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丹麥學生自製可飛可潛無人機 一次任務搜遍水上水下

丹麥學生自製可飛可潛無人機 一次任務搜遍水上水下

來自丹麥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 AAU)的四名本科生,將畢業設計玩出了新高度——打造出一台既能飛上天,又能潛入水中的混合型無人機。這款原型機搭載可變螺距螺旋槳系統,能在不同介質間靈活切換推進方式,展現跨領域的工程實力。

丹麥學生自製可飛可潛無人機 一次任務搜遍水上水下

可變螺距系統成核心創新

團隊成員 Andrei Copaci、Pawel Kowalczyk、Krzysztof Sierocki 與 Mikolaj Dzwigalo 歷時兩個學期完成設計與製作,最大亮點是可變螺距旋翼葉片,可依空氣與水的密度差異,調整角度來獲得最佳推力。

由於水下推進必須克服更大的阻力,且穩定性需求與空中不同,團隊結合機械結構與軟體控制,在螺旋槳設計、穩定演算法、防水外殼、密封系統與耐腐蝕材質上反覆調整。

丹麥學生自製可飛可潛無人機 一次任務搜遍水上水下

自行製造核心零件 展現專業原型能力

專案導師、副教授 Petar Durdevic 表示,所有核心零件都由團隊自行製作,運用了 3D 列印、CNC 加工與輕量耐蝕材質,達到專業水準。另一位導師 Mads Valentin Bram 也稱,這是現代原型開發能力的示範。

影片中,無人機先在水面懸停,再潛入測試池像迷你潛艇般移動,最後垂直衝破水面返回空中。

應用潛力:從海事檢修到災害搜救

雖然續航與最大下潛深度仍在測試中,全球類似混合系統一般可在水下運作數十分鐘、空中飛行數分鐘。AAU 原型機可搭載攝影機、聲納與環境感測器,應用場景包括:

  • 海事檢修:一次任務檢查船體與水下結構

  • 搜救行動:洪水或沿岸災害搜尋失蹤者

  • 軍事與港口安全:港區巡邏與秘密偵察

  • 環境研究:同時收集海面與海底生態資料

混合無人機並非首見,但 AAU 團隊完全自主設計、在地製造,未依賴商用零件或套件,打造出高度適應性的開放平台。

目前團隊的改良方向包括提升耐用度、優化控制系統與加強載荷整合,未來有望在商業、科研與公共安全領域落地。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