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從Iot到AIot,Moxa 認為AI進入工業領域有三大關鍵

從Iot到AIot,Moxa 認為AI進入工業領域有三大關鍵

工業 AI(Industrial AI)被視為下一波人工智慧革命,正加速推動全球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幫助產線邁向少量多樣生產、提升營運效率與品質。不過,要讓 AI 真正導入工業場域,仍需突破幾項關鍵挑戰。

針對如何讓工業 AI 順利落地,工業通訊與網路設備領導品牌四零四科技(Moxa)提出三大核心要素:整合資料基礎、處理複雜流量模式、建構高彈性網路與資安機制,強調網路通訊對智慧製造轉型至關重要。

工業 AI 的落地挑戰:網路與資料成關鍵

工業 AI 的目標,是讓 AI 技術能實際應用在製造、能源管理與物流等產業中,透過即時數據分析來優化流程,甚至實現高度自動化作業。
由於這些應用需仰賴來自感測器、機器與邊緣裝置等大量、具場域脈絡的資料來源,因此高速、低延遲、穩定又具資安能力的網路基礎建設,成為關鍵支撐。

Moxa 泛亞暨台灣區總經理林世偉表示:「當工業 AI 越來越普遍,網路早已不是單純的連接工具,而是實現 AI 即時控制與分析的核心。從大規模資料整合、複雜流量管理,到彈性擴充與資安防護,這些都會直接影響 AI 應用的實效與持續性。」

他進一步指出,要讓 AI 真正驅動智慧製造升級,企業必須從 OT 到 IT 層面做好前瞻性規劃,搭建能隨 AI 導入深度而靈活擴充的骨幹網路,才能真正發揮 AI 的長遠效益。

三大關鍵助攻 AI 成功導入產線

關鍵一:整合資料基礎

工業現場的 AI 應用,必須依賴橫跨感知層、網路層與應用層的資料收集能力,且資料需涵蓋更多變數與更細的參數,才能配合 IIoT 裝置與 AI 模型進行即時判斷。這也是未來擴充與應用演進的基石。

關鍵二:處理複雜流量模式

製造現場要執行 AI 分析,需要能同時處理多樣化的資料流,例如即時控制所需的低延遲連線,與 AI 模型訓練或推論所需的大量資料傳輸。
此時,邊緣運算不只可用於敏感數據處理,也能強化即時反應能力;而 AI 訓練則可根據成本與資源考量,在邊緣或雲端彈性部署。

關鍵三:彈性網路與資安設計

AI 的導入,帶動了網路建設的多元需求。有線與無線連線需兼顧即時監控、流程協調與調度管理,同時也必須支援更多數位雙生、邊緣 AI 等應用模式。

Moxa 指出,導入如 TSN(時效性網)、單對乙太網、APL(Advanced Physical Layer)等新世代工業傳輸技術,將可優化資料傳輸效率。

同時,資安也不能缺席。導入 IEC 62443 等工業資安標準,有助於從元件到系統層級進行整體保護。若能導入 IT 資安技術並做好 OT 網路區隔,遇到資安威脅時才能快速反應、保護設備與營運不中斷。

AI 能否在產業落地,網路基礎設施的「彈性」與「韌性」至關重要。從即時異常監測、預測性維護,到自動化決策與生產優化,都需仰賴強健的通訊骨幹。
Moxa 強調:「唯有建立可擴充、穩定又安全的網路環境,AI 才能真正落地發揮價值,協助產業面對更多挑戰與機會。」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