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死亡擱淺2》聚焦 AI 風險,小島秀夫談「偶然性」的重要:不要讓演算法取代人生選擇

《死亡擱淺2》聚焦 AI 風險,小島秀夫談「偶然性」的重要:不要讓演算法取代人生選擇

隨著《死亡擱淺2》於 2025 年 6 月 26 日正式發售,獲得眾多媒體一致好評,導演小島秀夫也在日本遊戲媒體 Denfaminicogamer 的訪談中,分享了本作的核心主題與他對現代科技發展,尤其是 AI 對人類決策影響的深刻憂慮。

與前作強調「連結」概念不同,《死亡擱淺2》轉而警示過度依賴連線與演算法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小島秀夫直言:「真正值得警惕的,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本身,而是我們將決策權交給了演算法與 AI。」

《死亡擱淺2》聚焦 AI 風險,小島秀夫談「偶然性」的重要:不要讓演算法取代人生選擇

他舉例表示,現在很多手機 AI 助理都會主動推薦我們該吃什麼、去哪裡、看什麼影片,「這類『貼心』的推薦功能反而讓我感到不安。」雖然這些系統看似便利,但實際上是根據演算法的預測,將我們引導到它認定的「最適解」,長遠而言可能會讓人逐漸失去作出選擇的主動權。

小島認為這樣的變化正在侵蝕人類的「偶然性」——那些原本靠直覺、好奇或偶遇產生的人生時刻。他說:「人生中最珍貴的瞬間,往往來自突如其來的經驗,比如走錯路誤入的咖啡館、意外認識的新朋友,這些才是真正構成我們人生的要素。」

不過小島也並非全盤否定科技,他強調自己不是在鼓吹「拒絕使用網路」,畢竟像在疫情時期,數位工具的存在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他說:「科技有它的便利與價值,但問題是我們是否意識到『過度依賴』可能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會選擇。」

至於該如何與科技共處?小島認為這是每個人必須自己找到的答案:「我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了《死亡擱淺2》的結尾,那句角色的台詞,也許就是我想說的話。」

 

 

KKJ
作者

快科技成立於1998年,是驅動之家旗下科技媒體業務,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泛科技領域媒體平台之一。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吳同學
1.  吳同學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19:28)
《Death Stranding 2》在劇情設計上,巧妙地運用了玩家選擇的錯覺,特別是在早期的「我不做」任務中,儘管玩家拒絕接下任務,故事仍會引導玩家接受,這種設計反映了小島秀夫對「選擇」與「命運」的深刻思考。他在訪談中提到,過度依賴AI和算法可能會讓人類的生活變得預設化,失去偶然性和自主性,這與娛樂城平台在設計遊戲體驗時,如何平衡玩家自由與系統引導的挑戰相似。例如,娛樂城若過度依賴數據分析來預測玩家行為,可能會忽略玩家的個人選擇和隨機樂趣,進而影響遊戲的多樣性和吸引力。因此,《Death Stranding 2》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情感的旅程,更是一場對當代數位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