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 執行長阿爾溫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近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雖然公司內部分工作已由 AI 或 AI 代理取代,導致人事部門有數百人被裁撤,但整體來說,IBM 的員工總數仍是增加的,尤其在程式開發、銷售與行銷等領域出現人力需求的成長。
AI裁人也創造新職缺,IBM力圖轉型升級
克里希納指出,IBM 這幾年積極推動在企業工作流程中導入 AI 自動化,不僅提升效率,也釋放資源投入更多需要人類判斷力的領域。他特別提到,像是軟體工程、業務開發與行銷這些工作,強調「批判性思考」與與人互動的能力,無法單靠機器完成。
這與其他科技巨頭的策略不盡相同。以 Salesforce 為例,其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曾在 2025 年 3 月公開表示,AI 成功整合進公司產品後,當年度不打算再招聘新的軟體工程師。
IBM 目前也積極推廣協助企業建構自家 AI 智能代理的解決方案。該服務讓企業能管理多個 AI 系統、內部資料與商業數據的整合運作。克里希納強調,IBM 採取與雲端業務相同的「開放平台」策略,也就是「用戶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不需被綁定」。
這類 AI 架構服務,與亞馬遜、OpenAI、NVIDIA、微軟等業者提供的技術有所重疊,因此 IBM 的定位是提供與這些平台互補的企業級服務。
AI帶動顧問需求,但面臨經濟逆風
IBM 過去幾年來積極爭取企業的 AI 轉型顧問案,目前累計已簽下價值約 6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610 億元)的合約。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市場投資意願也面臨挑戰。
對於川普總統是否會帶來貿易戰與關稅衝擊,克里希納表示,由於 IBM 的主機與量子運算系統多數在美國製造,受到的直接衝擊有限。不過他也坦言,關稅可能會間接影響客戶的預算編列,進而波及 IBM 的顧問與服務收入。
IBM 在 2025 年 4 月啟動五年期、總額達 15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1 兆 5440 億元)的美國本土投資計畫。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的經濟挑戰,克里希納表示:「若影響在 3~4% 範圍內,我們能夠忍受。但若達 10%,就必須重新評估整體策略。」
- 延伸閱讀:5G 投資電信業逆勢加薪,資安與研發職缺吃緊
- 延伸閱讀:印度IT巨頭2000名應屆生反覆無薪「培訓」始終無法到職,內部員工:我們每天14小時工作哪還有職缺?
- 延伸閱讀:國外大企業都開出了「Head of AI」這職缺,年薪破700萬元但沒人說得清這職務要幹嘛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