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穿戴裝置市場回溫,小米重返第一、蘋果、華為緊追在後

穿戴裝置市場回溫,小米重返第一、蘋果、華為緊追在後

根據研究機構 Canalys 最新報告,全球穿戴式手環裝置市場在 2025 年第一季出貨量達到 4660 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 13%,除了市場需求回溫,去年同期基期較低也是推動成長的主因之一。

報告指出,包括基本手環、基本手錶與智慧手錶在內的三大類產品出貨量皆有成長,其中以基本型產品的成長速度最為明顯。

穿戴裝置市場回溫,小米重返第一、蘋果、華為緊追在後

小米則是在沉寂多季之後,首次自 2021 年第二季以來重登穿戴手環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單季出貨達 870 萬台、年增率高達 44%。Canalys 分析師 Jack Leathem 表示,小米能夠重返領先位置,主要得益於產品線齊全,以及 HyperOS 導入後的整合效果提升,小米旗下小米手環與 Redmi Watch 系列經過設計更新並提升資料處理功能,使較入門的裝置也能具備完整功能,特別受到新興市場消費者青睞。

蘋果方面,Apple Watch 出貨量年增 5%,達到 760 萬台,居於第二,雖然第一季表現較保守,但今年為 Apple Watch 推出十週年,市場預期下半年將有一波產品更新,可能再次帶動成長,蘋果持續依靠其成熟且與健康功能密切整合的生態系,維持穩定市場地位。

華為則以 GT 與 Fit 系列持續拓展市場,並透過 Huawei Health App 加速海外布局,使其全球出貨達 710 萬台,年增 36%,穩居第三。三星則透過雙軌策略,一方面推出入門產品在新興市場搶佔份額,另一方面維持高階智慧手錶在成熟市場的品牌定位,整體出貨達 490 萬台、年增 74%。

至於 Garmin 憑藉產品線區隔明確,並推出 Garmin Connect+ 強化服務平台,出貨成長 10%,達 180 萬台,排名第五。

穿戴裝置市場回溫,小米重返第一、蘋果、華為緊追在後

Canalys 分析也指出,在硬體利潤壓力持續的情況下,穿戴裝置市場競爭重心已逐漸從硬體本身,轉向以生態系和服務為核心的策略。Cynthia Chen 表示,廠商正在加快平台與訂閱服務的開發,期望以長期的用戶黏著度與服務收入來支撐業務。以中國市場為例,小米透過 HyperOS 整合旗下裝置,強化整體使用體驗;華為則藉由 Huawei Health App 建立健康資料系統,將硬體、資料分析與訂閱服務結合。

除了大型品牌,像是智慧戒指品牌 Oura 或強調健康追蹤的 Whoop,也逐步將重心轉向服務型模式,透過訂閱提高用戶價值,Garmin 則希望藉 Connect+ 進一步往服務導向發展,建立與忠實使用者的長期關係。

報告同時指出,產品創新與基本功能之間的平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 Canalys 在歐洲進行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價格、電池續航與健康追蹤仍是購買穿戴裝置時最重要的三大考量,許多新功能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仍較難理解或評估,因此廠商要在這方面建立品牌差異性並不容易,不過,隨著使用者教育與硬體普及程度提高,平台整合與服務功能才會逐漸成為消費者願意投入的主要誘因。

影響消費者購買智慧穿戴裝置前三因素為價格、電池續航力和健康追蹤功能。

 

洪詩詩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長期報導手機、行動裝置、電信商以及行動支付、電商相關領域,負責手機平板器材、5G網路、無線耳機等產品評測,以及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