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育碧(Ubisoft)用戶授權條款中的一項內容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根據條款第八條「終止條款」的說明,當育碧中止某款遊戲的服務時,玩家不僅無法繼續遊玩,還必須「卸載並銷毀所有副本」,不論是數位還是實體版本。
雖然該條款並非近期新增,但在「Stop Killing Games(停止扼殺遊戲)」運動聲勢壯大的背景下,再次被翻出討論。該運動旨在抗議遊戲廠商在發售遊戲幾個月或幾年後就終止服務、讓玩家無法再遊玩的做法,目前已吸引超過百萬名支持者。
並非育碧獨有,許多大廠都有類似條款
不少玩家以為育碧是看到抗議聲浪後才加上此條款,但實際上這項規定早已存在。Reddit 用戶 Amon274 指出,包括《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Metaphor: ReFantazio》、《上古卷軸:湮滅 重製版》等多款 Steam 遊戲,在其用戶協議中也包含類似內容。
甚至有開發者透露,《Phasmophobia(恐鬼症)》兩年前也曾因這類條款被玩家質疑。
所謂「購買」遊戲,真的屬於玩家嗎?
此事也讓許多玩家再次反思:即使我們花錢買了遊戲,不論是光碟還是數位版,其實也不代表擁有完整的控制權。在許多 EULA 條款中,玩家僅是取得「使用授權」,而非真正擁有遊戲本體。一旦服務終止、授權被撤回,廠商有權要求玩家刪除遊戲。
雖然近期育碧是被點名最多的對象,但事實上,這樣的「使用者授權終止銷毀條款」早已是產業常態,許多大型遊戲公司都列有類似規定。
- 延伸閱讀:馬斯克嗆《刺客教條》是垃圾,育碧反酸他遊戲都靠找人代練
- 延伸閱讀:育碧內部郵件洩露公司動盪,已處於破產邊緣:《刺客教條:暗影者》成最後希望?
- 延伸閱讀:育碧新作沒一款成功,《刺客教條:暗影者》製作人承認已不瞭解玩家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