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喊出的一番話,如今儼然成了中國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創新創業八字訣,搭配上政策大力推動,讓中國創業風氣益發燒得火熱。

中國創業孵化器正如雨後春筍,根據中國科技部今年初的數據指出,目前全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600家,進駐孵化器的企業有8萬多家、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超過1千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人民幣。其中,全中國三分之一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幾乎都落到了被稱為「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去年6月落腳於北京中關村西區的創業大街,裡頭進駐了10多家孵化器)

早期以販賣電子產品起家的中關村,2009年被官方定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搭著互聯網熱潮,從原先的電子一條街轉型成創業聖地,目前擁有130多家不同類型的孵化器。中關村的創業風氣有多火熱?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佈的《2014天使投資報告》顯示,全中國80%的天使投資人皆選擇了中關村的企業,投資金額比例超過全國60%。

去年6月,前身為海淀區圖書街的中關村創業大街(innoway)便在這樣熱烈的氛圍下,落腳於中關村西區,定位為科技企業發源地,成為提供創業服務、諮詢,創業者交流的集散地。短短200多公尺的街上,就有至少10多家孵化器,以書店、咖啡廳不同形式出現,包括知名的車庫咖啡、聯想之星、3W咖啡、36氪等,等待創業者走進來發掘所需。

車庫咖啡:創業者的烏托邦

早在創業一條街成立之前,標榜「創業者的烏托邦」的車庫咖啡就已落腳此地。車庫咖啡共同創辦人李燕表示,2011年,隨著中國創業、投資群體的浮現,讓他們決定創造一個地方,讓投資人直接跟創業者對接。她說,現在想想,車庫咖啡不是基於商業目的而建的場域,更像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李燕認為,車庫咖啡顛覆的是傳統的創業思維,以往新創團隊會認為,自家產品核心的機密是不能透露的,但有時候早期的產品其實還非常簡單,透過不斷的合作、修改,才能看到未來商品的入口。對仍在初早期階段的創始團隊而言,這樣的交流彌足珍貴。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2011年就成立,號稱創業者的烏托邦的車庫咖啡。)

車庫咖啡分做兩個體系,第一個是完全沒有門檻的開放體系,讓創業本身是自由的、大家可以互相分享創業價值;第二個是2012年5月底才開始的核心探討體系,對團隊的要求是核心產品已經形成,有具體的規劃。這樣類似會員俱樂部的體系,發展到今天,已輔導過300多家企業,其中目前收入過億的佔3%,估值過億的佔7%,拿到資金的約140多家。

「車庫咖啡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新創團隊Tripper執行長董鵬華2012年便入駐車庫咖啡,屬於第一期孵化團隊。他認為,傳統的孵化器要團隊有發展潛力、有投資的可能才讓你進來,像車庫這樣的特殊的模式在美國、台灣都沒有,「但在這裡也常常遇到一些想法不著邊、不靠譜的人,你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來?」

不過,車庫咖啡的難能可貴之處正在於它的不設限,也讓這樣的服務模式在中關村擴散,讓無論處在哪一種發展階段的新創團隊,都能隨時走進一家咖啡廳找人聊聊。「我們希望突破傳統的流程,你只要進來這一扇門,我就當你是一個創業家,然後大家可以直接進入互相認同的階段。」李燕說。

36氪:氪空間搭建全國創業平台

2010年從科技協作部落格起家的科技媒體36氪,從原先的幾名員工成長到200多人,團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發展至今估值已達10億美元。去年4月,36氪也開辦孵化器「氪空間」,成立1年多已成功孵化70多個項目。氪空間執行長田智勇表示,因為觀察到在互聯網創業浪潮下,已從一開始的信息需求、資本需求,演變成人才的需求,才決定開辦線下的孵化器。

氪空間採取完全免費的經營模式,包括辦公環境、水電、投資對接等資源,全部都是免費的。田智勇說明,不像其他孵化器,氪空間採3個月一期的招募方式,確保好的團隊源源不絕的輸送出去、再輸送進來。他認為,傳統保姆式的孵化方式其實並不利於團隊成長,出去後團隊反而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獲得更多的成長。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氪空間執行長田智勇說,今年全國還有20家孵化器要落地。)

田智勇認為,氪空間其實不太像孵化器,未來更希望能建立團隊與團隊間的人脈、資源體系。藉由搭建共有平台、提供服務,維繫團隊之間的關係。例如,團隊3個月前已啟動計劃,要在今年底前把氪空間的這套模式擴展到全國20個城市,場地規模還要從現在的幾百坪,擴張到幾千坪,目前上海、成都、杭州、廈門、天津等地的據點都即將落地。

田智勇說明,一旦全國有多個據點,創業家不論到哪裡都可以運用全國資源,可以事先上網預定其他城市的辦公室,讓團隊隨處都有辦公場所,也增加遇到更多人的機會。「創業團隊之間的合作需求其實很大,我希望他們能在這個體系裡變成互相合作、幫助的小生態,創業家可以藉由36氪的平台體系聚集起來。」而在下半年孵化器紛紛落地後,下一個目標就會思考擴及海外市場的可能。「未來有機會我們也想到台灣去做這樣的事情。」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創業大街坐落著許多咖啡店、書店形式的孵化器。)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像這樣讓新創團隊張貼徵才資訊的招聘牆很常見。)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創業大街裡有約32家創業服務機構。)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多數的孵化器一樓是咖啡廳,二樓便是讓新創團隊進駐的辦公場所。)

後記:一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僅有200多公尺的創業大街,不到10分鐘就能逛完,你很難想像這裡每天都有大筆的資本在瘋狂流竄著,走在街上,也許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不是天使投資人便是創業家。在眾多的孵化器空間當中,這天我短暫拜訪完車庫咖啡、36氪後,便隨意地走進一家名為「聚創」的咖啡廳,剛好遇見五組團隊「路演」的過程。

咖啡廳裡擠滿了人,或坐或站都頗為專心的看著台上團隊淘淘不絕的闡述自己的理念,這些團隊有人做線上翻譯機,有人做O2O餐飲販賣服務,也有傳統兒童教育廠商企圖轉型做線上培育課程。最前面一排則坐著兩位投資人,他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低著頭滑手機,偶爾才會抬頭看一眼講者、說幾句頗為直接的評語。

「你這個是傳統的項目,要成功就做快點吧!」「你這技術門檻太低了,我覺得誰來做都可以。」甚至,更狠一點這名投資人僅是冷冷地說,「這樣吧,我只有一句話給你,有時候我們不能只是看天空的星星,還是要腳踏實地走路的。」不到一小時的路演,五組團隊幾乎都被打槍。活動尾聲,他更忍不住搶過麥克風,「下次你只需要五分鐘說清楚你在做什麼,我們才不會浪費彼此時間。」

即便投資人話說得犀利,路演結束後大家仍是蜂擁而上,急著在慌亂中拋出幾個問題、交換名片,如此這般投資人、創業家面對面的對接場景,一個月至少會在這條街上的不同場所上演個兩三次。資質好的團隊會直接被天使看中,一口氣被猛地推往下一個階段,運氣更好的話會被寫在孵化器空間牆上成為那些成功案例之一,但大多數的人則是包袱款款、下次再來。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活動一結束,投資人立刻被擁有許多問題的創業家們包圍。)

繞了一圈,我又回到車庫咖啡,裡頭座位幾乎都坐滿了,大家不是專心地彼此交談、就是埋首電腦工作,這時有個人面前什麼東西都沒擺,卻招手要我坐下聊聊,我有些狐疑地坐下,他開門見山地說他想辭職「送盒飯」,「競爭的人應該很多吧?」我問,「那你要怎麼做?」「這個我還不知道,我只是想阿!」他笑了,我不置可否,表示自己要前往下一個目的地,臨走前我不忘遞了名片給他,請他有一天決定真要做了再聯絡我。

走出車庫咖啡,我心想,在中國創業到底會是什麼感覺?就以往的認知,我以為我會看到許多華麗不實的泡泡,實際走訪後卻遇見更多鐵錚錚的現實。Tripper執行長董鵬華來自台灣,在北京待了14年、在中關村創業近三年,他對我說,若想來中國發展,要切記三個「不要」,「不要臉、不要錢、不要命。」行銷自己的時候要很不要臉,把自己說的再好都不會臉紅,「這裡有14億人,你不說誰知道你的存在?」他說,在台灣或許看來不太能適應,但在這裡卻是理所當然的事,「溫良恭儉讓不太好,你總要讓人知道你好在哪裡。」

董鵬華繼續說,「不要錢」在於互聯網服務很多都是免費的,「不要命」就更好理解了,台灣的創業者基本上成長環境都比較安逸,不需要拚命,但在中國市場競爭太厲害,「14億人要創業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是拚了命在做的,你不拚,那比你更拚的人會超越你。」只要抱持這樣「三不要」的心理準備,中國市場的機會就會比想像中還要大。

最後,離前往機場的時間不到半小時,我到了3W咖啡稍作歇息,又想起前幾天遇到的創業家袁行遠,他說,2011年他第一次萌生創業念頭時,那時候的社會氛圍還覺得這是一件有點「叛逆」的事情,但這兩年來,隨著政府大力鼓吹創業,卻變得人人都能談上一手創業經。「我突然有種感覺。喲!怎麼人人都變成搖滾青年了?」

他回憶,2011年之前,要申請公司執照困難重重,必須跑好幾個地方辦流程,現在變得你走進一家創業服務機構,直接拿好申請文件,不到幾個小時,公司就註冊完畢了。我心想,這樣看似快速的流程,讓人人都能輕易成為創業家,也等於人人都站在相同的起跑點,這樣的氛圍到底好還是不好?

「政府給了我們機會冒出頭,剩下的就讓市場機制去決定。」袁行遠回答,即使是現在,創業風氣如此興盛,但身邊的朋友若跟他說想創業,他也會勸退那些技術看起來不怎麼「靠譜」的人。「競爭太激烈了!你不想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那是活不下去的。」他說。

來到北京中關村不過三天、踏入創業大街不過短短幾小時,就看到好幾雙失望與發亮的眼神交錯,這裡有做白日夢的人,也有腳踏實地潛伏等待機會的人,與其說人文薈萃,不如說這樣的大環境讓質量參差不齊,有沙也有黃金。

我想,也許就像他所說的,這個年代人人都成了搖滾青年,當整場演唱會都是搖滾區時,你要是也不跟著站起來搖擺,到時候會連舞台都看不見了。不過,當市場的考驗一來,在激烈的競爭之中,一切還是得回歸現實,就看你夠不夠靠譜,把你那天馬行空的想像,有一天落地變成現實,成為下一個寫下歷史的明日之星。

初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人人都是搖滾青年的時代

(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你也要來一份CEO套餐或創業家套餐嗎?)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