIKE 在高速儲存擴充能力方面展現絕佳的彈性與實用性。主機板本身內建多達五組 M.2 2280 介面的 PCIe SSD 插槽,其中兩組支援最新的 PCIe Gen5、其餘三組則為 PCIe Gen4,不僅提供優異的傳輸速度,更能靈活應對多樣化的資料存取需求。左志中此次為升級主機,選用了 Seagate FireCuda 540 SSD。這款 SSD 採用最新一代 PCIe Gen5 傳輸介面與先進的 NVMe 2.0 技術,搭配高品質 NAND 顆粒,能穩定提供高達 10,000 MB/s 的讀寫速度。2TB 的大容量,不僅能輕鬆容納龐大的創作素材,也顯著提升渲染工作的效率。此外,FireCuda 540 還提供 5 年有限保固與 3 年的資料救援服務,讓專業視效創作者在使用上更安心、有保障。
針對高速 SSD 長時間運作所產生的熱能問題,MSI 採用「雙面 M.2 鎧甲」設計,有效幫助裝置進行熱傳導與散熱管理,確保 SSD 在高負載下仍能穩定輸出,不因過熱而降速或影響整體系統效能。值得一提的是,主機板還附有額外的 M.2 XPANDER-Z SLIDER Gen5 擴充卡,可再外接兩組 M.2 SSD,並支援快速插拔功能。這項設計大幅提升儲存設備的靈活性與資料交換的便利性,特別適合像左志中這樣需頻繁處理大量影像素材與特效檔案的創作團隊使用,真正達到效率與機動性的雙重提升。
在外部設備擴充與連接性方面,MSI MEG X870E GODLIKE 亦展現全方位支援能力,主機板內建雙組 USB4 連接埠,不僅具備高速資料傳輸能力,更支援影像輸出,能輕鬆應對高解析影像與多螢幕應用的需求,為特效與後期作業提供高度靈活性。另外,網路連線方面也頗到位,MSI 為其配備 10GbE 與 5GbE 雙乙太網路埠,能提供穩定高速的有線網路傳輸,無論是內部素材交換、雲端資料同步,或遠端協作都更高效安全。無線網路則支援新一代 Wi-Fi 7,頻寬可達 320MHz,兼顧穩定性與低延遲,提升整體工作流程的自由度與連接效率。
此次硬體升級中關鍵的核心之一,便是採用全新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這款旗艦級處理器搭載 AMD 獨家 3D V-Cache 技術,將額外的快取記憶體垂直堆疊於 CPU 核心之上,大幅提升資料讀取效率與指令處理速度。對於像 Houdini、Nuke 等特效與動畫軟體而言,這樣的快取架構設計能有效加速粒子模擬、幾何處理與大型場景的算圖工作。尤其在處理高解析場景或多重節點合成時,AMD Ryzen™ 9 9950X3D 所提供的 16 核心 32 執行緒架構,能發揮極致的多工效能,讓創作者可同時執行渲染、模擬與素材編輯等多項工作而不影響系統穩定性。更重要的是,搭配 MSI MEG X870E GODLIKE 主機板的強大供電與記憶體支援,能讓這顆處理器在高負載運行下仍保持高效與穩定,真正發揮 9950X3D 作為創作者級運算核心的價值。
硬體升級前後效能實測結果一覽
工作項目 |
使用軟體 |
效能評測重點 |
舊系統耗時 |
新系統耗時 |
結論 |
多圖層 CG合成 |
NUKE 2D |
內容為 8K 解析度,檔案規模龐大,CPU 與 RAM 資料傳輸吃重 |
32 分鐘 |
26 分鐘 |
整體效能提升 23%,CPU 使用率可達 90% |
場館分解快取 |
Houdini |
3D 模型解體動畫,大量緩存資料,重視 CPU 與 GPU 運算協作 |
107 分鐘 |
60 分鐘 |
整體效能提升 78%,CPU 使用率可達 100% |
USD 場景算圖(大型) |
Houdini + Karma XPU Render |
考驗記憶體資料傳輸效能,以達到最大化運用 GPU 效能 |
9 分 50 秒 |
3 分 25 秒 |
整體效能提升 3 倍左右,CPU 使用率可達 70% |
升級後的整體效能表現顯著提升,以視覺特效常用的 Nuke 進行 4.5K 解析度的多圖層 CG 合成專案為例,運算時間由原本的 32 分鐘縮短至 26 分鐘,效能提升約 23%。若以程序化動畫工具 Houdini 為測試平台,進行複雜的「場館分解快取」專案,處理時間更從 107 分鐘大幅縮短至 60 分鐘,效能提升高達 78%。而在面對最吃重的任務-「USD 場景算圖」時,透過 Houdini Solaris 搭配 Karma XPU Render 執行後的實測結果更為驚人:原本需耗費長達 581 分鐘的渲染作業,升級後僅需 202 分鐘完成,效能提升高達 187%;若再開啟超頻模式,更能進一步縮短至 186 分鐘,總體效能提升幅度突破 212%,展現出新一代系統在專業工作流程中的強大潛力。
左志中還特別提到 MSI MEG X870E GODLIKE 在設計細節上展現對使用者的貼心與高度實用性。他指出,這張主機板導入許多「EZ DIY」設計元素,大幅提升系統組裝與維護的便利性。例如,透過快拆按鍵就能輕鬆拆裝顯示卡與擴充卡,省去以往需要額外工具或繁瑣操作的困擾。在 SSD 的安裝與維護方面,主機板配置了磁吸式 M.2 Shield Frozr II 散熱片,搭配全新 EZ M.2 Clip II 設計,使用者可以無須使用螺絲工具就能完成安裝與更換,大幅簡化作業流程,對於頻繁升級與測試的創作團隊來說相當實用。此外,主機板上的第三代動態儀表 (Dynamic Dashboard III) 不僅科技感十足,更結合了多項實用功能,除了可即時監控硬體狀態、更有助於故障排除,對於每日與時間賽跑的創作者來說,能在最短時間內排除突發的硬體狀況,確保專案進度不受影響,至關眾要。此外,這個功能還能進行個人化顯示設定,結合美觀與功能性於一身。
結語:數位內容展現新形態,未來的路更寬廣
談及視覺特效產業未來的發展,左志中坦言這個產業的巔峰期,其實已經過去了。從全球電影票房的疲軟表現,到影集、廣告等商業影像內容需求的明顯下滑,都讓整體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更別說隨著技術工具的成熟、運算效能的大幅提升,以往需要數百人才能完成的大型特效專案,如今可能僅需數十人就能有效執行。加上近幾年生成式 AI 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在 2025 年迎來「影音生成」技術的全面爆發,讓原本對動畫、特效一知半解的創作者,也能快速生成具備一定水準的視覺內容,進一步改變了產業門檻與創作生態。「這些變化讓人才流動變得劇烈,許多原本在視覺特效領域耕耘多年的專業人員,開始轉向用戶體驗、互動設計等新興應用領域。」他不諱言,這正是目前產業所面對的挑戰和新機會。
然而,挑戰往往也意味著新機會的來臨。左志中觀察到,近年來越來越多創作者投入原創內容的開發,這對「如何將故事視覺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好為視覺特效工作者創造了更多發揮空間。無論是打造具吸引力的新 IP,還是以嶄新形式講述動人故事,未來產業將不僅僅追求畫面美感,更著重在「提升效率與效益」。
他特別提到,像是通用場景描述 (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USD) 技術,已逐漸成為業界整合流程的新標準,而 NVIDIA 推動的 Omniverse 協作平台,也讓不同工具之間的內容協同更加順暢,能有效減少重複作業、提升製作效率,讓創作者能更專注於內容本身的打磨。
左志中認為,視覺特效未來不再只是電影、廣告或影視作品的附屬配角,而是數位內容新形態的重要核心,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而在這場數位創意的升級戰中,也受惠於強大且穩定的硬體設備的發展,讓創作效率更快、更有效率。他強調,視覺特效是一門高門檻的藝術,唯有硬體性能到位,創作者才真正擁有將想像轉化為現實的自由。正因如此,像 MSI MEG X870E GODLIKE 打造的電腦平台,不僅是硬體層面的核心支撐點,更是專業創作者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值得信賴的後盾。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