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iPhone 系列的眾多機型中,iPhone Air 無疑是今年最具話題的一款,以「輕薄」為設計核心,不僅重新定義了手感,也讓人重新思考一台手機該有的存在感,使用 iPhone Air 大約兩週時間,接下來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的實際體驗。
輕薄到讓人印象深刻
拿到 iPhone Air 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真的很薄」,5.6mm 的厚度搭配 165 克的重量,單手握持時幾乎沒什麼負擔,筆者之前用的是 iPhone 16 Pro,雖然比起 Pro Max 不算重,但跟 Air 一比,iPhone Air 的輕盈非常有感,特別是長時間滑手機或是躺著用手機時,手腕明顯輕鬆許多(不小心手滑打到臉也比較不痛)。
金屬邊框與霧面玻璃的銜接細緻,延續了蘋果一貫的工藝語言,同時讓這台手機在視覺上呈現一種純淨的平衡感。
電池續航比預期來得實用
原本看到 iPhone Air 這麼薄,只有 3,149mAh 的電池容量是有點擔心的,但實際用下來,續航表現意外地還可以。
筆者主要使用情境有,平常通勤時用內建的書籍 App 看小說、滑一下 FB、IG、Threads 社群、使用 Safari 看新聞,工作的時候會用 Apple Music 聽音樂、偶爾玩一下輕量遊戲,平均測試下來大概使用六小時會剩下 20% 到 30% 的電力,但如果當天有要參加活動,會頻繁使用手機錄影、拍照,電量消耗就會更快一些,不過整體來說 Air 的續航力還算是在筆者可接受範圍內。
充電方面,iPhone Air 不支援更快的有線快充規格,但還是有提供 MagSafe 無線充電,以筆者來說,如果不是出門旅遊到沒有特別快充需求,所以這點上可接受。
硬體表現佳,溫控也不錯
iPhone Air 搭載 A19 Pro 處理器,儘管比旗艦款少了一個 GPU 核心,不過效能表現依舊不俗,一般使用、拍照、社群與遊戲運行都十分流暢,不太會遇到卡頓問題。
使用這段時間下來,機身發熱的情況還算能接受,一般使用時手機溫度控制得不錯,不太會有明顯的熱感,比較明顯的發熱是在玩遊戲或是長時間錄影的時候,這時候會感覺到機身上方、靠近鏡頭模組的位置會比較熱,畢竟主機板和 A19 Pro 晶片都整合在上方區域,但平常握持手機時手掌其實不太會碰到那個位置,所以實際使用上不會覺得特別燙手。
單鏡頭限制,拍照上的明顯妥協
這大概是筆者使用 Air 最需要適應的地方,只有一顆 4800 萬像素的主鏡頭,沒有超廣角也沒有望遠鏡頭。
主鏡頭的成像品質其實還不錯,就是符合 iPhone 一貫以來的拍攝水準,日常拍照、2 倍變焦的表現都一如既往,但對於喜歡拍照的人來說,限制就比較明顯;想拍風景或建築物時,沒有超廣角就有點很不方便,畫面的張力和視野差一點;想拍遠處的東西,需依靠數位變焦,畫質會明顯下降。如果平常會用到長焦鏡頭拍人像或遠景,或是喜歡用超廣角拍攝,那 Air 的單鏡頭設計真的會很不習慣,但如果只是記錄生活、拍拍日常,本來就不太會切換到其他鏡頭使用的人,主鏡頭倒也夠用。
總結
iPhone Air 是一款定位很明確的手機,它主打的是輕薄手感和外型設計,在這方面確實做得很好,電池續航也比預期來得實用,散熱表現在可接受範圍內。
但相對的,需要接受單鏡頭的限制、單聲道揚聲器、eSIM 等妥協,如果你追求的是手感和美感,平常使用手機的需求不複雜,Air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重視拍照功能,或是需要長時間高強度使用,那可能還是選擇 iPhone 17 Pro 系列會比較適合。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