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Zoom 調查:18 至 24 歲台灣 AI 原生世代 85% 已在日常生活導入 AI

Zoom 調查:18 至 24 歲台灣 AI 原生世代 85% 已在日常生活導入 AI

Zoom 委託獨立研究機構 Kantar 進行的最新調查,描繪出台灣與亞太地區「AI 原生世代」的使用習慣與期待。這群年齡介於 18 至 24 歲、從早期就開始接觸 AI 工具的年輕人,已成為各種 AI 服務的主要使用者。他們對以 AI 為核心的體驗抱持實際需求,也同時保持審慎態度,特別是在與企業互動、職場技能與資安議題上。

根據調查,台灣有 85% 的 AI 原生世代已在生活中導入不同形式的 AI,比例高於多數亞太市場;83% 認為學會使用 AI 與其相關技能,會直接影響未來的工作競爭力。整體來看,台灣在 AI 工具採納與職場準備度方面,都展現出較高的成熟度。

Zoom 北亞區負責人梁皚貝表示,隨著 AI 代理工具愈來愈普及,企業在採用新技術時,如何兼顧效率與人際交流品質,會是未來營運的重要課題。她指出,台灣的 AI 原生世代在選擇品牌時,不只看效率,也在意互動的真實感;同時,他們在工作環境中對資料安全的要求偏高,期待企業能迅速強化技術架構,讓 AI 與人際互動保持協調。

調查中也提到,台灣 AI 原生世代對客服方式的期待呈現「混合型」傾向。約七成受訪者希望企業提供 AI 聊天機器人或代理,以便快速處理日常問題,但也有六成六認為仍需要保留升級至真人客服的選項。部分受訪者說明,當問題變得複雜時,他們會希望能與真人溝通;也有人提到,AI 回應有時較制式,使得解決效率受限。這些差異突顯出企業在導入客服技術時,需同時考慮人與 AI 的不同角色,並在兩者之間建立流暢的銜接方式。

在不同世代的比較上,研究發現 AI 原生世代更加重視人際互動所帶來的安心感。即便已熟悉各種 AI 工具,仍有 39% 的受訪者偏好真人客服,比例遠高於非 AI 原生世代的 12%。這代表即使科技能處理大量問題,在需要理解或情緒支持時,真人仍是許多使用者的主要依靠。

Zoom 近年持續調整平台架構,希望讓 AI 在協作情境中扮演輔助角色。例如 Zoom AI Companion 可協助 Zoom Contact Center 自動整理對話摘要並提出後續建議,減少客服人員的重複性操作,使他們能把更多時間留給與使用者的互動。而 Zoom Virtual Agent 則可以自動處理退貨或預約等任務,並與 Contact Center 整合,在需要真人接手時能即時轉接。

資安方面,台灣 AI 原生世代的警覺度相對較高。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認為隱私與資料安全會影響他們在工作中採用 AI 的意願,比例位居亞太前段。相比之下,非 AI 原生世代的這項關注度為 45%,顯示兩個族群在面對 AI 工具時的期待標準有所不同。

目前,台灣有 98% 的勞動人口在工作中已經使用 AI 協助至少一項任務,反映出職場對 AI 的依賴愈來愈強烈。Zoom 也在 2023 年啟用台灣資料中心,強化會議效能與連線穩定度,同時提升本地使用者在資料處理與協作上的安全保障,讓企業與組織在導入 AI 工具時能更放心,也更容易符合相關規範。

洪詩詩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長期報導手機、行動裝置、電信商以及行動支付、電商相關領域,負責手機平板器材、5G網路、無線耳機等產品評測,以及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