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每次Windows 更新都一定會傳出災情,曾經的微軟品質控管神話為何崩壞?微軟QA制度瓦解的關鍵

每次Windows 更新都一定會傳出災情,曾經的微軟品質控管神話為何崩壞?微軟QA制度瓦解的關鍵

Windows 系統每次更新總會出點狀況,這早已成為用戶心照不宣的秘密。雖然有時問題不嚴重,但長期下來卻嚴重影響口碑,特別是 Windows 11 上市以來,更新 bug 幾乎成了例行公事。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一篇來自《The Register》的深度報導,直指關鍵:微軟的「品質控管神話」早就破滅了。

曾是業界傳奇的測試制度,如今人去樓空

回顧 2014 年,微軟大動作裁撤內部大量的測試工程師,轉而強調「自動化測試」與「用戶回饋」導向的開發流程。當時公司對外說法是:「不再需要傳統 QA(品質保證)方法,因為 DevOps 和自動部署能解決一切。」

這句話代表的,是整個開發流程與企業文化的大轉彎。傳統 QA 的作法是由一組獨立的測試團隊,針對每一項功能進行全面測試,包括功能正確性、效能、相容性等。測試通過後,才會正式上線。

但微軟改採 DevOps 模式,讓開發者不只寫程式,還要負責測試和部署;配合自動化測試工具與 CI/CD(持續整合/持續部署)流程,只要程式碼通過基本測試就能直接進入交付環節。

這種方式理論上可以提升開發效率,也符合當代軟體強調快速迭代的潮流,但它也有代價:

  • 自動測試只能覆蓋「預期情境」,對未預期問題束手無策

  • 用戶實際成了免費的測試員

  • 開發者缺乏使用者視角,導致體驗問題不易被發現

  • DevOps 成功與否非常仰賴團隊紀律與成熟流程,並非每個部門都做得到

結果就是:更新愈來愈快,錯誤也愈來愈多。

更新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亂來」

目前全球仍有超過 10 億台裝置運行 Windows,各種硬體搭配與功能需求使得 bug 難以避免。問題是,微軟在測試流程上偷工減料的代價,直接讓每次更新都像「開盲盒」一樣刺激。

過去 Windows 的更新節奏穩定,品質也較有保障。如今則變成先上車、再補票,導致不少企業 IT 管理者都選擇延後更新,以免「平白惹禍」。

AI 程式碼真的更不穩?其實問題還是在人

如今微軟大力擁抱 AI,甚至也用 AI 工具協助產出程式碼。但 AI 的寫碼能力雖快,卻仍有安全與邏輯漏洞問題。若缺乏嚴格人工審查,等於為 bug 埋下更多地雷。

AI 也許不是問題本身,但若公司流程過度依賴、又少了對應的把關機制,那麼錯誤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