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光纖可能很快要面臨世代交替。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新一代 中空光纖(hollow-core fiber),透過創新結構設計,大幅降低訊號損耗並提升傳輸速度。研究指出,與現行商用光纖相比,這種新型光纖可讓光訊號傳輸速度快 45%,同時訊號強度在 33 公里傳輸後仍能保留一半,遠勝現有的 15–20 公里水準。
結構設計宛如「玻璃吸管」
與傳統實心玻璃光纖不同,中空光纖的纖芯由五個微型玻璃管組成環狀系統,每個玻璃管內還再嵌兩層更細的管道。這樣的設計能讓光只在特定波長下通過中空通道,有效避免外洩與衰減,並將能量集中在纖芯內。研究人員形容,這樣的結構就像「一個多層次的玻璃吸管系統」。
中空光纖的低損耗特性,不只延長了傳輸距離,也代表中繼站能夠設置得更遠。對電信業者與資料中心來說,意味著建設與維護成本可望明顯下降。特別是在需要大量佈線的資料中心,這將是相當誘人的解決方案。
適用於量子通訊與高功率應用
除了速度與損耗的提升,中空光纖還具備更多優勢:
-
承載功率比傳統光纖高出 千倍。
-
支援更寬的波長範圍,涵蓋 可見光,因此不只適合傳統網路應用範圍,也能用於 量子通訊系統。
傳統光纖多數針對 1.5 微米左右的紅外波長最佳化,限制了延伸應用的可能。
事實上,中空光纖早在數年前已有原型問世,但因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昂,始終難以商業化。此次研究團隊強調,若能透過量產與製程優化,價格將大幅下降,中空光纖有望從實驗室走進實際通訊基礎設施。
專家評論
通訊專家認為,若這項技術成熟,將可能徹底改寫全球光纖網路架構。它不僅對傳統 Internet 傳輸有重大影響,更可能在未來的 量子網路 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人提醒,產業仍需時間評估其穩定性、相容性與實際部署成本,短期內不太可能快速取代現有光纖。
從早期的實心玻璃光纖,到如今的中空光纖概念,通訊技術持續突破。雖然還需要時間克服成本與規模化的挑戰,但若真能普及,中空光纖可能成為推動下一波網路革命的核心基礎。
- 新聞來源:scimex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