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怎麼會變得這麼無聊?那些「奇怪」的手機都去哪裡了?

智慧型手機怎麼會變得這麼無聊?那些「奇怪」的手機都去哪裡了?

蘋果推出新iPhone,當中包括主打攝影的iPhone 11 Pro。最近幾年,手機設計已經嚴重同質化,有些使用者想要特殊手機,比如具有鍵盤的手機、尺寸小的手機,但這些需求都被廠商刻意地忽視,似乎消費者都會計較那邊框、下巴明不明顯,時常沒事就想在很暗很暗的地方拍照,甚至能拍出星空的手機。

看看蘋果、谷歌、三星、華為的手機,真是千篇一律:一塊板子,前面覆蓋螢幕,螢幕盡可能佔據更大的面積;手機鏡頭高高鼓起;側面可能有3個或者4個按鈕;沒有3.5mm耳機孔;後面可能還有一個指紋感應器。

當大廠全都按這樣的公式製造手機時,給硬體創新留下的空間就很小了。手機形狀沒有多少改變,即使有特殊的手機勇敢冒出來,走到市場,也會認清一個尷尬的事實:很難與這些主流手機競爭。

智能手機怎麼變得這麼無聊了?

看看三星Galaxy Fold,算是一大創新吧?它可以向內折疊,打開變成平板。這種設計很有趣,但Android平板並不流行,大螢幕Android真的比一般手機更實用嗎?我們還存有懷疑。Galaxy Fold要2000美元,這麼多錢,可以買一台高階旗艦手機,再加一台平台。Galaxy Fold的設計並不好,三星只能延遲上市時間,甚至取消預訂訂單,然後急著修復鉸鏈。

在現代社會,人人都需要一台手機,犧牲再所難免。

也許某一天折疊螢幕會迎來黎明,但就眼下來說,即使是世界最大手機商三星,也不得不用極端手段推銷手機。查看三星網站,上面有26款手機,但三星手機的銷量大多來自Galaxy S10和Note 10。

除了折疊螢幕,大多數手機之間的硬體差異很小,有時大家搞不清為什麼需要這樣的差異。今年,我們還看到一些手機裝備彈出式鏡頭。不需要時,前鏡頭會隱藏起來,這樣手機螢幕就沒有瀏海了。評測人員如果討厭邊框,會喜歡這樣的手機,但對消費者來說似乎無關緊要。

這種設計還有一個更大的壞處:它成為臉部辨識的障礙。臉部辨識技術很實用。iPhone、Pixel 4都可以用臉部辨識解鎖手機。如果解鎖時,每一次都要手動打開手機鏡頭,無疑會麻煩很多。老實說,工程師挖空心思開發彈出式鏡頭,除了讓邊框變窄(並不實用),並沒有太多益處。總之,彈出式鏡頭更像譁眾取寵,不像硬體創新。

 

那些「奇怪」的手機去哪裡了?

我們不得不問一個問題:那些「奇怪」的手機去哪裡了?

2012年,三星曾經嘗試製造內建微型投影儀的手機。2011年,三星推出Galaxy Note,配備更大的螢幕和手寫筆。2010年,HTC推出新手機,配備前鏡頭、引入無線熱點,甚至還配有內建支架。最初的Galaxy S系列手機中有一款甚至還配有鍵盤。雖然的確有部分人需要這樣的手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螢幕不到5英寸的手機越來越稀少。

還記得嗎?直到2012年之前,小螢幕手機仍是主流,當時螢幕超過5英寸的手機被叫做「phablet」。

我們將手機與其它電子產品對比,就會發現手機真的缺乏多樣性,相當明顯。如果你準備買一款筆記型電腦,銷售人員會問你用筆記型電腦做什麼。是不是想畫點東西?對Surface Book 2有沒有興趣?它有觸控螢幕、手寫筆和可拆卸鍵盤。是不是想玩點遊戲?外星人筆記型電腦很強,考慮一下嗎?你是不是想出差時編輯影片或者圖片?不妨看看Macbook Pro,它配有清晰的Retina顯示螢幕,還有Touch Bar。你的孩子需要一台便宜的筆記型電腦,用來做作業?那你可以買一台觸控螢幕Chromebook,只要不到100美元。不同的筆記型電腦有著不同的功能,你可以慢慢挑選。

智能手機怎麼變得這麼無聊了?

手機可不是這樣的。最暢銷的手機往往只有那麼幾款。當某家公司推出迎合小眾使用者的手機時,比如螢幕更小、有實體鍵盤、或者有耳機孔,也會在其它方面縮水。比如Pixel 3a,它有3.5mm耳機孔,但處理器速度不快,防水能力一般,而且沒有無線充電。作為消費者,你無法魚和熊掌兼得,必須做出犧牲。

為什麼會這樣?有一種解釋:功能雖好,消費者並不是特別想要。當大家挑選新手機時,有三大要素是他們考慮最多的:價格、作業系統、規格。如果新手機足夠便宜,OS是他們喜歡的,速度不慢,那就行了。

在當今社會,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必需商品」。其它因素影響甚小,真是讓人吃驚。在受訪者中,只有5%將螢幕放在首位。將續航放在首位的人只佔4%。

從調查可以看出一點:我們需要智慧型手機,因此我們不能太挑剔。有些人如果找不到中意的筆記型電腦,可能會退而求其次,買一台平板。如果單眼太貴,我們可以選擇傻瓜相機。但生活在今天,人人都需要一台手機,所以必須為此做出一點犧牲和妥協。

旗艦手機從各種角度來看,都已經稱得上是「明星」。蘋果發布新手機時,首次在YouTube直播。直播並發觀眾數量達到186萬。三星以及其他手機廠商也跟進用相似方式推廣手機。

三星(蘋果、谷歌或者其它手機製造商)有沒有可能分拆產品線,迎合特殊使用者呢?蘋果已經這樣做了,iPhone有了不同的變種,不過除了手機鏡頭之外,iPhone Pro與iPhone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如果幾款產品的差異太大,風險也會加大,可能損害發布會的關注度。產品差異過大還可能會影響其它產品的銷量。10款手機,每款賣100萬台;1款手機,賣1000萬台;二者不是一回事。蘋果曾經推出iPhone SE,算是產品線有了分叉,但隨後的年銷量不盡人意。

三星、蘋果、谷歌將行銷資源投向核心產品線,可以保持新手機處在最熱狀態。慢慢的,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一種自我毀滅的現象出現了:有些人特別喜歡打字,為什麼沒有打字手機?有人喜歡音樂,為何沒有音樂專用手機?有人手掌小,為何沒有專門用的小手機?答案是:因為這樣的手機沒有人買。為什麼大家不買呢?因為它們不存在。這樣就形成了循環。

最終,我們手機的鏡頭會變得非常好,因為現在如果進步「一點點」,已經無法帶動新手機熱銷。現在手機廠商在行銷時開始暗示,新手機的手機鏡頭很棒,是給「專業人士」用的,當這種行銷說詞開始的時候,事實上意味著產品的創新已經開始接近臨界點,技術上已經有了瓶頸。

一旦廠商們觸及這種臨界點,通常來說,可能會將注意力轉向其它地方,改進產品的其它部分。但就眼下來說,指望手機廠商設立多樣化產品線,迎各需求多樣的使用者,似乎只是奢望。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Fase Buk
2.  Fase Buk (發表於 2019年11月25日 18:19)
我確實很想要5吋甚至4吋以下的智慧手機。
為此我只好去弄了Nokia 8110、把智慧手機當小平板用。
這實在不是很愉快的決定,但起碼比起拿著磚頭大小的智慧手機在耳邊晃舒服的多。
為何不用免持、藍芽?為何我要為了遷就過大尺寸的手機而調整我的使用偏好??
至今我偶爾還是會拿出刷到4.4的Desire S用。
還是可換電池的、但也沒厚到令人厭惡的地步。
〒ˍ〒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