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代產品發布已經過了三年,Apple 終於推出了第三代 AirPods Pro,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繼任者,AirPods Pro 3 肩負著眾多使用者的期待,乍看之下,AirPods Pro 3 與前兩代產品並無二致,依然是那個我們熟悉的白色小巧造型,但在這熟悉的外表下,Apple 透過更強大的降噪能力、全新的耳塞設計以及健康監測功能,重新定義旗艦耳機的標準。

設計與外觀:細節微調,依然很 Apple
把新的 AirPods Pro 3 從包裝盒拿出來時有種既視感,對、跟前一代 AirPods Pro 2 好像差不多,在眾多競品陸續推出黑色、大地色系甚至雙色拼接的潮流下,AirPods Pro 3 依然保持簡單的白色機身。

雖然整體視覺風格未變,不過細節倒是改了不少,AirPods Pro 3 耳機柄的長度維持不變,但與耳道接觸的那塊橢圓變得更小了,而且耳塞套的角度調整得更垂直於耳機本體,讓耳機可以更服貼。

充電盒尺寸也變得稍微大了一點點,取消背面的實體配對按鈕,正面 LED 指示燈下方多了電容式觸控區域,另外,充電盒支援的方式非常多元,可以透過 USB-C、MagSafe 或 Qi 無線充電。

此外,AirPods Pro 3 終於具備 IP57 防塵防水,無論是耳機本體還是充電盒,都具備不錯的抗汗與防雨能力,對於會在小雨中慢跑,或是容易大汗淋漓的運動愛好者來說,相對不用擔心耳機或充電盒因為進水故障。
佩戴舒適度:泡棉耳塞的雙面刃
在舒適度方面,AirPods Pro 3 這次隨附五種尺寸的耳塞套,新增了 XXS 尺寸,對小耳道用戶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過耳塞套的材質就有點難以評論。

為了追求極致的降噪效果,AirPods Pro 3 採用矽膠外層、記憶海綿內層的混合設計,目的是利用海綿的膨脹特性來填滿耳道縫隙,創造更好的密封性,同時利用外層的矽膠來防止海綿被汗水或耳垢腐蝕。
在實際體驗時,新的設計確實提供更好的物理隔音效果,但也犧牲了一部分的舒適度,記憶海綿在耳道內膨脹時會有持續的壓迫感,對於習慣純矽膠耳塞佩戴感的老用戶來說,AirPods Pro 3 的佩戴存在感明顯變強,而且在長時間佩戴(超過兩小時)後,耳道會稍微出現疲勞感。
另一個變化的小細節是耳塞的拆卸方式,由於採用專有的卡扣設計,加上新材質的摩擦力特性,需要用一點巧勁才能拔下來,雖然說習慣之後就很好替換,但在初次試戴尋找合適尺寸時,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音質表現:從中性轉向個性化
過去 AirPods Pro 系列的聲音風格常被形容是中性、耐聽、沒有過多的渲染,適合絕大多數的音樂類型,不過這次 AirPods Pro 3 在調音風格大不相同。
就筆者體感來說,AirPods Pro 3 在低頻和高頻部分都有不少調整,低音部分,特別是極低頻的下潛更深且量感十足,在聆聽流行樂、嘻哈或電子舞曲時,那種轟鳴的低頻包圍感會讓音樂聽起來非常有氣勢,這是前幾代產品相對缺乏的能量感。
中頻人聲的部分維持同樣清晰的聽感,高頻部分變得非常明亮,明亮到有時候會有點刺耳,特別是在聆聽小提琴或是尖銳感較重的錄音時,高頻細節太多比較容易感到疲勞。

至於空間音訊表現依然是業界標竿,特別是在聽支援空間音訊、看支援杜比全景聲的電影或影集時,聲音的定位感與環繞效果非常出色,配合動態頭部追蹤功能,沈浸感極強;可惜的 AirPods Pro 3 依然僅支援 AAC 藍牙編碼,不支援 LDAC 或 aptX 等高解析傳輸協議。
降噪與通透模式
如果說佩戴舒適度和音質存在主觀喜好的差異,那麼 AirPods Pro 3 的主動降噪能力應該可以說客觀上的強大,發表會的時候蘋果說 AirPods Pro 3 的降噪效果是前代產品的兩倍,實際體驗也確實有感升級。
受惠於 H2 晶片的強大算力以及新耳塞帶來的物理密封性,當降噪開啟的那一瞬間,整個空間就像被按下靜音鍵,對於低頻的規律噪音(如辦公室的冷氣聲、環境音、公車或捷運的運轉聲),AirPods Pro 3 能消除得乾乾淨淨;不只這樣,對中高頻噪音的處理能力,例如辦公室的鍵盤敲擊聲、遠處的人聲交談,都被大幅度地壓低,筆者個人覺得這樣的降噪表現已經越來越接近 Sony WH-1000XM5 等頭戴式耳罩耳機的水準,考慮到 AirPods Pro 3 只是這麼小的入耳式耳機,能有這樣的降噪效果還滿讓人意外的。

與強大降噪相輔相成的是「通透模式」,AirPods Pro 3 依然具備目前市面上最自然的環境音模式,戴著耳機與人交談時,聽到的聲音就像沒戴耳機一樣真實,沒有電子放大的嘶嘶聲或機械感,對話感知功能也相當實用,開口說話時,音樂會自動降低音量並增強前方的人聲,不用動手就能流暢地進行短暫交談。
強大的生態系護城河
AirPods Pro 3 不僅僅是耳機,這一代融入更多跨蘋果生態系的串聯功能。
心率監測
AirPods Pro 3 內部加入心率感測器,在運動時可以量測心率,筆者實際慢跑測試,量測出來的心率數值和 Apple Watch、小米手環測得的數據相當接近,對於喜歡用數據衡量自己運動表現的人來說,等於多一項實用工具可以更精準地知道自己的運動表現。





即時翻譯
戴上 AirPods Pro 3 搭配手機裡的翻譯 App 之後,耳機會聽對方說的原文,之後播放翻譯,就實際使用來說,筆者覺得現階段這比較適合用在聽演講,而非直接跟別人對話,因為目前的翻譯方式是,系統要聽完整句才會開始翻譯,那實際對話時就要等翻譯完成才能繼續進行,會影響對話的順暢度,但如果是聽演講的話就沒有影響,反正講者一直講,耳機可以一直講出翻譯內容,翻譯的時間差不會影響整個聆聽過程。

助聽輔助
AirPods Pro 3 延續並強化聽力健康功能,透過手機上的聽力測試,耳機可以生成專屬的聽力圖,並作為臨床級的助聽器使用,能針對用戶聽力受損的頻段進行增益,同時保護耳朵免受過大噪音的傷害。
小結:強悍依舊,但性格更為鮮明的旗艦之作
經過這段時間的體驗,AirPods Pro 3 給筆者的感覺是一款性格變得更為鮮明的產品,過去我們習慣將 AirPods Pro 視為市場上最安全的選擇,有著最普適的佩戴感和最耐聽的中性音質,但這一代產品在追求極致規格的過程中,做出了一些大膽的取捨。
毫無疑問,AirPods Pro 3 擁有目前入耳式耳機中近乎無敵的主動降噪能力與通透模式,H2 晶片的算力配合全新的聲學設計,讓它在處理環境噪音時展現出接近頭戴式耳機的實力,對於經常通勤、身處吵雜辦公室,或是單純渴望在喧囂城市中獲得片刻寧靜的 iPhone 用戶來說,單憑這一點升級就足以構成購買理由,此外,IP57 的防護等級與心率監測功能的加入,也讓它更稱職地成為運動愛好者的隨身夥伴。

然而,這種強悍並非沒有代價,為了達成更強的物理隔音與聽感衝擊,新的泡棉耳塞犧牲了部分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而更為刺激的低頻與高頻調音風格,也讓它不再像過去那樣白開水般溫潤耐聽,加上即時翻譯功能雖然立意良善,但在實際對話的應用場景中仍有進步空間,這些都讓 AirPods Pro 3 成為一款優點與痛點同樣明顯的產品。
對於身處 Apple 生態系的使用者而言,AirPods Pro 3 依然是綜合體驗最完整的選擇,強大的生態系連動性是其他競品難以跨越的護城河,但如果是現役 AirPods Pro 2 的用戶,除非耳機電池已嚴重老化,或是對降噪有著更高苛求,否則升級的急迫性並不算高;而對於那些耳朵較為敏感、或是偏好三頻均衡聽感的讀者,筆者會建議在入手前先至實體店面實際試戴與試聽,確認新的耳塞材質與聲音風格是否符合喜好,畢竟這一次的 AirPods Pro,不再是那個能討好所有人的溫馴綿羊,而是一頭更具侵略性的猛獸。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