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9 月 29 日,Electronic Arts(EA)向外界宣布,已與由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 PIF(Public Investment Fund)、私募股權基金 Silver Lake,以及 Affinity Partners(由 Jared Kushner 控股)組成的聯盟達成協議,以約 550 億美元(Enterprise Value,含債務與權益)將 EA 全面私有化。這筆交易被視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現金槓桿收購案(take-private, leveraged buyout)之一。
根據協議條款,EA 股東將可獲得每股 210 美元現金,比 2025 年 9 月 25 日的「未受交易傳聞干擾的價格」高約 25% 的溢價。EA 董事會已批准該交易,預計於 2027 財年第一季完成交割(仍須通過監管機關與股東同意)。
EA 在官方內部信中也向員工發表聲明:交易通過後,公司仍維持總部在加州 Redwood City,並由現任 CEO Andrew Wilson 繼續領導。
交易架構與資金動能
這次併購案以混合資本與債務方式進行,是典型的「槓桿收購」模式。根據 EA 公告與各大媒體報導:
聯盟出資者將投入約 360 億美元的權益資本(equity),同時由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提供約 200 億美元的債務融資(debt financing),其中在交割時會立即動用約 180 億美元。沙烏地 PIF 在交易中將「roll over」(延續)其先前約 9.9% 的 EA 股權 作為交易一部分。若交易未能完成,協議中設有約 10 億美元的違約賠償金(termination fee) 條款。
這樣的債務比重意味著聯盟買家將承擔相當高的財務杠桿壓力,未來 EA 必須維持穩健的現金流與利潤,才能支撐債務利息與本金償還。
為什麼在此時出手?驅動因素分析
遊戲業績與市況壓力
EA 過去幾季雖持續靠線上服務與運營遊戲(live services)創造收入,但在某些新品發布與市場期望差異中,也出現獲利下滑的跡象。根據報導,2025 年第三季淨預訂額(net bookings)為約 13 億美元。
此外,遊戲產業長期面對玩家換機周期趨長、免費遊戲/手遊競爭激烈,以及經濟不確定性對消費支出的壓抑。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為公開公司的 EA 必須兼顧股東短期回報與成長策略,反而可能受限於資本市場壓力。私有化後,可以讓管理層更自由調整長期戰略、減少市場波動壓力。
投資方策略與布局意圖
此次收購方 PIF 本身在遊戲/電子競技領域已有佈局。PIF 旗下成立的 Savvy Games 集團,早已透過多筆併購或投資,切入全球遊戲市場。對其而言,掌握 EA 這類具代表性的遊戲大廠,有助於強化其在遊戲 IP、生態系統與內容端的影響力。
私募基金 Silver Lake 也長期投資科技與遊戲領域,在資金與產業資源上具備優勢。Affinity Partners 則是 Jared Kushner 的投資公司,其背後的資源、政治關係與資金能力也可能對交易有加分效果。
此外,該交易被外界視為是遊戲產業重整與資本整併潮的一部分:在過去幾年中,大型遊戲公司已大量併購/被併(如微軟併購 Activision Blizzard),EA 私有化或將是下一波重要節點。
風險觀察與潛在挑戰
高槓桿帶來的財務壓力
債務比重高,意味著未來 EA 必須穩定創造現金流,以支付利息與償債。如果遊戲新品或營運表現不如預期,財務壓力可能轉化為裁員、降本、延緩投資等策略。部分批評聲音指出,槓桿收購常伴隨對成本控制的強烈壓力,可能影響創意與長期研發。
監管與外資審查風險
交易涉及沙烏地主權基金與外國資本進入美國遊戲產業,不排除受到美國國會、競爭法、外國投資審查機構(如 CFIUS)等監管審查的關注與質疑。若這些機關擔心市場控制力、數據安全或政治因素可能干預交易,可能對交割進程構成阻力。
股東與市場信任的維繫
雖然 EA 對外保證 CEO 與總部不變,但在轉型與資本結構調整過程中,股東、合作廠商或員工對公司方向與治理架構的信任可能面臨挑戰。若未來決策透明度不足,或出現利益衝突的疑慮,都可能侵蝕信任。
- 延伸閱讀:Check Point Software 宣布收購 Lakera,強化企業級 AI 安全防護
- 延伸閱讀:矽谷流行的暗黑絕招「反向收購人才」是什麼?為什麼這會讓矽谷沒有未來?
- 延伸閱讀:Google沒說要賣,Perplexity 卻高調宣佈 2,500 億美元收購 Chrome?外媒:更像是一場公關秀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