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 CEO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最近在法庭上遇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對手 —— 同名同姓的美國律師。根據《TechCrunch》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州一位破產律師也叫 Mark Zuckerberg,因為臉書(Facebook)長期將他誤判成冒充帳號,八年間被封鎖五次,氣得決定狀告 Meta。
同名卻被當假帳號,還得繳廣告費
這位律師表示,他經營自己的臉書專頁,用來推廣法律服務、與客戶聯繫。然而從 2017 年以來,帳號多次遭到平台誤判為假冒 CEO 祖克柏而遭停權,導致業務受阻。
更令他憤怒的是,他在臉書投放超過 1.1 萬美元廣告(約新台幣 35 萬元),即便帳號被封,廣告費用仍照常扣款。「這一點都不好笑,尤其是他們還收了我的錢,真的讓我很生氣。」他在接受當地媒體 13WTHR 採訪時說。
由於名字重疊,這位律師甚至經常接到原本應該打給 Meta CEO 的電話與私訊,內容五花八門,從騷擾、勒索,到死亡威脅都有。他苦笑著表示,「年輕又更有錢的那個祖克柏,幾乎每天都讓我頭痛。」
Meta:我們知道不只一個 Mark Zuckerberg
對於這起荒謬卻真實的案例,Meta 向媒體回應表示:「我們知道世界上不止一個 Mark Zuckerberg,正在查清事情的真相。」但具體如何解決,Meta 目前尚未給出方案。
這起官司凸顯了 Meta 在帳號審查與內容管理上的老問題:
-
過度依賴自動化:演算法容易誤判,尤其在遇到「特殊案例」時缺乏彈性。
-
申訴管道不透明:許多用戶被封後,即使申訴也難以獲得人工審核。
-
收費與服務脫鉤:即便廣告主遭到誤判停權,費用仍會被扣除,讓人質疑公平性。
專家認為,這不只是一起趣味新聞,更可能在法律層面逼迫 Meta 重新檢討帳號管理與客戶保護政策。
當科技巨頭遇上「重名」
「Zuckerberg 狀告 Zuckerberg」聽起來像網路迷因,卻是發生在真實世界的案例。對小律師來說,這不只是烏龍,而是實際影響生計的困境。對 Meta 而言,這起官司更凸顯了其內容審查體系的僵化。
這場官司最終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至少它提醒了所有平台:在全球化的使用者名單裡,「重名」並不是例外,而是必然。
- 延伸閱讀:引發人才爭奪戰的 Meta,祖克柏砸百億所建成的 AI 天團還沒做出成績就傳出快要解散了
- 延伸閱讀:說好的鐵籠格鬥還沒打,法院文件顯示馬斯克去年竟想找祖克柏一起買下 OpenAI
- 延伸閱讀:祖克柏拚 AI 超級算力,Meta 計劃 2025 年投入高達 720 億美元打造基礎設施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