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對於人工智慧(AI)的狂熱,是否已吹起泡沫?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何時該退場保平安。市場研究公司 BCA Research 近期發出警告,當 AI 開始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元宇宙」時,可能就是股市中最熱門的 AI 交易面臨崩盤的時刻,投資人應特別留意。

AI熱潮下的隱憂:科技巨頭豪擲千金
在科技巨頭紛紛投入數千億美元於 AI 相關領域的背景下,這股 AI 熱潮已將科技股推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BCA Research 提醒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市場是否出現警訊,以便及時抽身。
BCA Research 首席全球策略師 Peter Berezin 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當 AI 出現「元宇宙時刻」時,也就是當一家大型 AI 公司宣布增加資本支出,但其股價卻不升反跌時,可能就是投資人該退場的訊號。這種股價下跌,意味著市場情緒已從最初的熱情轉為懷疑,如同當年的元宇宙泡沫。
回顧幾年前,元宇宙概念曾風靡一時,但最終因缺乏實質回報而泡沫破裂,導致 Meta 等公司報告數十億美元的虧損。如今,AI 熱潮與元宇宙有著相似之處,大型科技公司在晶片和資料中心上投入巨額資金,卻可能面臨相同的命運。

3200億美元的豪賭:AI支出的風險
根據媒體對財報的分析,光是亞馬遜、Meta、微軟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這四家 AI 交易核心公司,今年就可能產生高達 3200 億美元的相關支出。如此龐大的投資,是否能帶來相應的回報,仍是未知數。
Berezin 認為,科技股最近已浮現兩大警訊。首先,超大規模企業(hyperscalers)的自由現金流有所下降,可能顯示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較為脆弱,類似於網路泡沫破滅前電信股的情況。其次,受 AI 交易帶動的投機性股票,在最近幾週遭到拋售,量子運算、稀土和核能類股也出現下跌。
BCA Research 警告,許多投資人可能同時高估了 AI 的變革性影響及其獲利潛力。AI 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可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即使它最終可能對生產力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也不代表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

航空業的啟示:高需求不等於高獲利
報告總結指出,目前的人工智慧系統與航空業有幾分相似。沒有航空業,就不可能有全球化經濟;但由於航空業提供的產品同質性高,且屬於資本與能源密集型產業,因此除了需求異常旺盛的時期外,航空公司幾乎很難獲利。這也意味著,即使 AI 需求持續增長,股東們也不一定能獲得回報。
華爾街示警AI泡沫風險!專家點出「元宇宙時刻」恐是逃命點,提醒投資人留意科技巨頭支出與股價背離現象,及早鎖定獲利。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