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帶壞了世界各地的職場文化

矽谷帶壞了世界各地的職場文化

如今,許多企業都推出了休閒著裝規定、配備免費零食甚至是酒水的茶水間,以及各種休閒娛樂中心。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工作文化最初都源自於美國矽谷。那麼,這種工作文化真的有助於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效率嗎?或者其背後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早上9點過,你慢悠悠地走進辦公室。在那之前,你是乘坐公司安排的通勤巴士來到公司的,而且巴士上還配備了Wi-Fi、帶靠背的座椅,同時還有私密化的座椅佈局設計,進而可以有效避免與他人的眼神交流。

當天是星期三,但你卻穿著一副週末休閒的裝束。到了公司,你還可以徑直去茶水間。那裡有向員工提供的免費健康果蔬果汁及時下人氣網紅飲料康普茶(kombucha)。此外,公司還向員工提供免費的午餐與晚餐。

辦公室裡也配備了很多智慧型螢幕,你也可以隨時跟不在辦公室上班的同事視訊溝通交流。公司首席執行長也剛剛踩著智慧平衡車從你身邊擦身而過。

然後,你找到一張空白桌子(公司沒有安排固定工位),把電腦從背包中拿出並放到了桌上,同時戴上頭戴式耳機,在接下來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裡,盡情地享受電子舞曲給你帶來的樂趣。

這一切簡直太完美了!

這可能讓你感覺像是2009年左右的矽谷,對吧?但實際上,這卻是在2020年的普遍美國企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採用了矽谷公司引領的這種工作文化。而這種工作文化,完全不同於你的父輩甚至祖父輩那種朝九晚五、人人都想擁有獨立私人辦公室的那種文化。

現在的企業辦公場所中,再也沒有這樣的高級辦公室了,有的只是員工最喜歡的那張桌子,以及如草原般廣闊的開放空間。

過去的辦公室,有一點勞改營的風格,但至少辦公室的功能與目的是非常清晰的。你不會把工作隔間當作閒逛或玩耍的地方,更不用說周末還去辦公室了。

但隨著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出現,他們重新定義了帶有特定目的並且存在激烈競爭的職場文化,同時又讓人把工作與生活的其他方面混為一談。

如今,你應該把職場中的同事當作家人來對待。公司的管理架構也更趨於扁平化,而許多傳統的職位,如今都被冠以「行家(wizard)」、「巨匠(ninja)」和「大師(guru)」等頭銜。

之前常常提到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也不復存在了。現在所談的,都是如何將工作與生活結合。不然,為什麼工作場所會提供針灸項目、休息間以及晚上7點過後的免費晚餐呢?

這些「稀奇古怪」的創意想法,本來是用於幫助員工從工作的苦海中解脫出來的。然而,矽谷卻完全破壞了這種工作文化,其不僅影響了整個科技行業,甚至影響了幾乎所有的職場人士。

圖片來源:Lawrence Anderson

如今,這種創意的矽谷工作文化已經比肩皆是。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的抵押公司United Shore,在其辦公室內為員工修建了逃脫密室;紐澤西州(New Jersey)的數據管理公司Commvault,在其辦公大樓的三四樓之間,還專門修建了一個滑梯,此外,員工在辦公大樓裡就可以體驗乒乓球、桌上足球以及桌球等休閒娛樂活動。

在許多老牌公司裡,也不難發現辦公場所內部提供的冥想空間,甚至還可以享受按摩或者餐飲等服務項目。

此外,許多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更加慷慨的假期和休息時間。總部位於俄亥俄州(Ohio)的美國全國保險公司(Nationwide),每個月還會額外向員工提供兩個週五假期。

這並不僅僅是對員工的示好。「我們相信,透過向員工提供這樣的福利,能夠進一步促進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該公司首席行政官蓋爾·基恩(Gale King)稱。

除此之外,即便是超級老牌的公司,如今也開始學習起源於矽谷的這種工作文化。

前不久,美國農產品貿易巨頭嘉吉(Cargill)就重新設計了其辦公室佈局,新增了開放辦公空間,並且推出了更加寬鬆的遠端辦公政策。

「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僅僅是上個月,我們在視訊會議上就花了3400萬分鐘。」嘉吉公司首席資訊長賈斯汀·克蕭(Justin Kershaw)稱。

嘉吉公司雖然已經有155年的發展歷史,但他們最近也開始跟隨科技行業的大流,重新調整了其工作文化,並且還在內部推出了在矽谷廣泛使用的敏捷工作方法。

「我們公司的整個管理團隊都實地考察了矽谷的公司,並且拜訪了矽谷那些以創意而為人所知的創始人和投資人。」克蕭說,「通過那次實地考察,我們也獲取到了不少的新鮮想法與創意。」

圖片來源:The Business Journals麥克·羅賓斯(Mike Robbins)是一名專職管理教練,他也曾經與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富國銀行(Wells Fargo)以及全國籃球協會(NBA)等多個大型組織與機構合作過。

據羅賓斯透露,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複製矽谷的這種工作文化。「當我在為傳統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時,他們往往表現出了更濃厚的興趣。」羅賓斯稱,「他們總是在問我,『谷歌現在的工作文化是怎樣的?現在矽谷有什麼動態?』他們幾乎都把矽谷當作成功的風向標。」

無論是休閒的著裝規定、免費的辦公室餐食,還是遠端辦公文化的興起,這些工作文化,都基本上源自於矽谷。然而,據羅賓斯透露,矽谷的最大「出口項目」,仍然要屬工作與生活的結合。

在羅賓斯著作的新書《全力以赴工作》(Bring Your Whole Self to Work)中,他提倡企業為員工提供更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進而讓員工更好地應對風險,提高自身的脆弱性。

但這種做法也存在不利的一面。由於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人們也似乎隨時都處於工作狀態。

即便像網飛(Netflix)推出並推廣的無限制假期政策,也並沒有讓員工保持更放鬆的心態,更沒有讓他們得以有機會曬黑。

據商業研究機構Sage Business Researcher 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在推行無限制假期政策的公司,員工的休假時長反而還因此減少了。

此外,類似的「福利」,實際上也有相同的連帶後果:公司提供免費餐食,結果員工的上班時間也越來越久;公司提供休息間,能夠讓員工在繁忙的工作中稍作休息。但遺憾的是,休息間卻是多數員工熬夜加班中途臨時休息的地方。

圖片來源:Lawrence Anderson

除了丹·萊昂斯(Dan Lyons),可能也沒有太多公開反對這種24/7工作文化的人了。萊昂斯曾經是一名記者,大約15年前,他離開了傳媒行業,隨後進入到了初創企業工作。

然而,在初創企業工作的經歷,讓萊昂斯似乎非常惱悔。於是,他又毅然選擇了跳槽,並且成為了美國HBO電視台原創自製喜劇《矽谷》(Silicon Valley)的編劇。

對於矽谷以外的人而言,《矽谷》這部電視劇似乎是一部荒唐的惡搞作品,但實際上,電視劇裡所講述的那些人和事,卻基本上是「複製」了矽谷裡面發生的事情。

對萊昂斯而言,他非常喜歡把矽谷工作文化的荒誕之處當作笑柄。在他2018年出版的《實驗室老鼠》(Lab Rats)一書中,萊昂斯還詳細講述了矽谷工作文化中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企業工作坊和文化慣例。其中,包括強制組織和安排的「樂高局」、對開放辦公空間的獨愛,以及用「畢業」等詞彙來洗白「炒魷魚」等殘酷事實。

萊昂斯堅信,這些新時代的企業文化與慣例,包括為員工提供各種隨時可以享用的免費零食或者啤酒等福利,只不過為了轉移大眾對企業深處那些腐爛事物的注意力。

他還把員工的不幸福,歸咎於矽谷興起的這種工作文化,以及矽谷的「股東資本主義」這種商業模式。

如今的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追求增長和利潤,為了迎合投資者的胃口,完全不在乎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雖然有些幸運的員工能夠獲得企業的期權股票,但大多數人仍然是沒有的。

那些公司為員工提供的糖衣砲彈般的「福利」,就像是一面魔鏡一樣,讓員工無法看清其真實面目,「轉移其注意力,進而讓他們無法察覺自己原來是在被企業壓榨」 。

電腦程式語言領域的傳奇人物、使用Ruby語言寫出開源Web應用框架的大衛·哈森(David Heinemeier Hanson),還把這種「涓滴效應下的熱愛工作」形容為「試圖將一個人一生的價值壓縮進風險資本活躍的簡短時期」的結果。

更可怕的是,整個科技行業為了滿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還把這種對工作的熱愛描述成大家心嚮往之的事物: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

奮鬥文化的出現,就完全取代了以前的「朝九晚五」,並且又出現了新的「996」,即早上9點工作至晚上9點,每週工作6天。還記得特斯拉首席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的那句話吧:沒有人能靠每週工作40小時就能改變世界。

圖片來源:Lawrence Anderson

那我們能改變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這種工作文化嗎?也許可以吧。

最近幾個月,矽谷的公司又開始嘗試去劃清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了,或者至少承認如今流行的這種工作文化存在一定的荒謬之處。

去年12月,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發布了一篇關於融資超過1億美元的手提箱初創公司Away工作環境的調查文章,並且引起了不小的回響,Away公司的首席執行長最後還不得不以辭職來結束這一風波。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來自部分Away公司員工的投訴,稱他們會收到發自首席執行長的大量訊息,甚至還要求員工在休假期間都要配合有關工作,並且時常都會遭受職場欺凌。這些之前習以為常的工作文化,如今卻開始被認為不可接受了。

對此,矽谷仍然有不少人聽聞過後,只是簡單地聳聳肩。美國程式編輯初創公司Lambda School首席執行長奧斯汀·奧爾雷德(Austen Allred)還發表推文稱,如今出現的這些控訴,實際上都是在意料之中的。「這種文化的普及範圍之廣,實際上在矽谷99%的企業中,都存在這種工作文化。」奧爾雷德寫道。

這些事件也足以讓人懷念上個世紀50年代的那種工作文化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在幾十年前,工作文化也有不盡人意的方面。

對此,職場心理學家羅恩·費里德曼(Ron Friedman)在其著作的《最佳工作場景:比發錢更有效的辦法》(The Best Place to Work: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reating an Extraordinary Workplace)一書中寫道,凡事都存在利弊權衡。他說:

隔間工作台可能會讓人覺得壓抑,私人獨立辦公室又完全地孤立了其它同事,而開放辦公空間也容易讓人分心。

也許,我們又可以開始重新構想一種新的工作文化,而辦公室也只用作辦公。員工來到辦公室就專心辦公,完成工作後就離開。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