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在網路及行動浪潮之下,不僅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轉變,也同時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不過人類文明歷經數千年,每個世代交會的間隔處,本來就會存在著認知差異與鴻溝,在這個時代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也許就是資訊的大量數位化、破碎化,所衍生的資訊焦慮與成癮現象,而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們,也被硬生生切割成為「數位移民」與「數位原生」族群。

行動裝置非育兒神器

「數位移民」這個概念出自美國教授 Marc Prensky 於2005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這個詞所代表的族群,雖然出生時電腦已經發明,但其幼年成長的過程中並未經過網路及數位化的洗禮;與之相對的「數位原生」,則代表出生之後(約1980年之後)便生活在網路資訊發達的世界,因此他們的思考和資訊搜尋方式,已經和父母那一輩大大不同,隨著時間的過去,新的數位原生世代理所當然將會逐漸取代年邁的數位移民。

但專家也指出,這些兒童伴隨大量未經篩選過的數位資訊和娛樂而成長,其實也並非好事,許多父母把手機、平板當成育兒的工具之一,但真正目的卻是為了「御兒」而非「育兒」,用手機來安輔哭鬧的幼兒,反而可能因為過度的聲光刺激,對於身體(眼睛視力)和心智的發展造成難以回覆的傷害。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避免成癮現象發生

即使是對年紀稍大的青少年來說,過度使用行動裝置,不管是上網看臉書、玩遊戲,也可能由沈迷轉變成高度依賴的成癮症狀,進而影響現實生活中正常的人際交往。對於菸、酒與成人議題,我們有依年齡分級的法規依據,然而對於使用網路的年齡和時間的限制,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實務上的控管也具備一定的技術難度,不過許多3C與手機廠商,都已開始正視這個議題,陸續推出家長監護功能,雖然在規則設定上需要花點心思,但畢竟是個開始。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家長監護功能的兩種形式

由於沒有明確的指標,所以廠商對家長監護的功能取向,主要還是從網路端去進行控管,並分成限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以及限制可瀏覽的網站等兩種形式,因為在家裡大家都是用無線上網,所以網通廠商便率先將這類監控管理機制加入到路由器的設定當中,然而這個方法有個最大的盲點,只要不是經由家中的路由器上網,改用4G網路,基本上就不會有任何的限制,除非是替孩子的門號申請如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加值服務,但這類封鎖服務,經常難以切中每個家庭用戶的不同需求,甚至影響到正常上網的功能。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免費的最貴

除了要防堵不適當的網路內容外,不管是 iOS 或 Android 平台,其應用商店中數量佔最多的類型就是遊戲,許多國中小學生,對於《傳說對決》、《天堂M》等熱門手遊更是朗朗上口,這些遊戲雖大多是免費下載,但都有課金的機制,對於金錢沒有控管概念的學生,常常不惜一擲千金,去購買遊戲中的強力虛寶,而到最後花錢買單的仍是父母,如果不想哪天荷包大失血,瞭解孩子平時如何使用行動裝置,可以說是身為現代家長的當務之急。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溝通重於禁止

目前比較理想的方式,則是針對孩子所使用的裝置個別進行限制,比如 Apple 的 iOS 裝置,可透過「螢幕使用時間」設定孩子的使用權限,去年 Google 也在台灣開放了 Android 的 Family Link 功能,允許家長替孩子設定 Google 帳戶,並納入家庭帳戶管理之下,協助父母掌握孩子的智慧手機使用模式,雖然這些方式還是有解套的手段,例如和同學借手機,但這些目前科技無法顧到的地方,其實更需要親子之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來補足,只是一味禁止,並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面對比你還會用網路的下一代,到底該不該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以及監控他們的網路生活?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小治
作者

《PC Home 電腦家庭》雜誌及 T 客邦網站編輯。負責遊戲類型新聞及評析、軟體應用教學及企劃撰寫、電腦相關周邊硬體測試,以及打雜…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