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在飛羽攝影領域中,捕捉瞬間之美向來是一場與時間、技術和器材性能的競賽,成功的拍攝不僅依賴攝影師的經驗與直覺,更需要高效能的器材來應對快速變化的拍攝環境。而 Sony 新推出的 α1 II 正是瞄準這些需求而生的旗艦級相機。究竟利用 α1 II 拍鳥具備哪些優勢?是稱職的助手嗎?接下來就透過資深飛羽攝影師陳承光的實戰心得帶大家深入了解。

關於|陳承光

擁有長達 28 年的飛羽攝影資歷。現任 Sony Alpha 官方合作攝影師、「攝影家手札」網站鳥類版版主、台灣「數字視野」網站評議委員。曾出版《台灣飛羽:台灣野鳥生態之美》、《台灣賞鳥鳥景 22 點》…等攝影著作。2019 年在國際級攝影大賽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組(GENERAL)的彩色類別奪下首獎。

目前經營Instagram

從興趣邁向專業的進化之路

身為一名熱愛鳥類的攝影人,自底片時代起,我便執著於捕捉飛羽的倩影。觀察牠們千姿百態的模樣與動態,是我無盡喜悅的泉源;而透過攝影,將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凝結為永恆,更是我追求美感與成就的方式。進入數位時代後,我因緣際會購入了 Sony α9,從此便深深著迷於這部相機的高速性能與各方面的優異表現,尤其是在拍攝飛羽帶來的高成功率,更讓我驚艷不已。於是便成為 Sony Alpha 系統的忠實用戶,機身也隨著拍攝需求不斷進化,從 α9、α9 II、α1、α9 III,一路升級至目前的 α1 II。

陳承光自購入 α9 後與 Sony Alpha 系統結下不解之緣,被其高性能與可靠度深深吸引。

要捕捉到既美又罕見的飛羽瞬間畫面,除了最關鍵的「攝影經驗」外,攝影器材性能的優劣、功能設計的到位程度也相當重要。其中,「高畫素」、「精準追焦」和「高速連拍」這三項無疑是重中之重。

由於許多鳥類的動作、姿態難以預測,加上拍攝大部分時間都會使用連拍功能,所以如果可以在關鍵時刻讓攝影師能快速切換不同的連拍速度,相信無論對成功率、節省記憶卡空間以及降低事後挑圖的難度,都會有所幫助。不得不說,α1 II 就是目前唯一一台具備上述所有功能的相機。

同時具備「高畫素」、「精準追焦」和「高速連拍」的 α1 II,是陳承光心目中拍攝飛羽最理想的相機,而且它還多了幾項 α9 III 才有的新功能,能提供更高的成功率及拍攝效率。(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5、1/2000s、ISO 3200,猛鴞〔看大圖〕)

「預拍」與「連拍加速」,全面強化飛羽攝影

雖然 α9 III 已經有「預拍」和「連拍加速」功能,而且性能也很強悍,但對拍鳥來說,如果畫素能更高一些就再好不過了,α1 II 的出現適時彌補了這個缺撼,它具備「5,010 萬高畫素」、「30fps 高速連拍」,並擁有 α1 沒有的「AI 自動對焦」、「預拍」和「連拍加速」…等對拍攝飛羽相當加分的新功能,幾乎是「只要看到就拍得到」!再結合我多年來累積的拍鳥經驗,α1 II 讓我能精益求精,使作品有更高層次的展現。

舉個例子,像不少鳥類起飛是沒有預備動作的,以往用 α1 要拍攝這類畫面只能靠運氣;而 α9 III 憑藉「預拍」功能雖然可以輕鬆拍到,但畫素卻不夠高。而如今使用 α1 II 可以利用「預拍」+「30fps 高速連拍」讓我從容拍到心中預期的畫面,同時「5,010 萬畫素」也提供二次構圖時的高度彈性。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很多鳥類起飛的瞬間是無法透過動作預測的,當看到再按下快門往往已經來不及。而 α1 II 因加入了「預拍」功能,可捕捉按下快門前 0.03~1秒的影像,成功率比以往高出許多。(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000s、ISO 1600,黃鸝〔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1000,朱鸝〔看大圖〕)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連拍加速」對拍鳥來說也是非常實用的功能。因為 α1 II 畫素高達 5,010 萬,如果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以最高的 30fps 速度連拍,對記憶卡空間或事後挑圖都會是很大的考驗,連拍加速正好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在拍攝靜止 (或非飛行狀態) 的鳥類時,超高速連拍其實並非必要,反而更應著重於對焦的準確性與快門速度的掌控。當瞬間需要捕捉飛行中的動作時,可透過快捷鍵 C5 啟用「連拍加速」功能,立即切換至最高連拍速度,以確保關鍵畫面不被錯過。這樣的操作不僅能省去調整驅動模式轉盤的時間,降低錯失決定性瞬間的風險,也有助於降低記憶卡儲存壓力、精簡影像張數,提升後期篩選照片的效率。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考量到 α1 II 具備高畫素特性,為了有效節省記憶卡空間並減輕後期挑圖的負擔,陳承光建議善用「連拍加速」功能,關鍵時刻再啟用最高 30fps 的連拍模式,確保能精準捕捉最精彩、最具動感的飛羽姿態。(Sony α1 II + SEL300F28GM,F5、1/2000s、ISO 3200,虎頭海鵰〔看大圖〕)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AI 處理元件」提升鳥眼對焦成功率

我們拍鳥的人很注重一點,就是必須把鳥眼拍清楚。因為眼睛是生物的靈魂之窗,就像拍人一樣,其他地方都可以不清楚,但眼睛一定要清晰不模糊,這樣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作品。以往使用沒有 AI 自動對焦的相機時,感受上的確會較力不從心,除了鳥類本來就會一直動來動去或東張西望之外,有時候剛好經過或停留在前景、背景複雜的位置,也都會干擾自動對焦系統的判斷,導致獲得不如預期的畫面結果。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陳承光認為,無論鳥類處於飛行、休息還是進行其他動作,攝影師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能夠捕捉到清晰的鳥眼。(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2500,棕面鶯〔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5000s、ISO 160,縱紋腹小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得益於 AI 處理元件,α1 II 的自動對焦在面對上述的情況和環境時,能更準確地識別、鎖定鳥類眼睛的位置,並持續追蹤目標。換句話說,攝影師無需改變既有拍攝方式與習慣,便能顯著提升對焦成功率。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儘管 α1 已具備即時鳥眼追蹤對焦功能,但 α1 II 在加入 AI 處理 元件後,鳥類辨識技術提升約 50%。因此當面對障礙物遮擋或強逆光…等以往難以對焦的情況時,α1 II 的自動對焦仍有很高的成功率,這點讓陳承光大為讚賞。(上:Sony α1 II + SEL300F28GM,F4、1/1600s、ISO 250,白尾海鵰〔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800,雪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除了拍照,平時我也常利用錄影來記錄鳥類的動態。談到錄影,我認為 α1 II 和 α1 最大的差別在於,α1 II 竟然支援錄影過程中的鳥眼追蹤對焦功能,這對我來說幫助極大!

錄影的目的無非就是要詳實捕捉鳥類的各種動態,包括飛翔、打鬥、嬉戲或捕食…等。過去的機種無法在錄影時進行鳥眼追蹤對焦,使得某些環境中容易出現脫焦現象,進而減少可用於剪輯的素材。而 α1 II 因支援錄影時的鳥類追蹤對焦,顯著提升了拍攝成功率,讓我能更輕鬆地捕捉到關鍵畫面。

▲ 支援錄影時鳥眼追蹤對焦功能,讓陳承光感到很驚豔。上面這支他使用 α1 II 搭配 SEL600F40GM 拍攝的烏林鴞飛行影片就是最佳證明。影片中,當烏林鴞在樹上發現獵物後,採由遠至近的縱向飛翔移動,α1 II 全程穩定追蹤並鎖定目標;即使捕捉到獵物後返身飛回樹上,全程背對鏡頭,α1 II 仍能保持穩定對焦,毫不脫焦。

從構圖彈性到細節的表現都全面滿足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體驗後,我想分享一些關於 α1 II 畫質的心得。首先來談談「高畫素之於拍鳥的重要性」。必須說,對鳥這類警覺性極高的動物,高畫素的相機至關重要。鳥類行為往往突如其來、瞬間即逝,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精細構圖,而高畫素能在距離較遠或構圖不完美的情況下,提供足夠的解析度,並為後期創作 (如裁切) 留有充足的空間。即便錯過了最佳構圖時機仍能補救,保證畫面的清晰度和細節不會打折扣。

此外,當鏡頭焦距不夠長時,通常會優先切換到 APS-C 尺寸進行拍攝。α1 II 因擁有 5,010 萬畫素,即使是用 APS-C 模式拍攝,照片也還有 2,100 萬畫素,這意味著在後期輸出或再次裁切構圖時,依舊保持良好的畫質,提供更多的操作餘裕。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陳承光推薦優先使用高畫素相機拍飛羽的主受限於距離、或突然看到轉眼即逝的精彩畫面,以致來不及仔細構圖。這時,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便因在於,拍攝過程很常發揮關鍵作用,方便事後進行二次構圖,讓影像能有更好的呈現。(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1600,紅頭山雀〔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5、1/4000s、ISO 320,雪鵐〔看大圖〕)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再來是「α1 II 的高解析度能滿足對畫質要求極為苛刻的專業攝影師」。有一說一,我用過的 Alpha 相機都無一例外地擁有卓越的畫質,但若是以搭配 Sony G Master 及 G 系列鏡頭為前提,那畫素越高的機種所能呈現的影像細節當然就越有優勢。而 α1 II 的畫素高達 5,010 萬,結合其出色的自動對焦技術和 Sony 原廠鏡頭的優勢,使得細節表現無可挑剔。在拍攝鳥類時,無論是鳥眼的細微紋理,或羽毛的層次感,都能夠清晰銳利地呈現,這對鳥類攝影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他們所追求的極致效果。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α1 II 搭配 Sony G Master 和 G 系列鏡頭能展現最出色的影像細節,即使在皚皚雪地中拍攝飛行中的雪鴞,仍舊可以清楚看見眼睛與身上的羽毛細節。(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3200s、ISO 250,雪鴞〔看大圖〕|下:上圖對焦處 100% 裁切)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另外我也發現,α1 II 在高感光度下的細節保留度相較 α1 更加出色。這讓我在陰天或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即使需要使用高速快門進行拍攝,也能放心地提高感光度,作品也保有清晰的細節表現。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α1 II 的高感光度相較前作 α1 可保留更多細節,像這張使用 ISO 6400 拍攝的作品,透過放大裁切還是能清楚看見眼睛和身上的羽毛細節。(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640,鉛色水鶇〔看大圖〕|下:上圖對焦處 100% 裁切)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進階防手震,提升低光環境下的拍攝穩定性

有些鳥類生性害羞,喜歡躲藏在陰暗的樹林或草叢裡,當遇到這種狀況就不用考慮要拍攝飛行中的畫面了,畢竟以拍鳥的條件來說,光線真的不夠理想,只能放慢快門速度以求畫質能夠更清晰,而這時防手震功能就派上用場了。經實測,確實能明顯感受到 α1 II 的防手震效果比以往使用過的機種進步許多!

例如有一張我在溪邊拍攝的翠鳥照片,由於是陰天加上有大量樹蔭遮蔽,環鏡光線對拍鳥來說屬於蠻嚴苛的條件,所幸 α1 II 的進階防手震適時發揮作用,讓我就算使用 600mm 焦距鏡頭,也能以遠低於安全快門的 1/60 秒成功手持拍攝,將作品 100% 裁切放大後看不僅十分清晰,翠鳥身上的羽毛也根根分明、銳利可辨。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當光線不足且需手持拍攝時,α1 II 配備的五軸 8.5 級防手震 (影像中心) 系統能協助攝影師在遠低於安全快門速度的情況下,仍能拍出清晰不模糊的影像。(上: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80s、ISO 250,翠鳥〔看大圖〕|下:上圖對焦處 100% 裁切)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握感升級,多角度翻轉螢幕取景更靈活

拍飛羽的攝影師通常都是與大砲為舞,如果要手持拍攝的話,機身握把夠不夠深?好不好握?都是我們相當注重的。α1 II 經改良過的握把明顯較上一代來得更厚實好握,對提升長時間拍攝的舒適性和穩定性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α1 II 無論是快門角度、握感或按鍵手感皆有所提升,使拍攝或操作都能更輕鬆完成。

另外,α1 II 的翻轉螢幕和 α9 III 同為四軸多角度設計,這點我真的很喜歡,因為鳥類的活動範圍很大,有的喜歡停在樹枝上、有的則習慣在草地上覓食,而 α1 II 的螢幕可以翻轉的角度比起只能上 / 下掀翻的機種更不受限,無論是採取橫、直幅的高、低角度取景都更有彈性,只要相機擺好,螢幕一翻就可以輕鬆拍攝,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 α1 II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設計深得陳承光的心,他表示這有助於他用更輕鬆的姿勢以各種角度拍攝飛羽,提升作品的可看性。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全方位進化的飛羽拍攝利器

身為 Sony Alpha 系統的長期用戶,我不僅見證了每一代產品的進化,也都擁有深刻的使用體驗。舉例來說,α9 II 相較於 α9,顯著提升了對焦能力和連拍張數;而 α9 III 比起前作更是可以用飛躍性成長來形容,無論是外觀、握感,還是機身性能,都以嶄新世代的姿態現身。單從拍攝鳥類的角度來看,集時下尖端科技於大成的 α1 系列,無疑是最符合需求的相機,它將「高畫素」、「強大的追焦能力」、「高速連拍」這三大拍鳥必備要素完美結合,並足夠可靠,讓拍攝過程得以無後顧之憂。

Sony α1 II x 飛羽攝影師 陳承光:畫質與拍攝效率的新標竿

如今最新的 α1 II 在 α1 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AI 自動對焦」、「預拍」與「連拍加速」等新功能,讓拍攝成功率與信賴感又往上提升了一階。加上經優化的人體工學設計,使握持感大幅改善,超有感的進化幅度讓拍鳥變得更從容、愜意,甚至是非常享受的。如果你和我一樣醉心於飛羽題材,同時也在尋找一台能讓你放心恣意創作的相機,相信我,Sony α1 II 絕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探索更多 ILCE-1M2https://go.sony.tw/7jsnbng2

更多 α1 II 的實拍作品

Sony α1 II + SEL300F28GM,F2.8、1/80s、ISO 2500,毛腿魚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800s、ISO 400,丹頂鶴(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300F28GM,F2.8、1/2500s、ISO 125,白尾海鵰(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70200GM2 + SEL20TC,350mm、F5.6、1/2000s、ISO 250,丹頂鶴(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70200GM2 + SEL20TC,400mm、F8、1/1600s、ISO 2500,白尾海鵰(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70200GM2 + SEL20TC,244mm、F5.6、1/1600s、ISO 500,虎頭海鵰(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00600G,400mm、F6.3、1/1600s、ISO 4000,栗尾椋鳥(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2500,鉛色水鶇(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5000s、ISO 200,縱紋腹小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1000,朱鸝(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1600s、ISO 5000,紅隼(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3200s、ISO 250,雪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0s、ISO 640,冠羽畫眉(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000s、ISO 1000,栗尾椋鳥(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000s、ISO 2500,茶腹鳲(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000s、ISO 1000,栗尾椋鳥(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 + SEL14TC,F5.6、1/1600s、ISO 2000,紫鷺(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000s、ISO 400,雪鴞(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 + SEL14TC,F5.6、1/1600s、ISO 1600,紫鷺(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600F40GM,F4、1/250s、ISO 1600,鉛色水鶇(看大圖)

August
作者

DIGIPHOTO網站編輯,長期專注於攝影相關的產業報導,並時常分享攝影器材評測心得,以及攝影技巧和軟體後製等教學,同時也樂與攝影同好交流。

使用 Facebook 留言
許顧問
1.  許顧問 (發表於 2025年5月28日 20:39)
Sony α1 II 搭載先進 AI 自動對焦技術,特別適合鳥類攝影,知名攝影師陳承光也讚賞其高效穩定性能,能精準捕捉高速移動瞬間(來源:TechBang)。此外,陳承光提醒用戶選擇正規平台避免「娛樂城詐騙」,強調安全與信任的重要性。此相機不僅在影像品質上有卓越表現,也呼應了娛樂城推薦平台對於用戶體驗與安全機制的重視,展現了科技與服務雙贏的趨勢。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