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貨物稅修法燃油機車降稅 2,000 元,電動機車行憂政策失衡衝擊產業

貨物稅修法燃油機車降稅 2,000 元,電動機車行憂政策失衡衝擊產業

立法院在 8 月 29 日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新購燃油機車將全面減徵 2,000 元稅額。消息一出,引發電動機車產業第一線業者強烈反彈,認為政府缺乏同步配套,可能衝擊多年來推動的運具電動化進程。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指出,審計部在 113 年決算報告中已明確提到,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的成效有限,不僅預算執行率偏低,銷售佔比多年未見提升。協會批評,政府一方面喊出 2040 年全面販售電動機車的目標,另一方面卻調降燃油車稅額,卻未見相應補助措施,造成基層車行對政策的不滿。

新北市機車公會三蘆分會會長、鴻寶車業董事長洪宗寶說,自己多年來跟隨政策方向投入電動機車市場,卻感受到補助逐年縮減,如今再加上燃油車降稅,等於把使用者推回油車市場。他形容,顧客一進門就直言「買油車比較划算」,讓第一線推廣電動機車的業者倍感無力。他也提到,過去幾年不少專營電動機車的車行因支撐不住而倒閉,對仍努力經營的店家來說,這樣的政策落差更顯沉重。

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智慧嘉動力科技總經理陳慶全則指出,推動電動機車最大的挑戰是市場教育,業者花費多年時間舉辦活動、印製文宣,但政策卻在此時讓燃油機車降稅,卻不見平衡措施。他認為,外界關注的預算執行不佳,背後其實是許多小型車行撐不下去的現實。陳慶全建議,政府應運用既有計畫與經費,提供車行銷售獎勵金,既能展現支持減碳的決心,也能協助基層業者維持營運,同時避免因執行不力而再度遭到檢討。

SMAT 強調,理解調整貨物稅與國際談判有關,但若缺乏對電動機車的補強措施,可能導致市場出現回頭路。協會提出的「電動機車 333 政策」已獲得產業普遍認同,包括經濟部提供車行每輛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 3,000 元、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 3,000 元,以及交通部補貼使用者每月 300 元電池資費。

協會呼籲,政府應立即評估《貨物稅條例》修正後對市場的長期影響,並儘快補上缺口,避免電動化政策流於口號,也避免最積極配合政策轉型的基層電動機車行,因缺乏支持而被迫退出市場。

 

資料來源:SMAT

洪詩詩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長期報導手機、行動裝置、電信商以及行動支付、電商相關領域,負責手機平板器材、5G網路、無線耳機等產品評測,以及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