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不只會畫圖、寫文,連拍片都能包辦?美國有一間名為「Dor Brothers」的工作室,靠 AI 工具製作影片,在 YouTube、TikTok 等平台累積破億觀看量,甚至在 2024 年就創下 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80 萬)的營收。現在他們被《紐約時報》點名,成為 AI 世代的影像內容先鋒。
這些影片長什麼樣?政治明星亂入、像 AI 做夢一樣荒誕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The Drill》,畫面中前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一邊開車、一邊從酒瓶喝紅酒,身旁還有大量空瓶;川普抽雪茄被美女環繞、普丁騎馬喝伏特加、馬斯克跟川普聯手拿槍掃射,最後在夜店開趴……。
這些影片乍看像惡搞 deepfake,但其實畫面明顯是由 AI 工具生成,風格詭譎、場景拼貼感十足,被形容像是「政治夢境」。
他們怎麼做的?靠 ChatGPT 腦力激盪、Runway 產出畫面
Dor Brothers 工作室由 28 歲創辦人 Jonathan Dor 領軍,共有 4 位全職人員與多名接案者。製作流程如下:
-
構想發想:先透過會議或點子討論,確定影片主題
-
ChatGPT 協作:輸入 prompt 請 ChatGPT 幫忙生產更多劇情腳本、影像提示語
-
AI 工具上陣:使用 Runway 或 Google 的 Veo 3 等 AI 工具產出畫面
-
版本微調:每支影片平均會產出數百個版本反覆調整
-
影片輸出+上傳至社群平台:從 YouTube 到 IG、X、TikTok 全部上架
創辦人:我們不靠演員,只靠創意
Jonathan Dor 表示,未來會發展能夠記住角色臉孔、聲音與服裝的 AI 模組,讓每次生成的角色風格一致:「到時候,我們真的就能跟好萊塢競爭了。」
他也強調,AI 會取代的是製作手段與技術工,但創意與點子仍然是最重要的資產:「只要你夠有想法,AI 是幫你圓夢的工具,而不是對手。」
雖然 Dor Brothers 成功創造話題,但也引來爭議。有人質疑影片內容過於失真、甚至惡搞政要人物是否涉及名譽問題;也有人擔憂 AI 工具普及後,將使演員、導演、剪接師等傳統影視工作者被取代。
不過 Dor Brothers 的崛起也代表了一個趨勢 —— 在短影音與 AI 工具爆炸成長的時代,「想法本身」的價值越來越高,而製作技術的門檻正在快速降低。
- 相關報導:nytimes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