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 的 GPT-5 仍未正式亮相,背後原因近日被揭露:不只核心技術卡關,連內部團隊也陷入動盪。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OpenAI 原計劃推出的新一代模型「Orion」,最終因表現未達預期,被降級為 GPT-4.5,並於今年 2 月悄悄上線。雖然 GPT-4.5 在程式與數學能力上有所提升,但無法與 GPT-3 躍升至 GPT-4 時那樣具突破性的進展相比,讓外界對 GPT-5 能否真正「更聰明」感到質疑。
為何Orion失敗了?
最大瓶頸出現在預訓練階段。隨著高品質網路資料日益短缺,以往在小模型上有效的訓練技巧,在大型語言模型上卻失效。OpenAI 團隊因此開始質疑現有方法的極限,導致 GPT-5 開發進度延宕。
GPT-5 難產不只技術受限,組織內部也不平靜。多位資深研究人員出走,甚至傳出被 Meta 以高薪挖角的消息。研究副總 Jerry Tworek 更在 Slack 抱怨組織重整與人力變動,引發內部關注。
GPT-4o「推理模型」爆紅又滑鐵盧
儘管 GPT-5 延期,但 OpenAI 並未停止嘗試。他們在去年底推出的推理模型 o1,以及今年延伸而來的 GPT-4o(o3),成為突破瓶頸的希望。這些模型擅長在有限運算資源下,完成複雜邏輯任務,甚至能以極低的監督處理如退費規則這類邊緣案例。
然而,一旦這些模型被轉換成可與使用者互動的聊天版本,效能大幅下降。不但難以與 o1 拉開差距,在 API 商用化版本上也遭遇瓶頸。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因為模型本身使用一種類似「中間語言」的邏輯來思考,當必須以人類語言應答時,就被迫簡化甚至扭曲推理過程。
OpenAI 靠「通用驗證器」找解方
面對技術與組織困境,OpenAI 現正研發一套「通用驗證器」系統。這套系統讓一個大型語言模型擔任「評審」,去審查並驗證另一個模型在強化學習過程中產出的回應是否合理。這樣不只可套用在標準答案明確的程式題,也能處理主觀性高的寫作與邏輯推理。
OpenAI 研究員 Alexander Wei 更表示,他們在數學競賽中拿下金牌,背後技術就是這套通用驗證系統。這或許將成為 GPT-5 真正具備智慧突破的基石。
投資與競爭仍在升溫
即便 GPT-5 遲未問世,OpenAI 依然獲得市場信任。據傳他們已提前募集 83 億美元,估值一舉推升至 3,000 億美元,成為全年募資 400 億美元計畫的一環。Dragoneer 投資集團以 28 億美元領投,Blackstone、TPG、紅杉資本等也參與其中,軟銀則仍是主導方。
此外,OpenAI 高層透露,他們對於「沿著現有架構一路做到 GPT-8」仍抱有信心。Altman 在一場 Podcast 中甚至說,他看到 GPT-5 解出他完全不懂的問題,讓他「當場愣住」,並稱:「在幾乎所有方面,GPT-5 都比我們更聰明。」
- 延伸閱讀:你與 ChatGPT 的對話能被 Google 搜到?OpenAI 測試新功能惹議後緊急下架
- 延伸閱讀:OpenAI ChatGPT Agent 輕鬆通過「我不是機器人」驗證測試
- 延伸閱讀:ChatGPT 推出學習模式:不直接給答案,而是透過「引導」方式輔助學習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