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為什麼你的短影音上充滿怪東西?社群「趨勢工廠」演算法正製造越來越荒謬的流行以及貨品

為什麼你的短影音上充滿怪東西?社群「趨勢工廠」演算法正製造越來越荒謬的流行以及貨品

社群媒體平台正變成一座永不停歇的「趨勢工廠」,但它吐出的產品卻愈來愈奇怪。從莫名爆紅的 Labubu 公仔,到被瘋傳的「杜拜巧克力」、沒有文化背景的手勢舞,這些潮流的共同點是──它們幾乎與現實生活無關,卻能瞬間席捲全球。

(杜拜巧克力為某品牌巧克力包裡金綠色開心果內餡,搭配酥脆絲狀口感,具高度「拍照感」與味覺衝擊性,它在 2024 年透過 TikTok 等平台爆紅,某位網紅分享品嚐影片後,引爆全球模仿潮。各大品牌如 Lindt、Trader Joe’s、Shake Shack、Dunkin’ 等皆推出相關產品。)

為什麼你的短影音上充滿怪東西?社群「趨勢工廠」演算法正製造越來越荒謬的流行以及貨品

演算法的怪流行製造機

根據 Bloomberg Businessweek《Buying Power》專欄記者 Amanda Mull 的觀察,如今社群媒體的爆紅機制已經徹底被演算法主導。演算法偏好極端感官刺激,無論是可愛到誇張、誇張到荒謬,還是完全脫離脈絡的內容,都更容易被推送到更多使用者眼前。

這些「怪流行」往往缺乏文化淵源,也不代表某種群體價值,卻能在短短幾天內被全球複製與轉發。平台透過不斷的推薦,讓這些本來只屬於小圈子的趣味或物品,瞬間變成全民話題。

為什麼你的短影音上充滿怪東西?社群「趨勢工廠」演算法正製造越來越荒謬的流行以及貨品

Mull 指出,這些流行的本質,其實與過去的潮流文化有很大差異。以往的潮流或次文化往往源於某個地區、族群的生活經驗,並透過媒體擴散。但現在的熱門內容更多只是為了在演算法競爭中脫穎而出——它們的存在目的,就是抓住你的眼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

當使用者滑動影片、看到怪異可愛的造型或不合常理的挑戰時,大腦會立即給予反應,進而推動平台持續推送更多類似內容,形成一個封閉的迴圈。久而久之,內容與觀眾之間的關係變得淺薄且短暫。

流行壽命更短、更無脈絡

這類由演算法催化的潮流,壽命通常極短,可能在一兩週內就被新的話題取代。然而,在短暫的高峰期,它們可能帶來驚人的消費熱潮,例如限量商品被搶購一空、某款零食瞬間缺貨、特定服飾配件爆賣。

Mull 認為,這是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消費驅動模式」──不需要品牌長期經營,也不必依賴明星代言,只要能引發短時間的大規模關注,就足以形成經濟效應。

台灣也有共鳴

對台灣網友來說,這種現象並不陌生。過去一年,像「便利商店聯名甜點秒殺」、「特定造型公仔搶翻天」等話題,都和這種演算法助燃的流行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演算法的推薦覆蓋全球市場時,一個原本在國外小圈子爆紅的內容,可能隔天就出現在台灣人的社群動態中。

Amanda Mull 在專欄中提醒,這種「趨勢工廠」雖然看似充滿創意與趣味,但其實反映了社群平台越來越以演算法為核心,忽略內容的文化與社會意義。當流行只剩下數據與即時回饋的遊戲,我們也許會在追逐下一個怪潮流的同時,逐漸失去長期、有深度的文化連結。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