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YouTube 現估值破 5500 億美元!三位創辦人賣太早了嗎?

YouTube 現估值破 5500 億美元!三位創辦人賣太早了嗎?

YouTube 當年以 16.5 億美元賣給 Google,如今估值已飆破 5500 億美元,創辦人若堅持不賣,身價早已破千億美元,堪稱科技界最經典「賣太早」案例。

估值飆升 333 倍,創辦人錯失千億級財富

YouTube 原本只是一個讓用戶上傳家庭影片的小眾網站,沒想到短短二十年間,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影音平台,催生出如 MrBeast 等百萬級創作者,打造出龐大的影音經濟體系。

但在 2006 年秋天,創辦人查德・赫爾利(Chad Hurley)、陳士駿(Steven Chen)、賈維德・卡里姆(Jawed Karim)以 16.5 億美元的價格將平台出售給 Google。根據美國 SEC 資料,三人當時獲得的 Google 股票價值分別為 3.45 億、3.26 億與 6400 萬美元。

根據《綜藝》(Variety)引述的分析報告指出,YouTube 目前估值高達 5500 億美元,是當年收購價的 333 倍(未計入通膨)。若三位創辦人當年持股未變,今天每人持有的資產都將超過千億美元,甚至能與矽谷頂尖富豪比肩。

去年營收 542 億,今年將超越迪士尼

YouTube 去年廣告與訂閱營收達 542 億美元,市場預估今年將首次超越迪士尼,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媒體企業。這顯示 Google 成功解決初期虧損與侵權爭議後,讓 YouTube 成為金雞母。

這種「早賣錯失財富」案例不只 YouTube。Apple 第三位共同創辦人 Ronald Wayne 曾在創立兩週後,以 2300 美元代價退出,如今那筆股權市值上看數千億美元。義大利麵品牌 Chef Boyardee 創辦人也早早以 600 萬美元賣出公司,如今該品牌身價已高達 6 億美元。

他們沒成為馬斯克,但也早已財富自由

那三位創辦人——查德・赫爾利(Chad Hurley)、陳士駿(Steve Chen)與賈維德・卡里姆(Jawed Karim),如今又在做些什麼?以下是他們的現況追蹤。

查德・赫爾利:創業失利後轉戰投資圈

YouTube 賣出後,赫爾利曾短暫留在 Google 擔任顧問,隨後便與陳士駿共同創辦另一家短影音平台 MixBit,試圖再創 YouTube 般的奇蹟。然而,MixBit 沒能站穩腳步,最終關閉。

雖然創業未果,但赫爾利轉而進軍體育與科技投資圈。他是 NBA 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與 MLS 洛杉磯足球俱樂部(LAFC)的投資者,也參與過多家初創公司投資案。雖不再活躍於一線創業舞台,但仍關注科技與媒體發展。

陳士駿:曾返台助攻創業圈,如今低調經營

身為台裔美籍創業家,陳士駿在 YouTube 賣出後也加入了 MixBit 的創辦行列。他在 2014 年曾回到台灣短暫生活一段時間,並協助本地創業社群,如 AppWorks 等加速器擔任顧問,積極推廣矽谷經驗。

近年來他轉趨低調,專注家庭與投資,但他在亞洲與美國創投圈仍擁有相當影響力。

賈維德・卡里姆:最神秘創辦人,投資 Airbnb 一戰成名

卡里姆是三人中最早退出 YouTube 營運的人,但他卻留下 YouTube 上史上第一支影片〈Me at the zoo〉,成為平台象徵人物。出售後,他轉為天使投資人,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早期投資了 Airbnb,在該公司崛起後獲得可觀報酬。

他一向神秘,鮮少接受媒體訪問,但偶爾會在 YouTube 發生重大爭議時透過帳號留言表達意見。像是 YouTube 移除「不喜歡」數字那次,他的留言引起大批網友共鳴,成為平台變革的重要民間聲音。

雖然三人未能享受到 YouTube 今日 5500 億美元市值的龐大財富,但在年紀最輕的時候出售後各自都獲得數千萬美元分潤,可以說「早賣早享受」,加上後續投資與創業經歷,早已財富自由。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