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知識探索「知識變現」,攜南一書局、科學月刊推「科學生」訂閱制平台

泛科知識探索「知識變現」,攜南一書局、科學月刊推「科學生」訂閱制平台

推廣科普閱讀,「泛科知識」致力於打造「知識經濟生態圈」,與「南一書局」及「科學月刊」合作,推出與國民教育體系接軌的「科學生」訂閱制平台,利用「泛科學」平台上1萬篇科普文章,及「科學月刊」50年資料庫,經由專業師資編寫成為短文與試題,與傳統國民教育體系接軌,幫助國、高中學生提升科普閱讀能力!

將知識與國民教育體系接軌,探索知識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

泛科知識知識長鄭國威表示,泛科知識致力打造「知識經濟生態圈」。長期以來泛科知識一直探索如何將「知識」變成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繼2018年投資 flyingV 群眾募資平台、推出線上課程平台「泛科學院」後,此次與知名教科書出版社「南一書局」,及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科普雜誌「科學月刊」合作,推出與國民教育體系接軌的「科學生」訂閱制平台,不但能將科普知識向下傳播,更希望能夠找到「知識變現」的更多可能性。

科學月刊理事長曾耀寰表示,「科學月刊」創刊至今50年,由一群探索科學的學者及研究生所主編,國內知名學界人士如李遠哲、瞿海源、楊國樞、劉兆玄、張昭鼎、劉源俊皆曾經擔任主編或參與編輯工作,藉由此次與泛科知識及南一書局的合作,科學月刊50年的精華科普文章有機會以更友善的方式為青少年閱讀,為台灣科學閱讀素養教育向下扎根!

泛科知識探索「知識變現」,攜南一書局、科學月刊推「科學生」訂閱制平台,提升學生科普閱讀素養

108課綱推行後,題幹字數大增,以自然科為例,108年較103年到增加了18%的需閱讀字數,等於1堂大考就要多閱讀1350字,不只考學科知識,更考驗科普閱讀能力。根據泛科知識近兩個月針對高中與國中小學教師調查指出,國語文和自然科老師大多皆有科普閱讀需求,其中最常引用作為科學文章教材的網站依序為泛科學(63%)、新聞網站(45%)、國家地理雜誌(41%),而其中15%教師曾經誤從內容農場,如每日頭條,引用文章作為教學使用;而針對科普教材的需求,66%教師希望教材能夠依照課程進度編排,58%希望能夠提供跨領域知識的文章、48%希望能夠更貼近時事。同時,也有不少教師反應目前網路科普文章字數太多不利學生閱讀。顯示在第一線的教師急需一套為其教學量身打造的科普閱讀素養教材。

南一書局總經理蘇偉銓表示,12年國民教育在數位化趨勢下,從重視背誦記憶,趨向更重視理解與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在108課綱推動下,閱讀理解能力變得跟學科知識一樣重要。南一書局從傳統的參考書出發,近年積極擁抱數位化互動教材,便是希望弭平學、考、用之間的差距,藉由南一書局多的資深師資群,將網路上動輒3000-4000字適合大學、成人閱讀的科普文章,改編成400字適合國、高中生的短文,依照課程章節進度挑選適合文章供教師及學生使用,希望能夠減輕教師負擔,並提供更正確、友善性的閱讀素材給學生,提升台灣學生的科普閱讀素養。

科學生三大功能:提供閱讀答題設計、紀錄學習歷程報告、親子共讀

新上線的科普閱讀平台「科學生」,有三大功能特色:

第一、配合學生各年級自然科課程進度,提供閱讀及答題設計。每週精選2篇可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的400字科普文章與試題組合,例如學校進度為「探索自然的方法」時,搭配的有趣試題組為《科學怎麼搞:念力讓手指變長?》;學校進度為「細胞的型態與構造」時,搭配的試題組為《全新發現的形狀「Scutoid」,竟然就藏在你我身上?》。每月搭配最新時事題組,例如今年疫情肆虐,搭配文章試題組為《消毒抗武漢肺炎?先了解酒精漂白水怎麼用才安全有效》;更會定期推出系列型文章,女科學家系列、動物保育系列、福衛7號系列、媒體識讀等,多元的引發學生科普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素養能力。

第二,透過線上平台,完整記錄並提供學生的學習歷程。提供學習報告,以圖表數據化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排名區間、閱讀時間、答題速度、答題正確率、學習弱點等資訊,定期以 Email 寄送至家長與教師信箱。藉由訂閱服務可長期追蹤學生回答紀錄,了解自身學習歷程,並銜接高中及大學學習歷程,向終身學習邁進。

第三:親子共讀,科學生平台專為家長設計專屬介面,除了可以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外,也提供完整版科普文章供家長閱讀,方便家長與閱讀短文版的子女共讀與討論。讓學習成為親子交流的話題。

仰德高中國中部自然科教師楊淑芬分享108課綱實施後第一線的觀察指出:「108課綱實施帶給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很大的不確定,教師難以確定帶領學生的方向是否會是未來考、用的趨勢。臺北市立麗山國中國文教師陳歆瑜說,教學事務繁忙,讓教師缺乏時間有系統的擇取適當的科普閱讀教材,很高興有更多教育業者投入閱讀素養教材,讓第一線的教師有更好的選擇!」

ray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