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與其什麼都做,不如把最重要的事做到極致:黃仁勳這套簡單哲學,撐過 DeepSeek 與全球市場風暴

與其什麼都做,不如把最重要的事做到極致:黃仁勳這套簡單哲學,撐過 DeepSeek 與全球市場風暴

當全球 AI 產業競爭越演越烈,不少公司急於擴張版圖、搶奪話語權,NVIDIA 卻選擇了一條看似保守,實則更具戰略價值的路線:「我們會避免做任何可以不做的事。」 這句話來自執行長黃仁勳,背後是一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企業哲學。

當 AI 基礎設施遇上挑戰,NVIDIA 選擇不動如山

在 3 月舉辦的 GTC 開發者大會上,黃仁勳重申了 NVIDIA 的核心原則:不提供最終解決方案,而是專注打造可供客戶自行發揮的基礎設施。他坦言,NVIDIA 支援從 AI 網路、儲存到異質運算的完整技術堆疊,但不涉入最終 50% 的應用價值實現,將創造力留給合作夥伴。

這樣的策略在近期再度經歷考驗。中國開源模型陣營 DeepSeek 推出的 R1 模型,被認為是利用相對「舊式硬體」進行訓練,對高階 GPU 硬體依賴性低,引發市場對 NVIDIA 長期優勢的質疑。

不過,面對這樣的挑戰,NVIDIA 並未躁進擴張產品或重新定位,而是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打造極致穩定且可拓展的基礎運算架構。

為什麼這樣的「自律」反而讓 NVIDIA 成功?

比起全面出擊,黃仁勳更重視能量分配。他曾在公開演講中指出,公司規模雖達 3.6 萬人,卻遠小於矽谷其他科技巨頭,而每位員工的時間都是「極為稀缺的資源」,必須集中在最具價值的創造上。

例如在資料中心設計上,NVIDIA 採用「先縱向擴展再橫向擴展」的思維,也就是先打造單一伺服機架內最強的運算密度,再進行橫向串接。這與傳統低成本、高數量的架構不同,也凸顯 NVIDIA 對「品質與穩定性」的執著。

這樣的思維不只出現在產品設計,也反映在內部文化上。黃仁勳曾對內部員工說:「我們不會說要去爭奪市場佔有率,為什麼要爭?我們應該創造新的東西。」

與其什麼都做,倒不如把最重要的事做到極致

NVIDIA 的成功,不單靠一顆 GPU,而是靠一整套讓合作夥伴能建構自己產品的生態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市場上充斥自研 AI 模型、自製晶片風潮,NVIDIA 的價值仍未被稀釋。

即便面對 DeepSeek 模型挑戰與美國新一輪 AI 關稅政策影響,NVIDIA 股價仍能穩住市值 2.71 兆美元,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與微軟,超越 Amazon、Alphabet,說明市場對其長期策略的信心。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