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攝影能將壯麗的山景定格於影像中,但對登山者而言,真正影響行進與安全的,往往是「觀察」,因此望遠鏡成了登山途中十分值得擁有的加分助手。它比相機更直覺,能即時洞察遠方的地形與環境變化,也能捕捉肉眼難以分辨的生態細節。某種程度上,它不只是輔助器材,更是一種延伸視野的能力,讓人與自然的互動更為深刻。而在眾多產品中,為什麼要選擇 ZEISS SFL 50 系列?就讓知名山岳攝影師雪羊,透過親身使用經驗帶我們走進他眼中的山林細節與觀察心法。

關於|雪羊

本名黃鈺翔,台大森林系學士、台大新聞所碩士。2015 年創立雪羊視界 Facebook 粉絲專頁,目前累積超過 16 萬名追蹤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山岳攝影師暨作家之一。自 2013 年首度登頂玉山以來,雪羊已走過台灣百岳、中級山與多座海外高峰,累積超過十年的登山經驗。除了拍攝與創作,他長期關注山林政策,積極投入山野教育,並持續為山岳議題發聲,他期許自己不只是攝影師,更是一名「山岳報導者」,希望透過影像與文字,讓更多人建立與自然的連結,加入共同壯大守護山林的行列。

➤ 目前經營|FacebookInstagram

重拾登山的熱情與初心

我和登山的緣分,源自成長過程中的一段記憶。小時候體質不好,父親便常在假日帶著全家人一起爬郊山,希望能藉此鍛鍊身體也增進感情。當時的我雖然談不上特別投入,卻在無形中累積了許多與山林相處的時光。高中時期因課業與社團繁忙,這個習慣逐漸中斷,直到大學畢業前一年,因學弟的邀約挑戰玉山,沉寂多年的熱情才再次被點燃。隨後我又走了一趟嘉明湖,那種憑藉雙腳深入山林的感動,讓我重新找回兒時對自然的渴望,也找回了最初探索的初心。

山,對熱愛大自然的人來說,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它莊嚴、美麗但又充滿挑戰,在險峻之中,提供一處讓人安放思緒的寧靜所在。

對我而言,登山並不是為了追求冒險或創造紀錄,而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在群峰簇擁與大自然的懷抱中,讓我能感受片刻的寧靜。攝影,則成為記錄並分享這份美好的最佳途徑,它不僅能將山上的壯麗景色帶回與更多人分享,也為心靈注入了無可取代的力量與滋養。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若要說登山至今最難忘的經歷,我想並非隨處可見的風景,而是那些失敗與挫折。尤其在 2021 年,我與夥伴於攀登途中發生意外,他不幸失足墜落懸崖,迫使我獨自面對傷勢處理與聯繫救援。那一夜的孤立無援,不僅成為我往後面對困境時的重要力量,也提醒我必須以謙卑的態度對待大自然。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對雪羊來說,登山不只是挑戰或征服,而是一種釋放生活壓力的方式。透過攝影,他能與更多人分享眼前所見的震撼與感動。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望遠鏡,為登山觀察開啟新視角

雖然登山經驗已超過十年,但真正開始使用望遠鏡卻是最近一年的事。過去我總覺得望遠鏡不是登山的必需品,背包能輕則輕,何況身上還揹著相機與長焦鏡頭,多帶一副望遠鏡似乎只是增加負重。然而實際體驗過後,驚覺望遠鏡帶來的觀察感受,是長焦鏡頭無法取代的。對我來說,登山不只是欣賞風景,更包含了場地探勘與生態觀察。以往這些工作,都得舉起偏重的相機與長焦鏡頭,不僅費力還要時刻擔心器材碰撞受損。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望遠鏡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切。它輕巧、直覺,能讓人專注凝視,不會被快門打斷,無論是判斷隊伍行進的路線、觀察雪崩範圍或岩壁紋理的走向以便思考最佳的攀登路徑,望遠鏡都提供即時且關鍵的資訊。更重要的是,在山林或熱帶雨林這類生態豐富的環境中,它也能迅速捕捉到附生植物、飛羽,甚至野獸的細節,讓觀察變得更加輕鬆而全面。

對比相機搭配長焦鏡頭的組合,望遠鏡不僅更輕巧,也能讓人透過雙眼專注凝視不受干擾。對於高山攀登而言,這樣的觀察方式格外實用,無論是判斷路線、掌握隊友的行進動向,或是細細觀察當地獨有的植物、飛羽與野生動物,都能帶來相當大的幫助。

對 SFL 50 的初步印象:更明亮卻更輕盈

因為小時候家裡就有一支雙筒望遠鏡,對這項工具我並不陌生,多年後再次拿起望遠鏡時,很快就能上手。但真正讓我愛上使用望遠鏡觀察的契機,是 ZEISS 這個品牌!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卓越的光學品質,透過 ZEISS 望遠鏡看出去的畫面,總能讓感動直接湧入眼底。因此當我決定要擁有自己的望遠鏡時,第一時間便入手了 ZEISS Victory Pocket 10x25,直到今天,我仍難忘第一次透過它觀察景物時,那份清晰透亮的震撼感,瞬間就讓我著迷其中。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而近期接觸到 ZEISS 最新推出的 SFL 50 系列,更是帶給我嶄新的體驗。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大口徑 50mm 讓畫面更明亮,但體積與重量卻比同級產品更輕巧,握持手感也十分舒適。上個月我帶著它到沙巴旅行,同行的資深玩家們一拿起 SFL 50 時,都不約而同驚呼「好輕!」,它幾乎擁有與他牌 42mm 口徑望遠鏡相仿的重量與體積,卻能呈現更大、更明亮的視野。對我們這些經常登山的人而言,這樣的特色無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ZEISS SFL 50 系列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體積與重量與他牌 42mm 口徑望遠鏡相仿,卻能呈現更大、更明亮的視野。此外,鏡筒採用鎂合金材質,不僅手感紮實舒適,各項細節設計也都貼近人體工學,長時間手持觀察依舊輕鬆不費力。

之所以選擇 12 倍的 SFL 50,主要是因為已經擁有一支 10 倍的望遠鏡了,所以想進一步體驗更遠距離的觀察。不過,高倍率也代表更容易受到手震影響,因此就必須借助一些攝影經驗來穩定視線,像是閉氣、讓手臂緊貼身體…等技巧都能有效減少晃動,讓觀察更清晰,望遠鏡也能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低光環境下仍有可靠表現

ZEISS SFL 50 的另一亮點是在微光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優異的觀察品質。50mm 大口徑物鏡提供了更充足的進光量,而且以 10 倍的 SFL 50 來說,其 5.0mm 出瞳直徑也比同倍率的 42mm 望遠鏡還要大了 42%,與人眼在昏暗環境下的瞳孔大小相近,因此即便在清晨或日落等光線不足的時段,也能維持清晰、明亮的視野。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ZEISS SFL 50 系列採用 50mm 大口徑物鏡設計,進光量比 42mm 口徑望遠鏡多出約 45%。搭配更大的出瞳直徑與全新超高清 (UHD) 鏡片光學設計,不僅在低光源環境下依舊呈現明亮清晰的畫面,也能有效減少長時間觀察造成的眼睛疲勞。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像我前陣子去婆羅洲時,在霧氣瀰漫的夜晚即便只靠手電筒照明,SFL 50 還是能讓我清楚看見棲息在枝頭的貓頭鷹,影像明亮而且細膩。在夜間雨林裡觀察果子狸、小齒狸等動物時,也能輕鬆捕捉牠們的身影。不得不說,ZEISS SFL 50 在低光源環境中的穩定表現,對登山者與自然觀察者真的是一大助力。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雪羊很讚賞 ZEISS SFL 50 系列在低光源環境中的表現,他直言,相較於小口徑望遠鏡在昏暗條件下顯得力不從心,SFL 50 不僅提供更明亮的影像,也讓長時間觀察更加舒適。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T* 鍍膜還原真實色彩,提升山林觀察判斷力

一直以來,ZEISS 的 T* 鍍膜技術可以說是聞名遐邇,這也是我喜愛該品牌望遠鏡的主因。這項技術能有效降低反射與眩光,並在各種環境下維持出色的色彩還原與透光率,特別是在低光或逆光時表現尤為突出。實際觀察下來,SFL 50 呈現的色彩真實自然,沒有明顯色偏,紫邊抑制也相當優異,使物體輪廓更銳利清晰。高透光率則進一步帶來更多細節,同時減少長時間觀察造成的眼睛疲勞。我認為這對冰雪高峰的攀登觀察尤其重要,因為在雲霧快速變化、光線瞬息萬變且極端的高海拔雪地,能否清晰分辨岩石的紋理、雪地的狀態乃至路線的細節,都會影響後續的判斷與決策。SFL 50 的觀察結果,對我而言就是值得信賴的依據。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SFL 50 全系列望遠鏡均搭載 ZEISS 享譽盛名的 T* 鍍膜技術,即便在低光源或逆光環境下,依然能呈現優異的色彩還原與高對比效果,而且色散抑制也相當不俗,透過 SFL 50 觀察時,影像不僅清晰銳利,更帶有鮮明的立體感。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貼心設計,使用更安心

除了優異的光學表現,ZEISS SFL 50 在操作細節上也給人不少驚喜。首先是中央對焦輪,面積大且位置符合人體工學,正常握持時食指就能自然落在上方,再加上 SmartFocus 技術,滾輪阻尼適中、運作順暢,調整時毫無卡頓感,能進行精細的對焦。另一方面,SFL 50 的最近對焦距離僅 1.8 公尺,讓觀察近距離的生態細節變得十分便利,不用不斷後退找焦。至於物鏡蓋,SFL 50 採用了防丟設計可固定於鏡筒上,打開即可直接觀察,整體設計算是貼心、周到。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ZEISS SFL 50 系列的中央對焦輪不僅面積寬大,位置設計也貼合人體工學,食指能自然落在其上操作。再加上阻尼適中、運作順暢的滾輪手感,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完成細膩的對焦調整。此外,物鏡蓋則採用可固定或拆卸的設計,不僅裝卸方便,也能直接扣在鏡身上。使用時只需翻開鏡頭蓋即可觀察,既不影響操作也無須擔心遺失。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ZEISS SFL 50 系列隨附一款可肩揹的攜行包,不僅質感細緻,亦具備基本的防護能力。對經常在多變山岳環境中行進的使用者而言,這樣的配備能讓攜帶更安心,也讓觀察過程更專注無虞。

自然觀察最得力的助手

歷經近一個月的深度體驗,我真心推薦 ZEISS SFL 50 系列,無論你是初學者,或是已經擁有多年使用經驗的資深玩家,SFL 系列都能在價格、重量與性能之間取得理想的平衡,同時展現出相當出色的光學品質。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如果你剛接觸望遠鏡,建議先從更輕巧、價格也更親民的 SFL 30 系列開始,像 8x30 或 10x30 都很適合快速上手。若已累積一定的使用經驗,或希望進一步提升觀察品質,那麼 SFL 50 系列絕對值得升級!它不僅能帶來更寬闊、明亮的視野,對山岳攝影愛好者而言,更是補足相機之外的另一種觀察方式。許多時候,我們不一定想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上山,但依然希望看清楚沿途的風景與生態,此時 SFL 50 就是最好的工具。它能讓人在休息或停留時,與自然環境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也讓整段登山體驗更加完整。

【專訪】山岳攝影師雪羊的觀察心法:透過 ZEISS SFL 50 雙筒望遠鏡捕捉山林的細節與靈魂

August
作者

DIGIPHOTO網站編輯,長期專注於攝影相關的產業報導,並時常分享攝影器材評測心得,以及攝影技巧和軟體後製等教學,同時也樂與攝影同好交流。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