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線上遊戲中的現金交易(RMT, Real Money Trading)成為部分玩家「省時間」的捷徑,儘管不少人將其視為「花錢買爽快」,但背後的風險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大。根據日本媒體報導,警方已查獲數起與 RMT 相關的詐騙與洗錢案件,甚至涉及跨國犯罪集團。
RMT 交易合法嗎?不一定。
所謂 RMT,指的是玩家透過現金買賣遊戲內虛擬物品、帳號、代打等行為。在許多遊戲社群中,這早已不是新鮮事——「沒時間練等?花錢買帳號就好」「練金太慢?直接買遊戲幣比較快」。
不少人將 RMT 視為時間與金錢的交換,看似雙贏,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多數遊戲公司(例如《Final Fantasy》的 Square Enix、《EVE Online》的 CCP)都明文禁止 RMT,違規者可能會面臨永久封號。而且,這些交易行為也常與代練工廠、機器人(Bot)與資料外洩密切相關,早已被歸類為「黑市級」灰色產業。
日本警方查獲詐騙與洗錢案件,損失金額驚人
除了個人買賣外,RMT 背後還牽涉龐大的黑色產業鍊。根據《Intorqa》網站分析,RMT 網絡多以星狀或鍊狀結構組織,專門吸納代練、Bot、駭客與詐騙者,共同操控價格與流量,甚至為洗錢行為開啟虛擬入口。
在《EVE Online》官方說法中,RMT 行為幾乎都來自非法手段:如盜用信用卡、電腦詐騙、駭入帳號與冒用身份,根本無從保證交易安全。
根據日本警視廳最新統計,截至 2025 年 7 月,已有 12 名年齡介於 20 至 69 歲的 RMT 受理方被查獲涉及電腦詐欺犯罪,其中包含 SEGA、Square Enix 等知名遊戲公司受害,損失金額超過 3,000 萬日圓(約新台幣 620 萬元)。
更令人震驚的是,神奈川警方早在 2024 年就破獲一起重大洗錢案:三名中國籍嫌犯透過非法取得的信用卡資訊,購買大量虛擬道具並在網路上倒賣,之後再利用這筆「洗白」的金流購買日本限定偶像周邊,最後轉售回中國市場,成功完成一套跨境洗錢流程,估計非法獲利高達 8 億日圓(約新台幣 1.66 億元)。
在台灣,也有許多線上遊戲社群默許 RMT 存在,Facebook 社團、拍賣網站或 Discord 頻道常見這類交易。雖然目前並無明文法律禁止個人買賣虛寶,但只要牽涉詐欺、帳號盜用、金流洗錢,法律責任不會因為「我只是買家」就能免責。
更別提若真的被認定協助犯罪,恐怕連帳號都保不住。
- 延伸閱讀:線上遊戲關服就不能玩,還說你買的遊戲沒有擁有權?資深開發者反嗆:那盜版也不算偷竊!
- 延伸閱讀:今年線上遊戲峰值玩家排行顯示:政確遊戲慘敗、亞洲遊戲開發商大勝
- 延伸閱讀:砸上萬元依然轉不到寶,為什麼玩家期待的「線上遊戲轉蛋法」政府似乎總是理解錯誤?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