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現在遊戲掌機當道,可以選擇的機種很多,或許你也正想要為自己選購一台合適的掌機。而由華碩(ASUS)旗下 ROG 玩家共和國首款電競掌機 ROG Ally,由於地利之便,是相當容易入手的一款選擇許多玩家對它抱持著相當高的興趣,但 ROG Ally 究竟是不是一款值得入手的遊戲掌機?同時我們又能期待在它身上,獲得什麼樣的遊戲體驗呢?

在購買 ROG Ally 之前,或許可以先思考 5 大關鍵問題,判斷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台遊戲掌機。

文章目錄

寫在最前面的 ROG Ally 小缺點

關於 ROG Ally 的外觀與詳細規格,先前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及了許多,但是有些細部則在筆者實際上手後,認為有兩點可以特別拿出來進行討論。

首先是螢幕方面,ROG Ally 採用 7 吋 FHD 解析度、120Hz 更新率、7ms 反應時間的觸控面板,這塊螢幕的顏色呈現確實非常好,雖然四邊仍被黑條給框起來,但實際觀看時不會有畫面過小的問題,不僅反應靈敏且亮度夠高,即便是細小的文字仍然能夠看得很清楚。

ROG Ally 所採用的螢幕為同類產品中最佳的一款,整體視覺舒服且耐看,亦可以透過內建 Armoury Crate SE 中的 GameVisual 功能,快速切換多組畫面設定;不過正因為螢幕亮度夠高,所以運作時間一長,多少會帶有微微發熱的感覺,這時若又進行觸控操作就會相當有感。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另一個體驗稍微不如預期的是類比搖桿,雖然說靈敏度沒有太大問題,但撥動的手感偏硬,以筆者的感想是回饋感差了一點,而且各方向的定位感不夠明確,可能是因為習慣了 Xbox 搖桿的關係,個人認為 ROG Ally 的搖桿還有再進步的空間。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ROG Ally 的其他細節表現皆在水準之上,並不像是草創產品,無論額外的背面 M1/M2 鍵、板機鍵跟 AXBY 鍵等等,幾乎也是拿到手上就能自然操作,沒有任何不適之處。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ROG Ally 全機雖然比任天堂 Switch 來得重,但是輕於 Steam Deck,同時因為電池與風扇的配重位置合理,所以持握起來反倒非常平衡;只不過遊玩時建議手肘還是得靠在桌上或其他平面,不然拿久了肌肉依然會覺得痠。

問題一:ROG Ally 貴嗎?

講完了 ROG Ally 細節上的小缺點,接著我們就直接切入 ROG Ally 最大的優點:價格合理。請注意,筆者此處說的是「合理」,並不是「便宜」,畢竟跟 Steam Deck 比起來 ROG Ally 的起價 23,999 元,仍然屬於比較高的那一方。

單純從硬體的角度來看,ROG Ally 擁有一顆高效能的 AMD Ryzen Z1 Extreme 處理器、12CUs 的 RDNA 3 內顯晶片、120Hz 高亮度螢幕、16GB LPDDR5 記憶體、512GB PCIe Gen 4 SSD、Wi-Fi 6 連線能力等等,組合起來大概就是入門~中階等級輕薄筆電的規格。

但是,ROG Ally 將這些特色,全塞進了掌機大小的緊湊尺寸中,售價卻不到 2 萬 4,甚至還具備一定的遊戲能力,這也難怪有人會說 ROG Ally 簡直讓「敗家之眼」變成了「持家之眼」。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若是消費者僅僅是因為價格,進而猶豫要不要入手 ROG Ally,筆者還真的想不到任何勸退的理由,而且別忘了這台掌機裡還附贈了一套合法的 Windows 11 作業系統,如果要說缺點大概就是 512GB 儲存容量給得有些不足,而且 SSD 無法讓消費者自行拆換,安裝幾套大型遊戲後,硬碟空間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結論:ROG Ally 貴嗎?完全不貴,要是只看硬體,甚至還有那麼點超值。在市面少競品相對有限,而且還是初代產品的情況下,華碩願意開出 23,999 元的價位,CP 值確實令人滿意。

問題二:ROG Ally 能玩哪些遊戲?

想要回答 ROG Ally 能夠玩哪些遊戲,最為簡單直白的答案就是「只要是能夠在 Windows 上執行的遊戲,ROG Ally 全都能玩」,畢竟它就是一台 Windows 電腦,只是外型長得跟其他電腦不太一樣。

以筆者實測的多款來自 Steam、Ubisoft Connect、Epic Games 的遊戲,例如《霍格華茲的傳承》、《極地戰嚎 6》、《刺客教條:奧德賽》等等,基本上都是安裝了就能順利執行;操作相容性方面,對於那些本來就具備搖桿、控制器支援的作品來說,受惠於標準 Xbox 搖桿配置,更沒有任何的障礙。

但即便 ROG Ally 近乎什麼 Windows 遊戲都能跑,可是有兩類作品,筆者仍然不建議執行於掌機上,其中一類是競技對戰類 FPS,另一類則是即時戰略 RTS,而且就算是對搖桿鍵位進行大幅映射與布局,同樣還是不太推薦。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畢竟 ROG Ally 雖然擁有觸控螢幕,但並沒有像 Steam Deck 一樣具備觸控板,所以對於高精確度操作,或者說需要鍵鼠準確控制的遊戲,例如《APEX 英雄》、《CS:GO》、《世紀帝國》、《文明帝國》等等,純掌機模式下的 ROG Ally,玩起來肯定會讓你有種被整的感覺,除非選擇外接鍵盤跟滑鼠。

至於對於手遊人、音遊人來說,由於 ROG Ally 內建了觸控螢幕,所以只要能執行遊戲(即便透過虛擬機器),玩起來的問題其實都不大,這比起普通的電腦而言,具備原生觸控反倒成了掌機的一大優勢,更別提完全不吃操作的 GalGame、回合制 RPG、卡牌及最適合手把操控的賽車遊戲作品了。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總而言之,若你是喜歡複雜操作、大量鍵鼠控制的遊戲,那麼 ROG Ally 雖然能玩(或者說能執行遊戲),但並不適合你入手,因為搖桿+觸控螢幕的控制能力仍有其不足之處,外接鍵盤、滑鼠雖然是解方之一,但這就失去 ROG Ally 應該要方便攜帶、隨處開玩的重要特性。

問題三:ROG Ally 的效能好嗎?

作為一台遊戲掌機,同時也是一部 Windows 電腦,效能自然是多數玩家關心的重點。ROG Ally 選用了 AMD Ryzen Z1 Extreme 處理器,內含 12CUs 的 RDNA 3 內顯晶片,根據筆者測試,ROG Ally 玩起大多數遊戲都算是非常流暢,但無法苛求在高幀率的情況下,同時獲得優異的畫質表現。 

受制於掌機整體功耗,ROG Ally 在 AC 電源模式下的幀率目標,大概是 1080p、60fps 左右;至於在純電池供電的掌機模式下,以 720p、60fps 為目標算是比較合理且舒服的甜蜜點。

  AC電源 電池
《刺客教條:奧德賽》(1080p、低畫質) 平均52fps 平均36fps
《極地戰嚎 6》(1080p、低畫質) 平均51fps 平均36fps
CrossMark 1673 1337
3DMark FireStrike(總分) 6953 5646
3DMark TimeSpy(總分) 3023 2222
3DMark Wild Life 17477 12281
PCMark 10 Extended 6294 5323

換句話說,面對大多數遊戲的畫質調整,若依據以上兩個原則進行設定,玩家應該不會遇見遊戲跑不動的情況,這顆 RDNA 3 內顯的強悍,在 ROG Ally 上算是展露無疑。

記住,於 ROG Ally 上玩遊戲的首要目標是流暢,畫質只能排到其次,而流暢對於這台掌機來說,大多數遊戲情境原則而言都沒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它的效能「足夠好」;但是,假如玩家是畫質派、超高幀率派,那效能受限於散熱跟功耗的 ROG Ally,顯然並沒有辦法滿足你。

問題四:ROG Ally 的續航力夠長嗎?

很不幸,續航力是 ROG Ally 目前最大的痛點。相較於任天堂 Switch,以 x86 處理器為核心的 ROG Ally,先天上就有著耗電較兇的劣勢,尤其在重度運算負載的情況下,2 個小時的遊玩時間原則上已經達到極限,輕度負載大概能撐到 4 個小時,畢竟它還跑著 Windows,相比 Steam Deck 仍有一段差距。

對於一台主打攜帶性的掌機來說,電量上的罩門使得玩家無法找到合理方式,延長 ROG Ally 的使用時間,雖然說透過 USB-C 進行充電非常方便,華碩也為 ROG Ally 設計了一款輕便的電競多合一充電器,但這些都無法改變它續航能力偏差的事實。

額外單獨販售的 ROG Ally 電競多合一充電器

唯獨能夠說服玩家的觀點,或許是 ROG Ally 拿久了,還是會感覺手臂有點痠,所以本來就無法在單純掌機情況下遊玩太長時間,因此大約 2~3 小時後,藉由電量不足的機會,讓自己跟機器都一起休息,聽起來還算是個合理的情境。

問題五:ROG Ally 有擴充性嗎?

關於 ROG Ally 的擴充性,筆者認為可以分成「硬體」與「軟體」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首先在硬體方面,由於內建 512GB SSD 的容量,實在無法應對現今遊戲的龐大儲存空間需求,因此透過 microSD 卡進行擴充,幾乎可以說是絕對必要,幸好 ROG Ally 直接擁有 UHS-II 規格支援,因此玩家不必擔心讀取速度的問題,只要記得買張大容量的高速記憶卡即可。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同時 ROG Ally 還可以外接 XG Mobile 電競顯示卡外接盒,讓繪圖運算能力再上層樓,對於擁有當成桌機使用需求的玩家來說,其實仍是一個選擇;即便是單純用於影音娛樂、辦公、文書等等,借助電競多合一充電器的 HDMI 輸出至電視、電腦顯示器,ROG Ally 亦能輕鬆應對。

只不過,整台 ROG Ally 就只有一個 USB-C 連接埠,就算電競外接多合一充電器,同樣也只有一個 USB Type-A 接孔,對於想要同時連接滑鼠、鍵盤、隨身碟等等多個裝置的情境,確實是不太夠用,這或許也是 ROG Ally 在遊戲情境之外,若要進行多工時將產生的盲點。

ROG Ally 原裝充電器,無 HDMI、USB 擴充埠功能

至於軟體,筆者只能說 ROG Ally 成也 Windows,敗也 Windows。由於採用了 Windows 作業系統,所以對於大多數電腦軟體,可說擁有 100% 的相容性,你在桌機、筆電上用那些軟體,到了 ROG Ally 上當然也都可以用,因此軟體擴充性、支援度極佳。

但是,嘗試在掌機上操作 Windows 11 作業系統,真的可以用「莫名其妙」來形容。雖然我們知道微軟已經很努力的在改進 Windows 的觸控操作體驗,不過實際使用起來,尤其是在 ROG Ally 僅 7 吋的螢幕上,筆者仍然覺得非常不舒服。

無論是透過螢幕小鍵盤打字(輸入遊戲平台的帳號與密碼)、檔案總管的文件框選(管理截圖之類)、網頁瀏覽器操作、應用程式安裝與執行,甚至於調整 Windows 的內建設定,筆者都還是可以感覺到現在的 Windows 11 仍然是個需要滑鼠、鍵盤的東西,它顯然不是為了觸控操作的邏輯而生,更別提桌面模式下,幾乎完全沒幫助的搖桿。

整合遊戲功能與多數 ROG Ally 設定的 Armoury Crate SE

相較之下,Steam Deck 於桌面模式因為有著觸控板的精確輔助,整體操作感覺真的好上太多了,更別提 Valve 還打造了專屬的遊戲介面,允許玩家徹底跟桌面模式進行切割。

雖然華碩試圖透過 Armoury Crate SE 整合遊戲功能,讓 ROG Ally 可以儘量不要進入 Windows 桌面環境,不過實際使用時依然很難避免,玩家一定還是會碰到需要跟傳統 Windows 介面打交道的時候,此時若操作時稍有不順,心中的怒火很快就會油然而生。

結論:我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

華碩為 ROG Ally 擘劃了許多使用情境,例如個人獨享的單機 Me Time、多人共享的影音輸出 We Time、外接設備強化效能的 Pro Time 等等,讓這台掌機的泛用性提升了許多,購買前也許可以先思考一下,究竟哪個才是自己最常使用的情境。

該不該買 ROG Ally 遊戲掌機?從這 5 個關鍵問題來判斷是否適合你

ROG Ally 外觀美型、硬體效能到位、軟體支援度佳,同時還兼具一定程度多工用途的掌上遊戲主機,配合不到 2 萬 4 的售價,筆者認為它對於輕度的 PC 遊戲玩家,以及想要將遊戲帶著走,在閒暇時刻如通勤、旅行時,獲得不間斷遊戲體驗的人而言,確實是值得嘗試的產品。

但對於重度、硬核的遊戲玩家,以及期待可以完全取代筆電的消費者而言,ROG Ally 不足的續航力,以及在傳統 Windows 介面下不愉快的操作體驗,可能就會成為阻止你入手的關鍵理由。

MikaBrea
作者

曾任PC home雜誌硬體編輯,負責軟體教學以及產品評測,專注於遊戲/電競與其它有趣的一切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