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耀日前亮相一支「Robot Phone」的概念影片,從中可看見該機搭載具雲台機構的相機模組,並輔以 AI 功能,儘管目前僅為概念階段,對於以攝影與影像運用為重的手機市場而言,其設計與意圖都值得關注。
概念機亮點:雲台攝影模組的加入
在這段由 榮耀(Honor)公開的 CGI 預告影片中,最吸睛的設計為在 Robot Phone 背面主攝模組內的機械手臂。當開啟時,該手臂從機身滑出並支撐鏡頭,能旋轉、翻轉甚至朝向前方進行自拍或取景。相機模組看似模仿手持雲台攝影機的機構,讓手機本身具備某種「移動對焦/追蹤」能力,而不限於傳統手機鏡頭固定配置。從影片中也可見該模組在滑出、旋轉的過程中伴隨擬人化的動作與音效,品牌將其描述為「具情感的伴侶裝置」,即「裝置超越工具,具備感知、適應、自我進化」的一環。
影像與攝影功能的潛在突破
從影片所呈現的機械手臂與鏡頭模組可見,Robot Phone 的設計明顯是為影像創作者或自拍、影片拍攝用途所量身。該鏡頭不僅可旋轉,更可追蹤被攝主體、自行構圖、切換拍攝角度,與傳統手機固定鏡頭相比,具備更高的動態取景潛力。
對於攝影網站讀者來說,這意味著未來手機有可能進一步整合像手持雲台或追蹤攝影機的功能。當機械手臂能從背後伸出、翻轉至前方自拍、甚至在手機放下時仍可拍攝,這將使「定點拍照/影片」的使用方式改變。此外,若搭配 AI 自動構圖、追蹤對焦、自動取景等功能,對於創作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值得關注的技術與實務限制
雖然這款概念機在想像上具備亮點,但從攝影應用與實務操作角度來看,仍有幾項問題值得留意。首先,機械手臂與雲台模組的加入,勢必對機身厚度、重量、機構耐用性、耗電量造成影響。影片中也尚未展示實機,因此實際攝影畫質、對焦速度、動態穩定性、影像演算法仍有待證實。
其次,如果鏡頭具備旋轉/追蹤功能,對於手機冷卻與震動控制也提出新的挑戰。對於專業攝影師而言,影像品質、鏡頭規格、RAW 支援、色彩控制等依然是關鍵。若這些被弱化,則可能降低對攝影性能要求高的用戶吸引力。最後,因為目前公開資訊仍為概念階段,距離量產與上市仍有不確定性。
MWC 2026見真章
從市場定位來看,榮耀將這款 Robot Phone 描述為「全新物種」(new species)手機,意圖在人機互動、AI 陪伴、攝影創作上提出差異化。對於攝影網站與攝影師而言,這提供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未來趨勢:手機不僅是拍照工具,更可能成為可動、可互動的攝影伴侶。
儘管概念影片讓人充滿想像,但要將一個能提供 360 度多軸旋轉的雲台系統,同時與主機板、電池等零組件整合在一個輕薄的手機機身內,無疑是一項艱鉅的技術挑戰。如何克服機構強度、防塵防水,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維持足夠的電池續航力,都是這項概念能否成功商品化的關鍵。
榮耀表示,將在明年初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2026 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上,揭露更多關於 Robot Phone 的細節。對於熱愛影像創作的 Vlogger 和內容創作者來說,Robot Phone 概念無疑為手機攝影領域投下了一顆充滿期待的變革種子。
via:DPReview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